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刘裕纵虎上山,刘毅起兵反叛
公元412年夏四月,荆州刺史,刘裕之弟刘道规,突然患病,请求解职回京将养身体,朝廷准请,没多久刘道规病逝,其人虽兄长起兵,雄才伟略,雅量高远,是刘裕最强有力的帮手,可惜的是壮年早逝。
而且他也曾经收养刘义隆,宠爱有加,那为什么没有立他为嗣呢?估计这也是刘道规聪明之处所在,所谓三岁看到老,如果刘义隆资质平平,他可能早就立为嗣子了,他通过日常观察,这孩子不是他收养得起的,一旦立为嗣,便成定局,刘义隆就成了刘裕的侄子,也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合法权利,所以他又从二哥刘道怜那里抱养了一个儿子,火速立为嗣子。
但是刘道规一死,荆州出缺,这可是个大口子事件,荆州历来就是东晋的造反基地,有刘道规镇守,刘裕才能安心,一旦空出来,肯定是要出事故。
果然刘毅提出,要去荆州。
一下子炸了锅,众人都说,不能让他去,那就等于蛟龙入海,猛虎上山,必反。
傻子都看出来刘毅必反,刘裕能看不出来吗?那他是怎么考虑的呢?
主要是刘毅现在是豫州刺史,在等级上跟荆州刺史是平等的,但是,刘毅的大本营原本就是豫州,距离建康太近,如果哪天刘毅在这里反了,动不动就威胁建康,不好弄!
刘裕确实很难招架,将战场外移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荆州的地理位置虽然险要,但是刘道规曾在荆州经营和管理了七年,他们老刘家的民心还是稳固的,一旦刘毅反了,不容易一呼百应。
同样是因为豫州离建康太近,在刘裕眼皮子底下,刘毅即使想闹,也会瞻前顾后,他一时半会不反,自己怎么动手收拾他?收拾完他,自己才能进行北伐,要不也不敢走啊!
他要去,随他去吧。
于是东晋朝廷任命刘毅为卫将军,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任荆州刺史。
刘毅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又提出了两个要求,首先:荆州人口少,不到十万,武器装备匮乏落后,需要从交州和广州进行支援;
其次,他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关系最好,互相结纳,请求调郗僧施到荆州,给自己当秘书,协助管理荆州。
这谢浑是谢安的孙子,与刘毅感情亲昵,可是谢晦却在刘裕这边,你说这哥们整的,各保其主,分道扬镳。
郗僧施也不是外人,是郗鉴的曾孙,也是很有声名威望的人。
对于这些要求,刘裕都逐一满足,那个容让顺从啊,这更加纵容滋长了刘毅的狂傲。
刘裕立刻以刘穆之代替郗僧施为丹杨尹。
刘毅又上表请求去京口,向祖先的坟墓辞行,刘裕立刻前往倪塘相会,言语安慰,尽显姿态。这反而让刘毅更加郁闷不乐。凭啥你高高在上的,当年勤王举义我的功劳不比你小!
宁远将军胡藩看刘毅轻薄自大的姿态,建议刘裕说:“刘毅刚愎自用,反心昭彰,主公不可不察,你真的认为刘卫军甘心居于人下吗?”
刘裕沉默良久,问道:“卿是什么意思?”
胡藩做了一个咔嚓的手势。意思是趁这个机会直接做掉,省多少事?
刘裕摇摇头道:“我和刘毅俱有克复之功,他现在还没反,不能动他,否则天下人会不服。”
于是放走了刘毅。
刘毅真如蛟龙入海,开始大展身手,暗地里,又擅自从豫州等地抽调了一万精锐赶到了荆州,一万人马的调动,那不是三百五百,刘裕能不知道吗?但是他就是假装不知道,睁一眼闭一眼。
刘毅又看上了刘敬宣,私下拉拢他说:“我打算委屈你,给我做个南蛮长史,你想跟着我干不?”
刘敬宣几次蒙刘裕救命,一听这话都吓死了,敷衍他离去以后,都没敢隔夜啊,立刻把刘毅要反这事报告了刘裕。
刘裕看着笑,安慰道:“怎么这么害怕?咱们什么交情?总会让你老兄平安的,不要过分忧虑。”
刘敬宣能不忧虑吗?这是站队的关键时候啊,站错了,是要死人的,他爹刘牢之怎么死的,他太清楚了。
刘毅抵达江陵,很快对下属守宰等地方官进行了大规模的撤换、变动,部队也着手大规模调动,基本就是起兵了。
消息传回建康,又开始人心浮动。
也许是要做大事,心理压力太大了,刘毅突然病重,郗僧施等人一看,你这是弄啥呢?你万一死翘翘了,我们这一党还不得死无葬身之地啊!
于是劝说刘毅必须找个副手,请求朝廷派他的堂弟兖州刺史刘藩来荆州。
都这时候了,刘裕还能答应吗?
他还真是答应了,不过是假装的。
刘藩实际上并不想跟他们堂哥混,于是从广陵前往建康,朝见皇帝,他要是想造反,不直接去了江陵了吗?
但是此时的刘裕已经扬起了大刀,一旦开杀,定不留情。
刘裕用皇帝的名义下诏,公布刘毅的种种罪状,称他与刘藩、谢混等人一起谋反,罪大恶极,立刻抓住了刘藩和谢混,当即赐死。
之后东晋安帝下诏任命司马休之都督荆、雍、梁、秦、宁、益六州诸军事,出任荆州刺史,也就是取消了刘毅的番号。
又任命刘裕的另一个弟弟刘道怜,镇守京口;
任命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监理太尉留府事,加封刘穆之为建武将军,辅佐诸葛长明,设置辅佐官员,防备意外,配备军事力量。
刘裕又要出征了,这次的对手是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