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巨鹿之战,项羽成名之战
赵王歇被章邯手下大将王离胖揍了一顿,赵军扛不住,赵王及臣子们,在手下保护下逃进了巨鹿城
这时赵王向楚王熊心求援,“楚王,小弟有难,在巨鹿被秦军团团包围,速发兵来救!
来晚了就见不到兄弟了!”
赵王有事找领导是对的。
熊心是起义军的共主,岂能袖手旁观,于是派军队去救赵王~~~
谁知楚王从彭城发兵到巨鹿,楚国救兵足足走了两个月,这是咋回事呢?
咱们把镜头切到章邯斩杀项梁后。
章邯杀了项梁后,并没有进攻彭城,而是杀向了赵国。
赵军怎么能抵挡住如狼似虎的秦军进攻呢?一败涂地!
邯郸城被攻破,赵相张耳劝赵王歇赶快逃,“大王,此时不跑就来不及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跑路是必须的,赵王歇毫不动摇。
就这样,张耳趁乱保护着赵王歇向北逃进了巨鹿城(今河北平乡县)。
……
张耳和陈馀是刎颈之交,属于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关系。
然而在关键的生死之战,陈馀却没在张耳和赵王身边。
原来早在秦军包围邯郸之前,陈馀奉赵王之命到常山(今河北正定)一带,招募士兵,陈馀侥幸躲过了一劫。
章邯攻下邯郸后,把邯郸百姓全部迁徙到了河内,然后一把火烧毁了邯郸城。
“赵王歇,你以为跑到巨鹿就没事了?想啥哪!”
章邯发出嘲弄的声音。
随后他派手下大将王离为主帅,苏角、涉间为副,三人率20万大军去攻打巨鹿。
章邯留下来是为他们筹措军粮。同时叮嘱王离一定要活捉赵王歇,还有那个狗头军师张耳!
章邯手下的这三位将军都是一等一的牛人。王离是秦国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
苏角和涉间二人曾是蒙恬手下的猛将,后奉二世之命,跟随王离一起来帮章邯。
巨鹿城中的张耳和赵王脚跟还没站稳,秦军就追击而至,把巨鹿城团团包围。
张耳站在城头一看,秦军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
“卧槽!这得有40万大军,指望楚军一支人马救援肯定不行。”
张耳走下城头,赶紧向齐国、燕国等诸侯国求救。
张耳一口气写了十几封求援信,派人混出城去送信给各诸侯王。
当时楚王熊心就收到了赵国的求救信。他开始考虑派谁率军队去救赵国。
在楚王熊心准备派兵之前。为一件事项羽和刘邦吵了起来。
为么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熊心召集六国诸侯开会,讨论谁带兵西进打咸阳这件事。
咸阳是秦国的国都所在地,陈胜起义时,其手下大将周文打到了潼关。
眼看要得手,谁知半路杀出个章邯,周文被章邯打败自杀而亡。
熊心召开这次诸侯大会,就是要确立一位带兵西进的统帅。
熊心在台上面向各路诸侯道:“各路英雄豪杰,有谁愿意带兵攻打咸阳?”
众诸侯一听纷纷表示自己可以去。
率先打下咸阳等于灭了秦国,谁不愿意争头功呢?
当然这里面包括刘邦和项羽,二人还为此争吵了起来。
其他诸侯见二人争抢,觉得抢不过二人。也许觉得攻打头阵有危险,都选择了沉默。
熊心不愿意让项羽率军西进攻打咸阳,假如项羽立下大功,他的日子更不好过。
熊心倾向选择刘邦。
此时只见项羽站起来道:“大王,我们项家与秦国有不共戴天之仇。
远的不说,我的叔叔就死在了章邯之手,这次应该由我带兵杀进咸阳。”
楚王不好意思直接回绝项羽。
笑笑说:“今天咱就讨论到这吧!回头我征求一下三老的意见,明天我宣布结果,散会!”
