第51章 阅卷回家
脚步一停,李振良不好意思的回道:“因为我对问成绩有心理阴影。”
“还记得当初是在镇上念书,每旬书院都有月考,每次回家,你奶奶就会问我成绩,你也是从你娘那里知道我的成绩。”
“你奶奶每次一问,我就说丢了,因为成绩这事,可没少挨打,正因为经历过,我知道被问成绩会有一定的压力,所以我从不问。”
李承平感动的点点头,笑着说,“爹,你真好,其实你该问我的。”
“知道你心理承受能力好,可终究是会有影响的。”李振良关切的道。
摇了摇头,李承平道:“并不是,因为你儿子我真的很优秀,不会因为成绩差挨打的。”
这一刻,李振良真的有一瞬间,想把鸡汤倒掉给巷子里弄老太太家的旺财喝。
“我怎么又错了呀!”李轩难过的敲着脑壳。
老住在柳安家中确实不妥,放榜还需十日左右,今日歇息大半日,明早,李承平几人就要回家了。
所以晚上几人小聚了一下,闲着无聊的考生,很自然的开始对下答案。
很显然,李轩受到的伤害最大。
“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呀!不要这么早下定论。”柳安轻摇脑袋,舒服的躺在院中躺椅上。
倚靠在亭子木柱旁,李承平道:“入门休问枯荣时,细观容颜便得知,这诗送你了。”
文无第一,是非定论还是要看知府大人阅卷如何,说不定你觉得不好,在人家那里就成好文章了呢。
府衙之中,陆知府正看着呈送上来的考卷。
他已经阅完了一二两场的考卷,此时是不大重要的第三场。
每次出题都又一个侧重点,首场第一题就是关键,其余两场就是为了看看学子是否稳定罢了。
“当真不错,此子稳定发挥,不说惊艳,但稳中求进的文风,却是下官尤为喜爱的。”
瞧着同知看过自己递过的考卷,赞不绝口,陆知府心里别提有多舒坦。
轻笑摇头,“你倒是曲线救国,换个法子评价起来。”
能当上五品同知的,有哪个不是人精,到了这个地步,马上就要决定府试案首的节骨眼,陆知府悄然间递过来一份还不错的考卷给你看,那不就是认准了案首人选,使劲夸准没错。
显然这一番评价说到了陆知府心坎上,别看答卷糊了名,但同知仍旧一眼看出了考生乃是何人。
不要怀疑一个科甲正途出身的进士,放到现在,那就是跟院士都搭上边的级别,只看一遍,就能记住考生文风几何。
仅是从陆知府赞叹过几句第一场某人文章内容,宋同知早已是牢记于心。
“那就这般定下来?”
“大人英明。”宋同知笑着应道。
.....
旭日东升,望着冉冉升起的红日,李承平静等大伯将牛车赶出来。
大包小包背着行李,与柳安拥抱告别。
李振良嘴角一抽,终究是没说什么。
“有劳柳兄了,不管是否取中,都等着消息。”
路程不近,李承平没有再来一趟的意思,说来也是难受。
府试中榜是没有报喜人来报喜的,童生试的分量还是太轻了,不成秀才,不变阶级。
童生说实在的,就是听起来好听,不能食禀免役,更不能见官不跪,还真没什么利益可图。
“李兄放心就好,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何况这仅是小事,何足挂齿。”柳安应承下来。
上了牛车,柳安在后面挥手告别,李振良把脑袋偏过去,简直没眼看,尽管临走时,他还对着柳安再三感谢。
驶离西安,李轩很是不舍,他是真想在这座西北第一城多待些时日,只能等下次有机会再来,但请不要是二次奋战府试。
即使再次奋战,李轩也会自我安慰的,毕竟是有进步的,先前都是在县试折戟,好歹现在是来西安逛了的。
牛车仍旧稳健前行,李承平挑了个舒坦的姿势半躺下来,展开陈运送来的信。
信是今早到的,陈运与他爹去关东跑商,从陈夫子信中得知李承平在西安参加府试的消息,辗转很久信才终于来到这里。
若是再晚点,李承平就收不到了。
“信里写什么呀!”嘴里叼着根不知是什么草,李轩无聊的问着。
回家要一天,路上颠簸,睡不着真的睡不着。
“没什么,就是唠唠家常。”
感觉没意思的扭头,放空自己,李轩接着沉浸在自己精神世界中。
陈运信里真没说什么,关心一下李承平考试而已,信中谈起两人合伙做生意的事,李承平还未想清楚,所以没说出来。
想到柳安在西安的那处宅子,李承平确实是想多赚些钱的。
若是不经商,想来即使李承平考上了进士当了官,攒几十年的俸禄也是买不起宅子的。
不做贪官的前提下,京城和一些繁荣点的城市,当真是居之不易。
而且除了言官,清流,李承平还真没发现有家里不做生意的官吏。
就像宋朝的官吏,苏轼这种环国美食家而言。
苏轼可不只是领俸禄那么简单,他手底下是拥有自己的田地和房产的,尽管不多,但多少是有的,他曾在黄州买地,自耕自种,号称“东坡居士”,还通过写诗、书法等艺术创作获得收入。
苏轼弟弟苏辙同样如此,可尽管兄弟俩这么努力,临了临了,到死,苏辙都没在汴京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宅子,想当房奴都不行。
所以,想靠当官,吃皇粮可养活不起一家人,根本不现实。
就拿兴平县的马知县来说,他作为县里的一把手,六房的典吏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即所谓的士绅。
大部分县官,都是单骑上任,而且大多只任三年,这是朝廷防止官员与本地士绅同流合污以及懒政怠政等问题的一个措施。
朝廷是轻松了,可对于一个手无大将的地方流官来说,真的很难,所以应运而生了一种职业那就是幕僚,通常由多年屡试不第的举子,或是某些方面能力突出的人。
幕僚是县官的助手,知县俸禄并不高,还要支付其他费用。
例如差旅费,修缮所在官邸的费用,还有分发放给手底下的师爷,幕僚的俸禄,哪哪都要花银子。
因此,指望朝廷发放的俸禄,就等着饿死吧!
正所谓权力诞生金钱,有了权怎么可能没钱。
但首先这件事是有风险的,再者,李承平是有底线的,贪官吃拿卡要的习惯要不得,能不贪的情况下,何苦将自己架起来。
对于陈运提出合伙做生意的想法,李承平还是很感兴趣的,不过,他注定不会站在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