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袁盎智斗宦官赵谈
袁盎心中纳闷,淮南国大夫进京找我有什么事呢?
带着疑问,袁盎接见了但。原来他是来京告御状的,状告刘长谋反和杀人灭口。
事情是这样的:刘长杀了开章后,国相春鼓动刘长也杀了大夫但,说留着他早晚是祸害!
但听到消息后,连夜乘车逃到了长安,这不见到了袁盎。
至此,刘长谋反的人证出现了,袁盎据实汇报给了文帝。
“不,不会是这样的!怎么会这样?”
文帝很伤心,想不到弟弟如此愚蠢,谋反岂不是以卵击石?
传旨将刘长、国相春,以及棘蒲侯柴奇,一并拘捕押解进京问罪。
人犯押解到了长安。
谋反向来是重罪,除了刘长以外,凡是参与谋反的人全部被处死。
主犯相国春被腰斩诛三族;剥夺柴奇侯爵,废封地,斩立决。
大夫但举报有功,将功折罪罚金千斤,罢官永不叙用,即刻打出长安。
最后对刘长如何处理?文帝召开了会议。
有人说关进永巷自生自灭,有人说杀无赦……
文帝一听不断地摇头,袁盎知道文帝下不了死手!
文帝沉思了半晌,最后传旨将刘长流放岭南,准其带家眷一起走,废黜淮南国,归入朝廷。
刘长被士卒押着上路了。
文帝转头看到袁盎低头不语,心中纳闷。
“袁盎,因何不发一语?这样处置如何?”
袁盎道:“陛下,前期放纵刘长,如今又一下子加大处罚,我怕刘长承受不住。”
文帝不以为然道:“爱卿多虑了,我不过稍加惩戒,过一年半载就把他接回,这回让他长点记性!”
袁盎深深叹了一口气,“嗨!皇上,等不到一年半载,恐怕您将背上杀弟的恶名。”~~~
果如袁盎所料,刘长在流放的半路上,越想越生气,他从小到王爷,从来没有受过这等气。
趁押解士卒不注意,刘长拔剑自杀身亡。
……
未央宫中文帝伤心不已,喃喃自语道:“是我害了弟弟,我怎么想出这样的办法?”
文帝连日来水米不进,只是伤心落泪。
见袁盎走了进来,文帝问袁盎,“你听到长安百姓是如何说的吗?”
“皇上,你说的是那首歌谣吧?”
“对,长安百姓说我冷酷无情,霸占淮南国,连弟弟也容不下。”
说着,文帝低声说出了那首歌谣: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米尚能舂,两兄弟不相容!”
“皇上,唱这首歌谣的人不了解皇上的过去。陛下孝母超过了曾子,
太后生病时,陛下衣不解带,三年服侍在床边,孝心感天动地。
对待兄弟仁至义尽,不是陛下冷酷无情容不下刘长,是刘长不念兄弟情要造反。
如今刘长自尽,是愧对陛下啊!”
经袁盎一劝解,文帝收住了眼泪。“依先生之见,朕该怎么办呢?”
“陛下,刘长有四个儿子,何不恢复淮南国?
然后把淮南国分割出3个小国家,四个儿子刚好每人一块封地,
长子刘安承袭淮南王。
老二刘勃、老三刘赐、老四刘良,分别出任分割出去的三个小国王爷。
这样即可安抚刘长众子,也可挽回刘长之死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三,极大削弱了淮南国的地盘和势力,岂不是一举三得吗?”
文帝欣然接受,十分佩服袁盎的深谋远虑。
文帝认为袁盎出的主意相当不错,但是贾谊认为不妥。
贾谊面见文帝进谏道:“陛下,刘长谋反本是十恶不赦之罪,如今陛下大封其子,
将来他们不但不感恩,反而认为这是皇上弥补过错应该做的,本末倒置,为祸不远矣!”
文帝不采纳贾谊的建议,并斥退贾谊。
最终颁旨封刘长长子刘安承袭淮南王爵位。
封次子刘勃为衡山王。
封三子刘赐为庐江王。
封四子刘良,因刘良年幼多病,被封为东城侯,不久夭折,无后嗣。
值得注意的是,刘长的四个儿子,在后面的七国之乱中,只有老二刘勃拒绝参与叛乱,得以保全并得到升迁。
其他三个儿子皆被杀,封国皆被收归朝廷。
这正应了贾谊的预测,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
文帝很欣赏袁盎的才能,难能可贵的是有才华还正直,不怕得罪任何人。
有一次,文帝在去上林苑打猎的路上,刚好马车要下一段坡路。
当时文帝心情不错,他要过把瘾,让赶车司机飙车,让拉车的马跑快些,说白了就是寻找刺激。
这时袁盎急忙制止,说这样做十分危险。
文帝嘲笑道,“想不到将军长得个子这么高,胆子却这么小!”
“哈哈……”
文帝执意要飙车。
袁盎跪在车前道,“陛下万尊之体可不是您自己的,国家需要您安全,老百姓需要您安全,
太后,皇后、诸子,朝中臣子需要您安全,所有人需要您平平安安回家,难道陛下无视这些人的需要吗?”
文帝接受了袁盎建议,稳稳当当坐车去了上林苑。
……
赵谈是皇宫里的宦官,他经常在文帝面前说袁盎的坏话。
关键是文帝很宠爱赵谈,相信他的话。
别看赵谈是太监,却有点歪才,他会看天象,说白了就是会哄文帝高兴。
他还和辩士曹丘生、国舅薄昭关系密切。
就连足智多谋的袁盎,对赵谈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堵住他的嘴吧?
有句话叫做“说百遍就成了事实”。一回文帝不信赵谈的话,两回就得考虑,三回就相信了。
袁盎很着急,不知如何对付赵谈。
假如时间一长,文帝对袁盎的印象会越来越差!
可巧袁盎的外甥袁种在宫中担任文书,有一天,他对袁盎说:
“其实对付赵谈不难。”
“是吗?说说我该如何对付他?”
“舅舅,您只要当着皇上的面,理直气壮地和赵谈对着干,让你们的矛盾明朗化。
如此一来,皇上知道了你们之间有矛盾,皇上就不会再相信赵谈说的坏话了,而您面临的灾祸就会避免。”
袁盎觉得外甥说得很有道理。“就依你说的办!”袁盎开始寻找机会。
恰好有一天,赵谈与文帝要同车外出,袁盎上前拦住马车,俯伏车前道:
“皇上!臣听说能与天子共同乘车的,都是天下豪杰,现在我大汉虽缺人才,陛下奈何独与刀锯之余(受过阉割者)共载!”
文帝听后笑了,于是让赵谈下车,赵谈从没被人嘲笑过,觉得脸上无光,委屈地哭着下了车。
此后,赵谈再不敢说袁盎的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