到了晚上,熊心召来丞相吕青、吕臣父子以及彭城三老,商量是派项羽还是刘邦去攻打咸阳。
丞相吕清首先发表意见,他说刘邦宽厚待人,项羽残暴不仁,刘邦去为好。
接着吕青道,“项羽在襄城之战后大肆屠城,杀光了全城的官兵和百姓。
这种人攻下咸阳同样会屠城。
而刘邦则宽厚待人。
宫中的三老和老臣们,也说项羽不适合带兵西进。
说假如项羽攻破了咸阳,按他平时的表现肯定会屠城,这样有可能会引起兵变。
为防患未然,还是不让他去为好。
刘邦宽厚容人,让他带兵西进比较合适。
就这样,熊心定下了让刘邦攻咸阳的方案。
无巧不巧,到了第2天,还没宣布,赵国的求援信到了,赵王请求熊心派兵解巨鹿之围。
这也等于给熊心找了个下台阶。
说让刘邦西进不让项羽去,项羽肯定不满意。
这下好了,可派项羽去解巨鹿之围。
熊心盘算好这一切,召集诸侯们开会。
会上宣布刘邦率军西进攻咸阳。
项羽、宋义、范增三人带兵去救赵王。
同时拜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兵发巨鹿。
熊心最后宣布“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意思是说谁先攻破咸阳谁做关中王。
熊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励各路诸侯奋勇争先推翻秦国。
此时项羽心中虽不满意,转而一想,解赵国之围后,我马上带兵西进也不迟。
想那刘邦有何本事攻下咸阳?最后还得靠我。
想到此,项羽心情不再那么郁闷。
……
熊心拜宋义为上将军,显然是为了打压项羽。
项羽为副,他得听宋义的指挥。
宋义,项羽,范增一行人,带着5万楚军,汇合燕国和其他的诸侯国的10万联军,一起开赴巨鹿。
项羽的心思是尽快把赵王救出来,然后率军西进与刘邦争头功。
秦末关中是指秦朝都城咸阳及周边的地区,包括现在的陕西省中部,渭河平原(关中平原)地区。
关中在秦末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秦国发源地和统治核心区域。
此外关中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坚固的防御工事。
有诸多优势,这也是萧何、范增两位谋士,为何让他们的主人西进,争当关中王的原因所在。
世间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
项羽越是着急赶路,宋义却唱起了反调,不走了。
话说救赵部队走到安阳(今山东曹县)时,宋义命令部队驻扎了下来,不走了。
这一停就是一个月,项羽急眼了,去找宋义质问为何驻扎不走?
宋义翻翻白眼道:“你懂个啥?用脑子想想好不好?我这招叫以逸待劳。
我就是让赵国和秦国打得两败俱伤,然后楚军再发起进攻。”
项羽愤怒道:“我们应该和赵军里应外合,夹击秦军,
如果贻误战机,秦军胜了,士气高涨的时候,咱们能打得过秦军吗?
况且秦军人多势众,超过我们两倍的兵力,哪有便宜可占?
如果赵国有把握取胜,他们还请援兵干嘛?
如果楚军不救赵国,赵国必败,秦军必胜,何谈什么以逸待劳?”
项羽实战知识不输宋义,直怼得宋义哑口无言。
宋义觉得丢了面子,恼羞成怒,将项羽逐出大帐。
下令谁再惑乱军心者定斩不饶。
驻扎到第40天,宋义依然没有上路的意思。
项羽再次找到宋义,谁知宋义和他的部下正在喝酒狂欢。
原来宋义设宴欢送他儿子宋襄去齐国任丞相。
宋义和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是朋友,他通过高陵君显向齐王贿赂,他的儿子宋襄被推荐做了齐王丞相。
项羽的怒火实在压抑不住了,到了晚上,他摸进宋义的大帐,一刀砍死了宋义。
到了天明,项羽说是奉楚王之令,杀了胆小怕死止步不前的宋义。
事已至此,楚王熊心只好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带联军去救赵王。
可怜宋义之子宋襄,还没摸到齐国丞相的相印,半路上就被项羽派出的杀手杀了!
