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救命的法子
高官屯村后有一条河,河面也就两米宽,蜿蜒流经梧桐镇境内。
高官屯的人们麦地离河近的,家家忙着挑水浇地,从天刚蒙蒙亮到天黑透了,经过几天的奋战,勉强将麦田浇了一遍。就在人们稍稍松口气的时候,突然发现河里没水了。可见不止高官屯挑水浇地,沿河的其他村子也做着同样的事。
泥浆里遍是奄奄一息的鱼虾,低凹处的浑水中有鱼在扑腾挣扎。人们忘掉了连日的疲惫,纷纷投入到捡拾鱼虾的快乐中。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也因此变得丰盛起来。
很快,鱼虾被捡拾得干干净净。
河床的淤泥也慢慢干了,龟裂了。村里唯一的甜水池打上来的是无法饮用的泥汤。
人们再也笑不出来了。
外出打长工或短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他们说到处都是这样。
大宏国建国史上的第一次旱灾席卷整个国家。
高官屯又进入了第二轮抢水。
黑蟒岭有溪水长年不歇。人们或挑或抬,将家里能储水的容器都注满水。
还有人挑了溪水去浇麦田。
渐渐的,溪水水流越来越小,村民在小溪低洼处挖了个坑用来储水。两盏茶(也就是二十分钟)才存一桶水。取水的村民经常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
高歌忧心忡忡。她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古代,除了食不果腹,还要挨胡氏的打骂,好不容易脱离了老宅,还要为一日三餐奔波,她可是一天好日子还没过了呀,怎么又赶上旱灾了?
好在曲家院里有一口井,她们目前不用为吃水发愁。不知道哪一天井里就不出水了,她们也得去排队取水。
整天为取水打打闹闹也不是个事儿,几个姓氏的族长聚在一起,商量出了办法。每家每天只准取一次水,六口以下一桶水,六口以上加一瓢。各个姓氏派公正的人轮流值守,一是监督村民自觉排队,二是按着刻度往公用的桶里舀水,再倒进取水人的桶里。这个办法使那些耍小聪明带大号桶取水的愤恨不已。
夜里燃起篝火继续取水。
就这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高官屯勉强解决了饮用水的问题。
进了“中伏”天气越来越热,骄阳炙烤着大地,树枯了,草黄了,有两处竟发生了自燃,男女老少齐出动,奋力将火扑灭。火虽然不大,却也吓坏了全村人。真要烧起来,连灭火的水都没有,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了,难保不会烧到他们的房子,那他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各个姓氏的族长紧急开会,制定出旱灾安全保证方案。每个姓氏每天出一个人巡视外山、田地,以便及时发现火情。
地里不收庄稼,镇上的粮食铺子已经被抢购一空,村民家里仅存的粮食能挺多久?接下来的就是闹饥荒了。
高歌哭的心都有。命苦之人到哪里都摆脱不了苦命吗?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高歌收敛悲伤地情绪,开始思考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家人不挨饿。
粮食是存了一些,为了万无一失,还是再存些野菜的好。
高歌告诉林凤玲和可儿,不采药了,每天打野菜,找菌子。
林凤玲和可儿也是惶恐的。她们挨饿挨怕了,因此和高歌一起起早挂晚打野菜、采菌子。
其实能熬住干旱的野菜并不多,虽长在土里,也已经跟干的差不多了。
不久,地里挖野菜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心照不宣。
一连几天,曲荣宝都来砸门。可儿从门缝一看是她,遵照大姥姥的嘱咐,不给开门。她一家没有吃的了,来曲家踅摸些,没想到不给她开门,她就在门口跳着脚的骂。
曲大娘曲二娘在屋里垂泪。她们知道曲荣宝贪得无厌的性子,给她些粮食菜蔬她是不会满足的,一定要刮净地皮才罢休。她们自己挨饿无所谓,无端的让凤玲一家遭罪。
曲荣宝砸不开曲家门,也只得作罢。
老李家死人了,李老太太死了。为了省下野菜给重孙子吃,自己活活饿死了。
几乎每天都有人家传出噩耗,不是死了老人,就是死了襁褓婴儿,高官屯被哭声淹没了。
高歌唏嘘不已,她想到了历史书中讲的易子而食,不由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高歌找到高家族长。
“六太爷,我有个法子兴许能活命。”高歌小心翼翼的说,眼神却透着坚定。
六太爷并不认识高歌,“你是谁家的?”
“我爹是高建成。”高歌极不情愿的说道。
“哦,建成家的娃啊,”六太爷点点头,又说:“去吧,去帮着你娘多打点儿野菜。”
高歌见六太爷不信她的话,也不恼,又道:“六太爷,我的法子可以少死人。”
“哦?”六太爷闻言打量高歌,眼神中透着不悦,“你叫多儿吧?快别胡说八道了,回家去吧。”
高歌心中叹息,这就是人微言轻啊!
她仍不放弃,坚定地望着六太爷,说道:“我的法子您听听是不是可行!”
还是个犟丫头。“好吧,你说。”
“一个人只吃野菜是维持不了几天的,以后死的人会越来越多。我的法子是把各家米缸里仅有的米集中到一起,碾磨成浆,加上野菜煮成稀粥,分发给大家。虽然不能吃饱,但比光吃野菜要有营养,也许能熬过去。”
六太爷听着,面色逐渐凝重起来。他知道每家或多或少都有舍不得吃的米面,想留到最需要的时候。其实那点儿米面根本救不了一个人。高歌的法子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可行!
高树声已经将羊全部卖掉,和儿子回来了。
于是六太爷叫来族里管事的几个人,将高歌的法子一说,众人皆拍大腿,都道好主意,又自嘲自个儿连个小女娃都不如。
管事的几个人召集高姓族人开了大会,动员大伙儿将自家的米面拿出来,这是救命的唯一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