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府
第二天一早,徐应元服侍郭可阳起床更衣后。对郭可阳说道:“殿下,王承恩已经在外面候着了,是否宣他进来?”
“好,便宣他进来吧。”郭可阳点点头。
徐应元走到门口对外面招呼了一声。于是一个年轻的小内侍低头躬身小碎步进了寝殿。对郭可阳俯身拜道:“奴婢典膳所典膳副王承恩,拜见殿下。”
看到王承恩跪在面前,郭可阳不禁内心感慨,这个历史上最终陪崇祯一起在煤山歪脖子树上上吊的贴身太监,绝对是忠诚可靠的。
自己对明末历史并不精熟,只是知道些重点的人和事,所以很多人的立场和真实面目如果不经过长期观察和考验的话,自己是无法判断的。
包括那个徐应元,郭可阳现在也不敢完全信任。
但现在面前的王承恩在忠诚可靠方面,无疑是可以免试通过的。都一起去上吊了,这关系简直比后世所说的什么“四大铁”还要铁一万倍啊!所以昨天他便向徐应元询问王承恩的所在,如果他是在皇宫里当差,那就只能等登基之后再调到身边。但既然他现在就在信王府,那就只不过是自己一句话的事了。
“哦,起来吧,你便是王承恩,今年多大了?”
“回殿下,奴婢今年刚好二十整。”
“好。徐应元昨日向孤夸赞你做事甚为勤勉。孤想让你做孤的贴身近侍,随侍左右,你可愿意?”
“能随身侍奉殿下左右,是奴婢的福分。奴婢内心感激,愿为殿下尽心竭力。”
“嗯,好,徐应元引路,孤要用早膳。”
用早膳的地方并不是昨日所在的前厅,严格应该称之为前殿,前殿甚为开阔,是信王所居的寝宫正殿。平时用膳的地方在正殿西侧的偏殿。
饭后,魏良医又过来诊了次脉,确认风寒已消,叮嘱按时服药,可适当走动,便告退了。
郭可阳借口出去散步,便让徐应元自去忙碌,自己带着王承恩在王府里闲逛,好熟悉熟悉环境。
信王所居的这座王府原叫做十王府,始建于永乐年间,乃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为安置几位亲王所建。十王府的“十”仅是虚指并非实数。位置在紫禁城东华门外东南侧二里左右,后世北京着名的王府井商业区的“王府井”一名,皆因在十王府旁大街上挖出一口甜水井而来。
十王府其实就是一个巨大院子之内分列多个独立的大园子,房屋总量上估计在七八百间。明代北京没有正式按照藩王规制建造的藩王府,所有的规制王府都建在藩王封地,亲王出宫后、就藩前在京城的王府只是临时住所。
《大明会典》王国礼二:之国祖制,皇嫡子正储位,众子封王爵,必十五岁选婚、出居京邸,至长,始之国。
意思是说,明代除皇太子外,皇帝其他的儿子均封王爵(亲王),十五岁选婚,出居京邸(就是搬出皇宫先暂时住在北京的府邸),到年长时“之国”(前往封地)。
至于出居京邸之后多久之国,要视封地的王府建设及准备情况而定。
信王朱由俭出宫之后、就藩之前就住在这个十王府里。但是因为天启帝的突然离世又没有子嗣,信王也就没有了后面的就藩一事,而是直接登基为崇祯帝了。
不知不觉中在王府转了小半个时辰,郭可阳发现这十王府是由数个不同的园子组成。
每个园子皆独立成院,但并不单调的以围墙隔开,有的园子交界处是一片还长着枯黄荷叶的大池塘;有的是蜿蜒曲折的溪流,溪流中的水居然还是流动的,郭可阳猜测这溪流一定和外界的河道相连;有的交接处是一大片竹林、假山、灌木丛组成的景观。
总之整个十王府看似是一个宏大的园林,但是又被匠人们借助巧妙的设计,使每个分园又悄然独立、相映成趣,毫无重复单调之感。
在整个十王府中,有小湖有池塘,有溪流有假山,有绿树有竹林,有回廊有亭台。而湖中又有小岛,岛上亦有楼阁,有的院子墙头爬着紫藤,白墙隐在盎然绿树之间。
好一幅江南园林美景,郭可阳心中赞叹不已,心想这园林一定是当年从江南跟着明成祖迁都来到北京的能工巧匠们设计的,不然何以有如此多的江南元素。
“王府风景甚好,承恩可知是何人何时修造的啊?”
