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江南灾荒
玉亲王则是缓缓地喝了一口茶,这才气定神闲地问道:“出什么事了?慢慢说!”
“王爷,杨家这次用我们的苎麻布做孝衣,两千人的队伍全部都穿这种衣服。他们在城中还大肆宣扬苎麻布做孝衣的事情。而且,他们还给洛城中其他家中有丧事的人也送去了这种孝衣。还搞出了什么披麻戴孝的讲法。现在,我们布庄不仅是那些订货的人要退订金,就是已经买走了的,也要退货,人实在是太多了,只怕是这些天卖出去的都要被退回来了。”钱通说完,便瘫软在地上。
钱通知道,他完了。这次这么大的损失,玉亲王肯定不会饶过自己。
“你说什么?”玉亲王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他放在茶几上的手将茶杯碰倒,茶水流了出来,他都不在意。
哪里还有刚刚那悠闲的样子。
“王爷,还请 饶命啊!这杨家的手段实在是让人想象不到。”钱通现在已经是只能在地上乞求。
“快去叫陈英初来!”玉亲王没有再管钱通,马上大声地吼道。
“杨回你个苟渣钟!”玉清王的眼里都要喷出火来。这次的芝麻生意,他可是投进去了三百万两白银,三百万两啊。
要是卖不掉,砸在手中,那自己此生只怕是都没有办法再去觊觎那个位置了。
本来想着这事可以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现在却是成了这般模样。
不一会儿,陈英初便来到了这里。
玉亲王没有说话,钱通将刚刚对玉亲王说的话又给陈英初说了一遍。
陈英初听了之后,也是脑袋一震,这杨家的反击居然如此犀利。
“陈先生,可有解救的方法?”玉亲王这时已经恢复了一点神色。
“王爷,此招太狠,这种想法一旦被人们接受,只怕是难以根除,也只有在文会上面多下一点功夫,看能不能挽回过来。”陈英初真没有想到,这事杨家还真有后招啊。
“文会,文会!”玉亲王轻轻地念了两遍:“希望杨家不会在文会上面还有后手吧!”
“杨家都是武将出身,文会方面是我们的强项,杨回应该弄不出什么幺蛾子。”陈英初说道。
只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这话的时候,居然已经有了那么一点点的不自信。
苎麻的事情,玉亲王知道了,身在皇宫的妇帝当然也知道了。
此时女帝听到了这个消息,脸上都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敏儿,此计是杨回出的?”
“回皇上,的确是。我已经让人查过了,保国公府绸缎坊的李富贵六天前的晚上偷偷到保国公府,是杨回与他母亲接见的,但是五天前,就只有杨回一个人接见这个李富贵,后面的时间杨夫人也不再管这件事情了。在此之前,李富贵对于苎麻的事情也是同样没有办法。所以,这主意应该是杨回想出来的。”上官敏将他调查的消息都说给了女帝听。
“真没有看出来 ,这小子还是个人才。就是此计有点点毒辣了,玉亲王这一次只怕是要血亏了。”说到玉亲王,再想到玉亲王这次的损失,女帝是再一次露出了笑容。
“玉亲王府八日后会举办文会,是请文学大家杭文康出面主持的,本来是为了宣传苎麻布,只怕是玉亲王这次只能将挽救苎布的希望寄托在这文会上面了。如果玉亲王不能力挽狂澜,那么洛城之事,便会马上传遍全国。那玉亲五可是投了四百万两银在在上面,这次杨回可算是帮了皇上的大忙了。”上官敏又说道。
“但是我感觉还会有事情发生!”女帝是真的有这种奇怪的感觉,从他看到杨回的那次起,便觉得杨回好像对钱看得很重。
这次玉亲五要动他杨家的经济来源,杨回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的确,最近那个李富贵已经在调集银两,这事不会完,后继肯定还要精彩。”上官敏对于杨府的事情还是很清楚,这女帝能登上帝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皇上,江南润、临、青三州知府已经是连续上书,此时三州灾民已经有百万之众,请求朝廷拨款赈灾。”上官敏又说了一个令她都头痛的事情。
“我不是刚拔了一百万斤粮食与二十万两银子吗?这才几天,就用完了。去传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马上过来,朕要好好地问一问他们,朕的粮食,朕的银子到底有多少用在了灾民手中?这些个地方官员,朝廷赈灾的物资他们都敢动,真当朕的刀已经不利了吗?”女帝的手狠狠地拍在案桌上,吓得一旁的太监宫女呼吸都不敢弄出声响。
“皇上息怒!这次灾荒地域之 大,人数之多,也的确是真的。”上官敏劝了一句。
“等他们三个老东西过来,我看他们怎么说!”女帝已经面若冰霜。
女帝震恕,三个尚书来得也快。
不过这一次,三人下跪之后,女帝并不让他们起来。
“你们说说,为什么腾的一百万斤粮食,二十万两银子,就只能坚持三天吗?”女帝声音有些高,显然是对此次赈灾之事非常不满。
三个尚书面面相觑,又是战战兢兢。
不过此次拔粮拔钱皆是户部所为,所以,户部尚书黄玉书还是硬着头皮站说道:“回皇上,三州知府说灾民上百万人,这些粮食分下来也不过一人不到一斤,而且当地米价已经高到了顶点,单是米价都已经由原来的五十文一斗,涨到了现在的一百二十文,只能坚持几天,也是在情理之中。”
“你当朕不会算账吗?就如你说的一 百二十文一斗,二十万两也能买到近两百万斤粮食,这事,你户部必须要给我个解释。童秦农,时建远你二人马上彻查此事,只要有违法贪污者,就地免职,从重处罚。”女帝看着跪在地上的黄玉书,又看向吏部尚书童秦农,刑部尚书时建远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