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京营提督(下)
\咳咳,秦将军,\随着乾清宫暖阁内的气氛愈发诡谲,案牍后的天子终是忍不住出声问道:\不知秦夫人何在?\
对于历史上唯一作为王侯将相被单独立传的\忠贞侯\,朱由校实在是敬仰的很。
\敢叫陛下知晓,\听闻朱由校问起秦良玉,身材高大的秦邦屏心中便是咯噔一声,脸上也涌现了些许慌乱。
自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病故之后,因长子马祥麟年幼的缘故,秦良玉便以巾帼之身,承袭了自己丈夫宣抚使的职位。
但秦良玉作为石柱宣抚使,在响应朝廷号召的同时,今次却没有亲自进京面圣,难免会落人口舌,甚至引起天子猜忌。
这也是秦邦屏等人一路上,最为担心的问题。
\小妹收到朝廷诏书之后,本打算亲自进京面圣,但因地方不稳,唯恐有宵小趁机作祟,故而小妹未能亲自进京面圣。\迎着上首天子的注视,秦邦屏眼神真挚的回禀道。
土司云集的川贵地区不比朝廷南北直隶,随着地方卫所的不断废弛,朝廷的掌控力与日俱减,只能逐渐倚重当地土司,但这也导致了诸多心怀不轨的土司借机逐渐拥有了拥兵自重的\本钱\。
可眼前的年轻天子真的会选择相信自己吗?秦邦屏心中实在是没有半点把握。
毕竟朝廷中枢对各地土司的态度本就游离不定,更别提还有辽镇建州女真的前车之鉴。
曾几何时,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的女真老酋努尔哈赤也是发誓效忠大明的\龙虎将军\,并且屡次前往京师,觐见万历皇帝。
但最后努尔哈赤不还是公开叛明,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吗?
\川中不稳?\出乎秦邦屏等人的预料,案牍后的年轻天子并没有因为秦良玉未能亲自进京面圣而震怒,反倒是露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发生在天启元年,并最终席卷整个川贵地区的\奢安之乱\虽然在崇祯年间得以顺利解决,但这场前后耗时十余年的战争,也彻底耗尽了大明王朝的生机,从而加速了明朝的覆灭。
\微臣失言,还请陛下见谅。\尽管心中知晓永宁宣抚使奢崇明野心勃勃,来日必会祸乱川中,但这终究是他们秦家人私底下的猜测,并没有实际性的证据,秦邦屏脸上的苦涩更甚。
自己的一时冲动,极有可能给天子留下\随意构陷\同僚的印象。
与他们石柱秦家一样,世代居住于永年的奢崇明家族也是通过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并在接下来的十数年间将势力扩大了数倍有余。
如今放眼川中,朝廷最为倚重的土司便是他们石柱秦家与永宁奢家。
\秦将军不必心有顾忌,对于川中局势,朕也有所耳闻,\兴许是瞧出了秦邦屏脸上的为难,案牍后的年轻天子先是轻轻摆手,旋即便是\善解人意\的说道。
听得此话,面上满是纠结之色的秦邦屏先是一愣,随即便下意识看向立于天子身旁的两位心腹大裆,心中嘀咕不停。
外人都说作为\天子耳目\的东厂及锦衣卫早已名存实亡,但瞧天子这高深莫测的模样,分明是早已收到了些许风声,并非对川中诡谲的局势一无所知。
\臣不敢隐瞒陛下,\犹豫片刻,秦邦屏像是做出了某种决定一般,拱手朝着案牍后的天子禀报道:\自辽镇战事吃紧,川贵土司各怀鬼胎,其中尤以永宁宣抚使奢崇明最为逾越,私下里与各地土司走动不断,并暗中召集麾下族人。\
\微臣斗狠猜测,奢崇明或有不臣之心。\
哗!
