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视频穿越时空后,我粉丝破亿! > 第124章 明朝——堡宗二三事(二)

第124章 明朝——堡宗二三事(二)

【首先要声明一点,也先并不是什么激情上头就起兵攻伐的蠢货。

因为此时的大明,西南方向有麓川这个战争泥潭,东南方向还有农民起义,一批久经沙场的老将都被牵制在了南方。

所以说这对于也先的确算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那么朱祁镇这次出征都带了谁呢?

一是勋贵及勋贵子弟,上到75岁高龄的英国公张辅,下到泰宁侯,襄城伯这样从未上过战场的二代。】

永乐年间

朱棣陷入了深深的不可置信之中,张辅那时候都75岁了,这个倒霉曾孙这么折腾他做什么?总不能指望着张辅上阵拼杀去吧!

这不是有病吗?

宣宗时期

朱瞻基也搞不懂这个想法,那些没上过战场的勋贵就是冲着镀金去的,哪有什么能力?

本来在朝的武将就不多,带了个皇帝做拖累就算了,还要带上这些拖油瓶!

这仗一看就赢不了!

殿内的勋贵们:“……”太子殿下真棒,可真是一点都不顾及咱们的死活啊!

【二是官员,六部的话除了户部和兵部,都是尚书留京,侍郎随征。

7月16日,朱祁镇带着浩浩荡荡的一帮人,正式出发。】

礼部侍郎:“我也要去吗?”

我去干什么?给瓦剌军队表演一下中原礼制?这也太没道理了些!

吏部侍郎:“我不会也去吧?”

这战时的官员评定,还不就是皇帝的一句话,要他过去做什么背景板吗?

刑部侍郎:“我就不无辜吗?”

我一个管司法的,为什么要出去跟着打仗啊!难道行军路上还要给官员百姓断个案子?疯了吧!

朝臣们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要知道,现在还时还不是正统年间,谁知道这么几十年,自己会不会升迁或是被贬啊!

【顺带一提,此时朱祁镇大军路过了宣府,但是他们却没发现在宣府东北早已经空了。

人家瓦剌一开始出兵的时候,就是四路出兵辽东、甘肃、宣府与大同,攻击宣府北路要塞的是阿剌知院,据说是草原上仅次于也先和脱脱不花的人物。

在大同守军与也先于阳和会战的时候,宣府这边的马营守将杨俊就弃城而逃了,随后那附近出现了多城将领不战而逃的连锁反应,宣府镇东北角就这样变成了空虚无守之地。

为什么朝廷不知道宣府也有失守之事呢?

哎嘿,第一个逃跑的杨俊也是个二代,他爹就是当时的宣府总兵杨洪。】

“杨洪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边将了吧”

“父爱满满”

“朱祁镇路过都没发现,这个情报工作也是很差了”

宣宗年间

驻守边疆的杨洪此刻如丧考妣,完蛋了!

前途与命皆失的节奏啊!

但是朝中的气氛并没有紧张到那个程度,最起码朱瞻基表现的淡淡的,只是让身边的人记下这件事。

说到底,事情还未发生嘛!杨洪又不是王振那样的宦官,还是有些功绩在身的。

【朱祁镇带着军队一路走,路过了阳和,见到了之前阵亡的明军尸体,士气一落千丈。

到了大同之后,朱祁镇先进行了人事变动。

原先的守将石亨被降为事官,从随征人员中选出幸运儿广宁伯刘安任、都督佥事郭登留在大同,做大同的总兵和参将。】

“郭登:感谢陛下饶我一命”

“郭登超级能打的”

郭登:“嘻嘻”天幕为我证明,我这回可就前途无量啦!

其他的大臣开始焦躁起来,这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哦,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史书上记载,朱祁镇到达大同的第二天,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劝说王振说诸军在大同不敌北元军队,让他心生惧意。

再加上本来军队出了居庸关后,就是非风即雨,这到了大同,再降骤雨忽至,搞得人心惶惶,所以王振决定翌日班师。

其实到底是为什么咱也不知道,反正事实就是朱祁镇短暂的出来一趟,就要回家了。】

“胡闹!”朱元璋怒吼出声。

这可是战争,还是御驾亲征,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怎能如此儿戏?

【其实班师回朝也是很好的,毕竟将士们身后是真有拖后腿的,早点把皇帝送回去,还能让他们省点心。

当时回朝大致有两条路,一条是原路返回,就是从阳和、宣府这边走,另一条是大臣们给的建议,绕到南面的紫荆关入京,毕竟从南面走,会安全一些。

其实我个人觉得的从哪里走都是没有错的,只要做个正常人,好好的行军就可以了。】

“这么说也是,其实走北路也不一定会有危险,毕竟朱祁镇露头就走了,也先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就追过去”

“我也是这样觉得,正常行军怎么走都不一定会被追上”

永乐年间

朱棣思考:难道这个朱祁镇另辟新路了?但是这也说不上什么错吧?

只要能走回来,走什么路都是合理的!

【朱祁镇是怎么走的呢?

他的行军路线主打一个“左右摇摆”,他先是走北路,到了阳和境内,第二天又突然掉头西行,为全军改道南路做准备。

到了阳原后,觉得不好,最终又改道走了北路。】

“这期间会消耗多少大军的体力与精神啊”

“说是王振想要带着朱祁镇去自己家乡蔚州的故居,光耀门楣,中途又后悔此行会践踏家乡的庄稼,所以改道宣府的”

“这很难评”

【在半路上,朱祁镇收到了宣府传来的瓦剌大军来袭的军报。

朱祁镇选择原地驻扎,派遣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打探,这两个人都是朱祁镇放在宣府的亲信,不久吴氏兄弟战败殉国。

败报传来,朱祁镇直接派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三四万人去阻敌,可结果也是全军覆没。

此时朱祁镇大概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急忙撤军东返。】

“为啥不固守待援”

“为啥杨洪不来救他?”

“这两场仗打得,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宣宗年间

被点到名字的人脸色苍白,摇摇欲坠。

夭寿啦!单方面的屠杀,自己死的多惨,自己指挥的多烂,就此表现的淋漓尽致啊!

这回好了,自己可能不用死了,但是前途也没了啊!

【回京的路上有一个怀来县城,怀来离他们的距离不远,防御设施还比较完备,如果能进城或许会安全很多。

但是,军队行至土木堡时停了下来,据说是王振惦记着辎重,所以决意夜宿土木堡,第二天再赶路。

但是也先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骑兵本身就是高机动性部队,瓦剌军一个晚上直接完成了对明军的三面合围。】

永乐年间

朱棣想起了这个地方,土木驿这个地方位于高山至河谷的坡地上,地势较高,虽然有几口水井,但是应该是不够供应几十万人马饮用的,若是人马缺乏饮水,那也不用打什么仗了,可以直接宣布结束了!

至于附近的水源,人家都已经三面围困了,肯定是会切断水源的啊!

【明军人毕竟还是多,也先也不想正面硬扛,所以直接围着。

之后,也先心生一计,假装撤退,并派使者到明营请和。】

朱瞻基笑了,这瓦剌人真把人当傻子?谁会信啊?

【朱祁镇和王振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当即同意了议和,还派了两名通事随来使前往也先营。

王振一看瓦剌军“果真”向后撤退了,喜出望外地下令全军撤离阵地,“移营就水”。】

朱瞻基不敢置信:“这你也信?”

救命!他的太子好像是真的没脑子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