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铅笔
十月初八这天下午,郭可阳在钓鱼台军营观看近卫师士兵学习写字。
起初卢象升、孙传庭也没有什么教材,刚开始几次教写字,都是想到什么便教什么。
上次皇帝要求近卫师中每个士兵都要先会写名字,便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基本达到了每个班都有一到两名识字的士兵,让会写字的教其他不会的。
这些所谓的会写字的士兵,其实文化程度也极为有限,识字多的也就会写几百个字,少的也就几十个,但是好在有胜于无。
后来孙传庭想到,之前皇帝招收燕山讲武堂新生布告里的内容,要求会背写《千字文》。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千字文》是蒙学学字的启蒙教材,全篇一千个常用字,既押韵又好记。便去城里买了一千多本《千字文》,全师上下人手一本,每次逢三逢八的习字日,便以千字文进行教学。
教材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是十月初三那天练字的时候,郭可阳发现士兵们没有纸和笔,练习的时候都是以班为单位在校场上单位蹲成一圈,用树枝在地上划着练习。
纸的问题好解决,但是笔的话,如果用毛笔,对于士兵来说是真的非常不便,还需要用砚台蘸水磨墨,好不费劲。
于是灵机一动,想到后世的铅笔,要是有这玩意儿就好了,既便于书写又便于携带。
而且铅笔也不是什么技术复杂的玩意儿。就是石墨加上黏土混合均匀,做成细条状,再用木条刻槽夹住墨棒,用胶粘合上即可。甚至可以直接用纸,将墨棒紧密的卷成合适的粗细即可。如果没有石墨,用写字的烟墨也可以替代。
于是便令人叫来御用监掌印太监和木匠匠头。将制作铅笔之法告知他们,命御用监试做铅笔。
至于墨与黏土的比例,郭可阳哪里知道,让他们自己去试验去吧。越快越好,最好初八之前能做出来一批,价格还不能太贵。
于是初八下午,近卫师的士兵们便用上了铅笔写字,再也不用在地上用树枝练字了。
“此物莫不就是古时书中所说的铅笔?”孙传庭拿着手中的铅笔一边研究一边说道。
“哦?古时也有铅笔吗?”郭可阳奇怪道,这个还真没听说过。
“非也!陛下,传庭所说古书中记载的铅笔,与陛下的铅笔完全不是同一物品。古代的铅笔就真是一根铅条而已,因为铅条在纸上书写可以留下字迹,所以才叫做铅笔。”
“陛下所做的铅笔,乃是用墨混合黏土制成,与古时铅笔完全不同,书写在纸上比古时的铅笔清晰的多。”
听卢象升解释了半天,郭可阳才明白,原来明代以前便有铅笔一物用来书写。
东汉的《东观汉记》里曹褒“寝则怀铅笔,行则诵读书”。南朝梁国文学家任昉在《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子宰碑表》中有“人蓄油素,家怀铅笔”的描述。
唐代韩愈的“老懒无斗心,久不事铅椠”(《送无本师归范阳》);骆宾王的“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宋代文学家宋祁的“铅笔用多毛秃落,鬓髯愁罢雪纷垂”(《自讼》)。
这些书或者诗句文章里都有铅笔一物,只不过古人使用的“铅笔”与现代人使用的“铅笔”,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古人所指的铅笔,乃是以金属铅为笔芯的笔,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用铅制作的笔。
听卢象升、孙传庭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在那里引经据典,郭可阳也插不上话,心里却对二人钦佩不已。这两个科班进士出身的家伙,可真是博学多才啊!
与他俩相比,自己就显得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了。这要是能带他俩穿越回现代,这俩人还不轻轻松松弄个大学文史类的教授当当。
“嗯,此物甚好,书写方便,造价也很便宜。御用监说成本也就十文钱一支。以后军中非正式公文,都要用铅笔书写。士兵每人每月配发一支,军旅倥偬,哪有那么多磨墨挥毫的闲情雅致!”
郭可阳对二人说道。卢、孙二人点头称是。
“还有,王承恩,命人传旨给御用监,将此铅笔多制作一些。凡是在京官员,每人赏赐二十只。”
郭可阳正在营中看士兵们习字,玉渊潭行宫值班内侍来报,言户部尚书郭允厚请求面见陛下,要奏报铸币之事。
来到行宫景和殿,郭允厚正在殿外等候。所谓景和殿,其实就是之前武清侯的玉渊潭别墅里,最高大气派的一栋大屋子而已。
因为皇帝要经常在此接见大臣,便命名为景和殿,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之句。与殿外不远处的玉渊潭波光粼粼正好相合。取名和牌匾题词都出自首辅黄立极的手笔。
来到殿中,郭允厚将请求铸造神武通宝之事的奏本递给皇帝。
“陛下,户部前些日奏请铸造“神武通宝”之事,不过现今遇到了些麻烦,还要请陛下定夺。”
郭可阳接过来一看,奏本内容平平无奇,只是奏请铸造钱币之事。内阁票拟也没有什么异议,司礼监也照准了,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朕看这奏本都照准了啊!郭卿何处为难?”郭可阳疑惑道。
“陛下,奏本虽已照准,只是前日军器寺丞孙元化来户部找臣,向臣出示陛下命其铸炮的诏命。并称遵陛下口谕,来户部支取铸炮所需铜料。”
“户部库中虽也有些铜料,但那都是备着铸币所有。倘若按孙元化所请支取给军器寺,则户部铸币之数便要减去大半。然而铸炮是军国大事,铸‘神武通宝’又是陛下登基后的大事,臣两厢都不敢耽搁,还请陛下圣裁!”
原来是这样!
郭允厚不提此事,郭可阳都忘了明朝缺铜的事。其实不止是大明朝缺铜,整个中国古代都很缺铜。不然也不会用铜铸钱了。
明朝之前,中国一直是铜本位制,钱财万缗、家财万贯都是用来形容铜钱的。一缗或者一贯都是指一千文铜钱。
元朝以前,金银是类似珍珠宝石一样的贵重物品,通常不用作用货币交易,每个朝代都会发行自己的货币,通常是铜钱。
直到明朝由于东西方贸易的大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银子才做为货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