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霸魂管仲 > 第23章 鲍叔力荐管仲

第23章 鲍叔力荐管仲

鲍叔从鲁国返回汶阳时,齐桓公早已回到齐都临淄。刚刚即位,百事待举,再加上他特别信任鲍叔,相信鲍叔一定会处理妥当,在给鲍叔送行后,留下高子在汶阳将民众编户入籍,并看守鲁国的俘虏,自己与众大夫就返回了临淄。鲍叔回到汶阳后,将征伐鲁国的经过述说一遍,与高子商定,自己先返回临淄,待管仲进入齐境后,即释放鲁国俘虏。

却说齐桓公返回齐都临淄后,下令招贤。他作为新任国君,急需吸引人才,巩固根基,并且,乾时一战,新得鲁国汶阳之田,也需要更多官吏。齐桓公在朝堂的庭院中设置庭燎,彻夜通明,以备随时接见四方贤才。但是,招贤令发出数日,并无人应招。这一日,齐桓公正为此事忧心,突然侍从来报,有人自荐,前来求见君上。齐桓公一听,立即接见。等到那人来到朝堂,齐桓公看时,眼前却是一个山野村夫,身穿粗布衣裳,面色黝黑。齐桓公有些失望,问道:“先生何能?”那人答道:“我会九九之术。”齐桓公又问:“会九九之术也称得上贤能之士吗?”那人却不紧不慢地说道:“君上设庭燎招贤,数日无一人敢来。君上志向远大,天下人共知。天下贤人恐不入君上法眼,故不敢来见。九九之术,虽小技不足挂齿,但君上若礼遇臣下,天下强于九九之术者,岂不蜂拥而来?”齐桓公一听,觉得那人说得有理,立即吩咐,将那人奉为上宾,择日任用。

齐桓公将那人亲自送至阶上,却见鲍叔风尘仆仆来见。齐桓公急忙迎下阶来,鲍叔行礼,齐桓公一把将他扶起,一同登阶入室。鲍叔将伐鲁经过向齐桓公禀报一遍,齐桓公频频颔首,直道鲍子辛苦。齐桓公将返回临淄后设庭燎招贤的事儿,也向鲍叔述说一遍,然后对鲍叔说道:“如今社稷已定。寡人择日告于太庙,请鲍子任齐宰,与寡人共治齐国。”

鲍叔连忙推辞道:“君上万万不可。”

齐桓公不解,问道:“这是为何?”

鲍叔说道:“君上若只是满足于社稷安定、国家平稳,有臣与高子足矣。但是,若想使国家强大、百姓富足,非管仲不可!”

齐桓公说道:“寡人听说管仲与鲍子一起经商,常常自己多拿钱财,岂非管仲为人贪心?”

鲍叔道:“不是贪心,是家境太贫。管仲从来不取不义之财。”

齐桓公又道:“寡人还听说,先君僖公伐纪时,管仲为避兵役,于战前逃往南阳,岂非管仲贪生怕死?”

“不是贪生怕死,是家有老母,无人奉养,不得不尽孝。”

“管仲被罚坐嘉石,其母病逝,却面无忧色,岂非太狠心?”

“不是狠心,是天命如此,不得不忍辱负重矣!”

“召忽为公子纠死节,真忠义之士也!管仲却甘受槛车之辱,岂非不知耻乎?”

“非不知耻也,不忍心弃国家社稷于不顾也,故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鲍叔说着,起身拜倒在地,急切地说道:“臣,平庸之辈也,君上看顾臣,不受冻馁,就心满意足了。君上想要强国富民,非臣所能也,非管仲不可!臣不如管仲有五:一是宽惠爱民,臣不如也;二是不失治国法柄,臣不如也;三是使百姓忠信团结,臣不如也;四是以礼义约束四方诸侯,臣不如也;五是治军,臣不如也。管仲好比民众之父母,欲使其子女,不可不用其父母!”

齐桓公听后,不由得心中有些感动。鲍叔荐贤、让贤,毫无私心,管仲有福,竟有如此知己!从此,齐桓公更加敬重鲍叔。

齐桓公起身将鲍叔扶起,当即答应鲍叔,待管仲返国后即任命他为相。

鲍叔请求亲自到齐境迎接管仲,齐桓公应允,并吩咐鲍叔,以国礼择地厚葬召忽。鲍叔双手捧额庆幸道:“大齐有福!君上大度爱才,大齐强大有日矣!”

第二天,鲍叔不顾疲劳,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边界堂阜。

?

鲍叔与管仲执手走到附近的一处高坡顶上,鲍叔让随从在这里摆下美酒佳肴,封人早就忘了刚才的不快,也跑前跑后的忙碌着,不时地看看管仲的脸色。

太阳渐渐落山,灿烂的晚霞烧红了半边天。山风习习吹来,暑气顿消,令人感到浑身清爽。鲍叔双手捧觞,高举过顶,深情地对管仲说道:“愿管兄去除一切灾祸,否极泰来!”

管仲说道:“鲍兄且慢!”他面向鲁都曲阜方向,深沉地说道:“这第一杯理应浇奠公子纠。”他也双手捧觞,高举过顶,然后慢慢地将酒洒到地上,说道:“公子慢行!天命难违,公子竟丧命于鲁,哀哉!痛哉!夷吾作为公子旧臣,将建功于齐,一定使公子之名彰显于天下!”

管仲又将酒斟满,对鲍叔说道:“鲍兄,这第二杯酒就让我们一起浇奠召兄吧!”

二人不由得向山坡下望去,装载着召忽灵枢的辒车就停在山坡下。顿时,二人泪眼模糊,双手捧杯,高举过顶,然后慢慢地将酒洒到地上,口中喃喃地说道:“召兄!召兄!我们三人情同手足,你却忍心弃我二人先去,呜呼哀哉!尚飨!”

管仲对鲍叔说道:“你我兄弟重逢,共饮三杯如何?”

鲍叔连声说好。二人将酒斟满,先双手捧杯,高举过顶,然后一饮而尽……

鲍叔与管仲商量,不能将召忽葬在边境。二人在蒙山东北百余里,为召忽挑选了一块墓地。鲍叔向当地官府传达君上厚葬召忽的命令,官员不敢怠慢,按照鲍叔要求,修建墓室,安葬召忽。鲍叔让当地官府在墓地周围划出一井之田,安排九户人家耕种,免除他们的赋税劳役,负责看守召忽冢,并按时祭奠。待一切处置妥当,鲍叔、管仲在召忽冢前祭奠,然后挥泪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