项羽抖擞精神,带着楚军和联军,渡过黄河杀奔巨鹿而去。
……
王离、苏角、涉间三人带20万兵马包围了巨鹿。
攻了一个多月愣是攻不下来,只好围困巨鹿。
此时章邯带着20万军队驻扎在了棘原(今平乡西南)。
章邯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保护王离军队的侧翼,一方面为王离军队提供军粮。
打仗粮草先行,王离军队每天耗费巨大,从哪儿来?
还不都是章邯提供的?
巨鹿之战打了一年,真正交手只有两个月。
既然不能速战速决,粮食供应是关键。
为此章邯还派了一支人马,通过修筑土墙形成封闭的通道方便运粮。
这样一来,供应王离攻城大军的粮食就解决了。
但是巨鹿城赵王军队的粮食撑不了多长时间。
如果项羽的部队不能尽快解围,赵王不被打死也得饿死。
不能再拖延了,项羽带领楚军对王离来了一个反包围。
这时候的情况是,项羽军队有5万,诸侯联军有10万,总共15万义军,要对付40万秦军。
双方的兵力相差一半还要多,诸侯联军心里没底,谁都不敢进攻,于是形成了“围而不打”的局面。
巨鹿城头上的张耳看得清清楚楚。暗道不好,诸侯王们出工不出力。
这时在常山招募士兵的陈馀,听到赵王被围在巨鹿的消息,带着5000人马赶了过来,加入到了诸侯联军行列。
张耳派人给陈馀送信,让他带兵攻打王离,起个带头作用。
陈馀直接回信拒绝,说让去打王离无异于“以卵击石”,去也是送死。
还是留下我,以后为你和赵王报仇吧!
张耳再次去信斥责陈馀贪生怕死,说了一些不忠不义的话。
逼不得已,陈馀让5000人马去打王离,结果全军覆没。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如果再拖下去,一旦巨鹿城内缺粮,里应外合的时机就错过了。
时间不等人,项羽果断命令蒲将军和英布,带5000人马,去摧毁章邯修建的运粮甬道。
蒲将军和英布不负重托,成功摧毁了秦军运粮通道,王离的大军面临着断粮局面。
“一日无粮心中慌”,王离马上写了一封信,派手下飞马去通知章邯发兵包围项羽军队。
如果章邯按计划发兵,到时候王离从里往外打,章邯从外往里打,这样就能把项羽部队夹击而死。
人算不如天算,王离的求救信如石沉大海,章邯没有发兵来救。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封信落到了章邯的弟弟章平手上。
章平担心哥哥伤病还没好利索,怕哥哥着急旧病复发,没把求救信交给哥哥。
也就在这空档,项羽抓住有利时机,率领楚军渡过漳河来到了巨鹿城下。
项羽的意思是,诸侯联军,你们不是不敢进攻秦军吗?
我让你们看看,离开你们,我项羽一样能解巨鹿之围。
在攻击王离军队之前,项羽下令士兵们只带三天的口粮。
言外之意就是,三天拿不下王离军队,那就是死路一条。
渡过漳河以后,项羽下令,把所有的船全部凿沉,表示这一战没有退路可言。
要么大家喝庆功酒,要么让别人吃大餐。
此后就出现了“背水一战”和“破釜沉舟”这两个成语。
不得不说项羽这一招激起了士兵们“向死而生”的求生欲望,个个奋勇,人人争先。
虽然王离所率领的“北地军”是秦军中的铁军,但是在不要命的楚军面前落了下风。
在一天时间内,项羽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向王离发起了9次进攻。
换来的结果是,秦军一败涂地,主将王离被俘,副将苏角被杀。
涉间走投无路,举火点燃大营,与士兵一起自焚而死。
章邯得到消息,救援已来不及,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带着20万人马落荒而逃。
“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之战。
收拾完战场,那些诸侯王们战战兢兢跪在项羽面前,不敢仰视项羽,吓得一个个后脊梁冒冷汗。
巨鹿之战是项羽扬名立万的一战,此后再无人超过他的“以少胜多”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