“回殿下,听说十王府最早是成祖爷爷所建,殿下现在所居处原本是其中的惠王府,是现在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永贞督修的。”
“哦,这个李永贞倒挺能办事,王府修的很漂亮。”
王承恩低着头没有吭声,郭可阳转头看他表情不太自然,便道:“承恩是不是有话不敢说?孤提你做贴身内侍,就是孤相信承恩你一定是忠诚可靠的,孤信任你,你可不要不信任孤啊。”
王承恩立时变得面红耳赤,跪下来叩头于地,“奴婢不敢辜负殿下信任,奴婢该死。”
郭可阳上前提起王承恩的一个手臂让他起身,说道:“王承恩,你记住,以后不论有什么事但凡是实情,你在孤面前就不必讳言,否则就是辜负了孤对你的信任。”
“奴婢谨记在心。”王承恩躬身道:“奴婢方才不敢说的是,其实李永贞督修信王府时无论所用木料、砖石还是家具、器物,皆是以次充好。甚至连工匠杂役的工食银亦多加克扣,工匠杂役们怨声载道。”
“修信王府时朝廷拨的10万两银子,李永贞至少贪了5万两,王府中稍微有品级的内官皆知此事。”
“这李永贞竟如此猖狂!”郭可阳怒道。
“还有更胆大包天的!李永贞此人秉性贪鄙,内官皆知其为人,其监修三大殿更是上下其手,所贪又不知该以几十万计。只因李永贞乃是魏忠贤死党,满朝竟无人敢对其弹劾。”
三大殿即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对应为清朝之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在万历二十五年失火被焚毁,天启时花费近六百万两白银重修而成。
“李永贞,李永贞,好个李永贞。”郭可阳一边自语一边心中感叹:果然古往今来大基建项目里都有大油水啊。
“王承恩,你很好,孤没有看错你。以后在孤面前,就要像现在这样,孤要的是一个敢对孤说真话的王承恩。”
“奴婢谨记殿下教诲。”
说完两人继续闲逛,闲庭信步间,郭可阳又向王承恩询问起王府中属官多少及各司职能。
王承恩对府中事物极为熟稔,听到信王询问便细致讲解起来。
原来信王府中人员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内官,由承奉司管理,有承奉正(徐应元)、副各一人,承奉司负责掌管王府营办出纳及一应杂事。下辖典宝所(管藩王印)、典膳所(管饮食)及典服所(管服饰),各有正副两名主事,门正、门副各一人管理王府宫门。
另有三十多名无品无级的内使,如司冠、司衣、司佩、司履、司药、司弓矢等干些杂事。
二是外官,由长史司管理,长史司有长史一名,下有伴读、伴讲、纪善,审理所、典仪所、良医所、工正所等,负责王府庶务。藩王府长史是由朝廷任命的,藩王无权任免。
三是护卫,由仪卫司管理,王府中有三队护卫总共一百余人。
郭可阳粗略估算了一下,信王府中各类人员居然有三百多人。相当于一个营的人数专门服侍于他和他的妻妾,不禁有些咋舌。
但是据王承恩讲,由于他是去年年底(天启六年)才出宫搬到这里,很多人员还没有来得及配齐,譬如现在王府中并无长史在位。
各地藩王王府的属官人员与信王府基本一致,但是王府中动辄数千人,更是壮观。
做为一名前世的军人,郭可阳对王府护卫比较感兴趣,走到王府前院时,专门靠近大门看了看在那里站岗执勤的几个护卫。远远看到王府护卫站在大门口松松垮垮、弯腰驼背的姿态,一眼便确定没什么战斗力。不过转念一想,这些护卫又不是战兵,只是做些类似于保安的工作,是自己要求太高了。
两人走走谈谈,不觉又转回到寝殿。走入寝殿外的院门,就看到周氏、田氏、袁氏三人正围在正厅里的一张方桌旁。走近一看,原来周氏正在练习书法,田氏袁氏围在两旁观赏。
“好雅致”,郭可阳心中赞叹。
看到信王回来,三人立刻上前行礼,周氏笑道,“早膳后两位妹妹到妾宫中请安,听说殿下身体已然好了,妾便带她俩一起来瞧瞧殿下。不想殿下外出散步,闲来无事便写几个大字聊为消遣。”
郭可阳低头一看,只见方桌上一张宣纸,纸上“惠风和畅”四个大字,笔迹娟秀而有力,不禁赞叹:“笔迹娟秀有力,由字见人,王妃亦是女中豪杰。”听到夸赞周氏一脸羞赧,田氏袁氏在一旁嬉笑。
田氏起哄道:“殿下的书法也是甚为苍劲,今日何不也应和一幅,以显殿下与娘娘夫妻琴瑟和谐。”
郭可阳心中立时大叫不好,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自己小时候虽然也练过几年书法,有些基础,但是怎能与古人相比,只怕一写出来立刻就露了底而引人怀疑。心中有些恼怒道:“田氏你这小丫头片子,就数你废话多。”
郭可阳尴尬的对周氏笑道:“额,孤自这次病后落下了个毛病,时常手抖无力,难以自制,字写的极丑,今日恐怕要扫了王妃的兴了。”
“竟有此事?这可怎生是好,需请医官为殿下好好诊治,万万别留下顽疾。”周氏担心道。
“无妨无妨。早间魏良医已经给孤问诊过,病已消去,只是还需休养而已,再看也看不出些个什么。自古道‘三分靠医,七分靠养’嘛。说不定过些时日自然就好了。”
然后便推说自己大病初愈,刚刚在外面走了一圈,身感有些疲惫想休息,就让三人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