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2
荣国府一宅子的人,全部算起来,人口虽然不多,从上到下也有三四百人;
日常事务虽然不算繁杂,但一天也有个一二十件,竟然跟团乱麻似的,没个头绪,没个章法,不知道从何讲起
正想着该从哪件事哪个人讲起才更精妙呢,恰好这个时候,从大老远的地方,来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户人家。
因为和荣国府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关系,这天就往荣国府来了,
那就从这一家子说起,倒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这一家子姓甚名谁?和荣国府又有什么关系呢?且听我慢慢跟你说:
这一小户人家,是本地人,姓王,祖上曾经在京城做过一个小小的京官,
过去和王熙凤的爷爷,也就是王夫人的父亲有点子交情。见王家有权势地位,就以都是姓王的,是同宗,便攀附了上来,连了宗,当了他们家侄儿。
那时候王家只有王夫人和她的大哥在京城,所以认的这一门亲戚,其他人都不认识。
*
这一家姓王的祖父,就是被认作侄儿的那人,只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王成,
本来家里的经济状况就不怎么样,这挂名的侄儿去世后,家里就更不行了。
所以就一家人都搬到城外的乡下居住了,王成后来也因病去世了。
只留一个儿子,小名叫狗儿,嫡妻刘氏,狗儿也生了一个儿子,小名叫板儿,还有一个女儿,叫青儿,
就这样一家四口,以耕田种地为生,这狗儿白天还得干点别的活计,刘氏在家里操持家务,就没人看孩子了,
所以这狗儿就把自己的岳母刘姥姥接了过来,帮忙看孩子,一起生活,
这刘姥姥是个老寡妇,只刘氏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只靠着种两亩田过活。
现在女婿来接自己一起过,哪有不愿意的,于是就搬到了女婿家,一心一意地帮着女儿女婿带孩子,好好过日子。
*
这年冬天才刚刚开始,天气慢慢变冷,因为穷,家里过冬的东西都还没有准备齐全,
狗儿心里烦燥焦虑,在家喝闷酒,发脾气找茬,刘氏也不敢跟他顶嘴,
在一旁的刘姥姥看不过去了,就劝道:“姑爷,你也别嫌我多嘴,我们庄稼人,哪一个不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有多大碗吃多少饭,有多大能耐就干多大的事的?
你也是年纪小的时候,托家里祖上的福,有点家底,吃吃喝喝享受惯了,现在没钱了,就受不了了,
有钱的时候大手大脚,没钱的时候,就只知道骂老婆出气,这算什么男人,
现在我们就算是在城外住着,那也是天子脚下,这京城里,多的是机会,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抓住,没本事就在家里发脾气有什么用?”
(刘姥姥还是很钢的嘛)
*
狗儿一听这话,也急了,反驳道:“你老人家也只会窝家里随便说说,难道让我去偷去抢吗?”
刘姥姥道:“谁让你去偷了,我是说咱们总得想想法子,计划计划,就算是捡银子,还要弯腰呢,你还想着那银子长了腿,自己跑到我们家里来不成?”
狗儿冷笑道:“要是有法子,我还会等到现在吗,我又没有那有权有势当官的亲戚朋友,能有什么办法,就算有,人家也未必愿意搭理我这门子穷亲戚。”
刘姥姥道:“你这个想法就不对了,咱们得先自己想办法,能不能成还得看老天爷,
咱们先去做,万一菩萨保佑的话,机会就来了呢。我倒是给你们想到了个招,
当年你们祖上不是和那金陵王家连过宗,认过亲吗?二十年前,他们家对你们家不是挺好的吗?
如今是你们自己死要面子,装硬气,不肯和他们走动,这门亲才慢慢疏远起来的,
想当年,我和我女儿还去过他们家一回呢,他们家的二小姐是个爽快人,待人亲切,不是那种瞧不起人的人,
现在她已经是那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了,听说现在年纪大了,越发得心善了,
尤其喜欢做善事,帮助穷苦人家,经常给和尚道士施舍,捐钱捐物的,
如今她哥哥那边升了官,搬走了,但这二姑太太兴许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
说不定她看在旧日的情分上,会给咱们些好处也不一定呢。只要他发一点善心,哪怕只有一丁点,那也是拔一根毫毛,也比咱们的腰粗。”
*
刘氏在一旁接着自己老子娘的话道:“你说的容易,但就我们现在这个模样,怎么好去他们家呢,
别的不说,他们家看门的肯不肯帮我们通传都不一定,没得去了就是打自己的脸。”
而狗儿也是个既看重利益又看重名声的,就是面子里子都要呗,听岳母这么一说,心思就活动了起来,又听自己老婆这么说,
便笑着接过老婆的话:“岳母既然这么说了,而且当年你也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不如明天你老人家就走一趟,先探探情况?”
刘姥姥一听道:“哎呦喂,你这话说的,人家什么门户,我又是个什么东西,是你们王家跟他们认的亲,他们家人又不认识我,我去了也白去。”
狗儿笑道:“没关系,这样,你老人家明天去的时候,带上你外孙板儿,
先去找姑太太的陪房周瑞,如果能找着他,事情就好办了,这个周瑞之前和我父亲有些交情,我们关系不错。”
*
刘姥姥也不推辞了:“周瑞,我也认识,只是和他们家好久没走动了,不知道他们家现在怎么样了,你是个男人,又混成这样,自然不适合去。
而姑娘家年轻媳妇,也不好抛头露面的,还是舍了我这张老脸,去碰碰运气,
真得了好处,对大家都好,就算没有银子,我也算是到大户人家开了眼,见了世面了,也不枉我活这一世。”
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就这样,刘姥姥去荣国府的事就商定了下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刘姥姥就起来梳洗了,还特别嘱咐了外孙板儿几句,而这板儿也就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而已,啥事不懂,
听到要带他进城,就欢欢喜喜地应了下来。
于是刘姥姥就带着外孙板儿进了城,一路找到了宁荣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