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 > 第61章 《算数》

第61章 《算数》

九月二十九日上午。

郭可阳在文华殿接见了被重新启用的徐光启、孙元化二人。

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后世上海着名的徐家汇就是为纪念徐光启而命名的。孙元化则是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二人老家只相距四十多里远。

二人既是同乡,又是师生。

万历四十年,孙元化考中举人,师从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因为痴迷于西学,后来未能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潜心研究西学。

万历年间,徐光启在京城向着名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学,并结下深厚友谊。后来更是加入了天主教,成为当时大明为数不多的士大夫入教者。而孙元化受到老师的影响,也在后来入教,两人既为师生亦为教友。

接到起复的诏书后,两人便结伴而行,重回京城。

今年徐光启已经65岁了,可谓年事已高,而孙元化刚刚46岁,正是做事的好时候。

赐座后,郭可阳对徐光启道:“徐先生所译着的《几何原本》朕刚刚拜读过,真是一本经世济用的大学问啊!”说完拿起案上的一本《几何原本》递给徐光启。

徐光启接过来一看,正是自己与利玛窦一同翻译的《几何原本》第一卷。翻开一看,书的前几十页还有一些写上去的批注,只不过看着不像是毛笔所写,其实是郭可阳用鹅毛笔书写的。

徐光启震惊地抬起头,不可思议地看着皇帝道:“想不到陛下也喜欢西学?”

“呵呵,何止是喜欢,朕还颇有些心得呢!”郭可阳有些得意地微笑道。

说完便拿出另外一本册子递给徐光启,“朕平日里也常钻研西洋番人的算数几何学问,有些心得。将其中一些精妙之法记为一册,有一些是朕自创的,徐先生看看。”

徐光启接过来一看封面上写着“算数”两个字。翻开第一页,上面是按照横排从左至右书写的。对于习惯了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竖排写法的明朝人来说,确实有些不太习惯。

只见第一行写着“0”一串大食数字,第二行则是与之对应的“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个汉字。并讲解了该数字的用法,譬如一百二十,用大食数字记为“120”等。

对此徐光启还不是太惊讶。因为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编制《大明历》时,就曾使用过阿拉伯数字。

明代中后期,随着西学东渐的开始,阿拉伯数字也在中国流传。徐光启就曾见过利玛窦使用大食数字,自己对此也有了解。

翻看第二页的内容徐光启细读下去,便开始震惊了。

只见第二页上,写着“加减乘除等号”与其对应的是“+”“-”“x”“÷”“=”五个符号,而后列了一系列的对应计算方法的示例。

对此徐光启便闻所未闻了。要知道这些符号现在要么还没有发明,要么只有极少数欧洲数学家在使用。

譬如“=”,要再过100年的时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才提出倡议,把“=”作为等号来使用。在此之前对于“=”只能进行文字说明。

徐光启只读完第二页,搞明白了加减乘除等号这五种符号的运用方法之后,便极为震骇的抬起头望向皇帝。

做为明末杰出的数学家和西学大师,他深知将这五种看似简单的符号与大食数字组合起来,对于算术运算将是颠覆性的改变。

“陛下此法不知从何处得来?臣闻所未闻,请陛下赐教!”徐光启疑惑道,他不相信这些会是年轻的皇帝自己发明的。

“额,朕从前也爱研习算学,这个嘛,有些时候深感用汉字表示加减乘除太过繁琐,也不直观,便在巧思之下发明了此法。”说完郭可阳自己都有些脸红了,但也无奈。

徐光启与在华的西洋传教士大都很熟悉,还是个天主教徒。自己若是撒谎,说是从西洋传教士那里学的。徐光启继续追问,或者是写信询问那些传教士,则谎言很快就会被戳破。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就说是自己自创的,也断了他的追问。朕天资聪慧,是算学奇才,这下你总不好再问了吧!你总不能质问说皇帝不可能如此聪明吧!

“徐先生继续往下看。”

听皇帝催促,徐光启继续往下翻阅。坐在他旁边的孙元化也耐不住好奇,伸头过来一起看。

第三页写的是一张完全用大食数字和新式符号表示出来的“九九乘法表”。

第四页引入了大于号“>”,小于号“<”的概念及示例。

第五至第七页介绍了大中小三种括号的概念,及在其运用下的四则混合运算。

接下来10页是多位数乘法、多位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详细过程讲解,还有多道示例题。

之后三十多页分别是小数的概念及表示,分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正负数的概念及表示,平方、立方及其相应的对数概念的初步探讨。还有它们分别对应的运算方法和例题。

最后五页讲解了一次方程的用法,及如何使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中国古典数学中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

徐光启、孙元化二人看着看着,便忘了这是在文华殿的大殿上,皇帝还在身边。

两人边看,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讨论、交换心得。二人激动得满脸通红,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大。

徐光启捧着册子如获珍宝、两手发抖,孙元化则兴奋地额头开始出汗。二人足足讨论了半个时辰,最后甚至由一次方程引申出来二次方程乃至多次方程的问题。

终于在多次方程的讨论中产生了争论,互不相容,两人抬头正欲找皇帝评判指点。才恍然觉醒,自己现在是在文华殿中面圣,而面前坐着的是大明天子。连忙双双跪下请罚君前失仪之罪。

郭可阳一面微笑着让二人平身,并表示全不怪罪。一面心想自己那一本按照前世回忆自编的《几何》,今天还是不要拿出来了,免得带来过大的震撼。先让二人消化一下这本《算数》再说吧,来日方长。

“陛下不愧为天子,真乃是神人啊!臣从前还不相信这世上有生而知之者,今日得见陛下此书,真是钦佩的五体投地!”徐光启颤抖着花白的胡须感叹道。

“陛下此书前无古人,凭此书开宗立派,造福千年,完全不在话下。”孙元化激动地向皇帝俯身拱手道。

“啊,是啊。吭吭。”郭可阳表情不自然的咳嗽了两声,掩饰自己的尴尬。

这本书包含了后世小学数学以及初中代数的部分内容,是西方中世纪至十八世纪,近千年数学家的智慧集合,更是后世数学体系的基础。拿来开宗立派自然不在话下,不过自己被二人称颂,心里总感觉有种剽窃者的尴尬。

“朕今日召徐先生来,主要是因为先生是数学大家,想请先生帮朕修订完善此书。在朕看来,算数与几何都是经国济世之学,日后必将大行于天下。有朝一日与四书五经一道列入科举也未尝不可。”

“陛下此言大赞!孔子说的君子‘六艺’,包含礼、乐、射、御、书、数。这‘数’本就在六艺之中,在臣看来将‘数’列入科举,正合圣人之言。”徐光启兴奋道。

“只是朕觉得此书还只是个框架,里面还需要充实丰满。所以朕召徐先生进京,就是想让先生做为主编完善此书。而后再将其刊行天下,令世人学习,以为国计民生之助。”郭可阳说出了召徐光启进京的目的。

“另外朕对几何之学也有些研究。徐先生先集中精力编撰《算数》之书,待此书完成之后,我们再探讨几何问题,如何?”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几何》这本书,郭可阳还没有写完,毕竟很多内容一时半会儿回忆不全。

“主编一称,臣绝不敢当。此皆是陛下之学,臣怎敢贪天之功!只是若能在余生习得陛下所着的《算数》《几何》之书,臣此生无憾了!”徐光启激动道。

“好,那此事朕便托付给徐先生了。稍后朕便赐给先生一面令牌,如对书中有疑问,可随时入宫与朕探讨。”

“另外先生在编撰时,可将《九章算术》等算学十书中的经典内容录入此书,但要按照新式数字和符号来解题运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