幽静的乾清宫暖阁一片哗然,司礼监掌印及御马监提督两位大裆也是脸色大变,呼吸急促。
日益紧张的辽镇局势已然令朝廷焦头烂额,倘若作为朝廷腹地的西南再起战乱,朝廷必将分身乏术,进退两难。
\奢崇明..\似是察觉不到暖阁内骤然紧张的局势,年轻天子脸上没有露出半点讶色,只是轻轻敲击着身前桌案,于脑海中默默回忆着几乎凭一己之力,祸乱西南十余年的永宁土司。
依着他浅薄的历史知识,这位一向桀骜不驯的永宁宣抚使在得知建州女真攻克了沈阳及辽阳等多座军事重镇,彻底于辽镇站稳脚跟之后,便迫不及待的竖起了反旗,自号为\梁王\,试图占据整个四川。
因为四川各地卫所疏于操练多年,兼之事发突然,早有准备的奢崇明在起事之初可谓是攻城掠地,无往而不利,险些一蹴而就的拿下川中重镇,成都府。
就在朝廷闻讯,于周边几省征调军马,准备在最短时间内镇压\梁王\的时候,于贵州传承千年的水西土司也在族中大长老安邦彦的率领下响应奢崇明的号召,共同向朝廷宣战。
自此,这场波及云贵川三省,历时十余年的战事正式拉开了序幕,史书将其称之为\奢安之乱\。
\秦将军忠心耿耿,劳苦功高..\不知过了多久,年轻天子不辨喜怒的声音终是于暖阁内缓缓响起。
\微臣惶恐。\见天子好似相信了自己的话语,心中惊疑不定的秦邦屏赶忙起身行礼,口称不敢。
\料想秦将军,应该知晓京师昨夜发生的事了吧?\朱由校并没有继续对西南局势\高谈阔论\,而是突然话锋一转,清瘦的脸颊上也涌现了些许恼怒。
\回陛下,臣已知晓。\似是没有预料到眼前天子竟然如此\天马行空\,上一秒还在关心西南局势,下一秒便将话题带回到京师,身材魁梧的秦邦屏错愕片刻,方才反应了过来。
当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因为奉旨进京,他这一路上都是顺顺利利,沿途各官府皆是不敢为难,甚至还主动为大军提供粮草辎重。
谁能想到在抵达京师的前一晚,一向名存实亡的京营竟是发生了如此变故。
\京营军纪涣散,士卒疏于操练,军中勋贵将校实在难堪大任,朕有心令秦将军提督京营..\
\却不知秦将军意下如何?\
一语作罢,偌大的乾清宫暖阁鸦雀无声,只剩下秦邦屏粗重的呼喝声在众人耳畔旁回荡。
这一路上,秦邦屏虽然曾短暂拥有过,天子念在他们石柱秦家忠心耿耿的份上,或许会对他委以重任的念头,但重心皆是放在了千里之外的辽镇,从未想过能够留在京师,更别说提督京营。
\臣定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少许的沉默过后,秦邦屏因为过于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的声音便在暖阁内炸响。
虽说他在数千里之外的四川,都曾听闻过京营\名存实亡\的事实,更知晓整饬京营将会面临怎样的压力和掣肘。
但对于投身行伍多年的秦邦屏来说,他们秦家深受皇恩多年,为君分忧本就是本分,岂有知难而退的道理。
\朕会替秦将军撑腰。\
望着满脸坚毅,没有半点犹豫神情的秦邦屏,朱由校的表情愈发和善,心中感慨不已。
放眼朝野,有资格担任\京营提督\的朝臣不在少数,但如秦邦屏这等忠心耿耿,毫无私念,且与诸多势力毫无来往的\帝党\却是寥寥无几。
自\穿越\以来,朱由校便着手染指军权,如今终是借着抚宁侯朱国弼,恭顺侯吴汝胤等勋贵谋反的由头,掌握了部分军权,并将京营诸将皆换成了自己的心腹之人,真真正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班底。
一念至此,朱由校只觉两月以来遭受的重重压力及质疑,不过尔尔。
...
...
在秦邦屏出宫不久,赶在太阳落山之前,紫禁城中便是传出消息,以泰宁侯陈良弼年老体衰,监管不利的由头,直接免去了其\总督京营戎政\的差事,转而由军中名将秦邦屏担任。
随同其一并进京的两千余白杆军也被编入京营,充任秦邦屏这位总督京营戎政的\标营\。
消息传出,整个京师哗然一片。
据好事者私下描述,有不少勋贵接到消息之后面如死灰,甚至还有人当场昏厥。
所有人都知晓,京师勋贵在京营只手遮天,克扣军饷的\神仙日子\已成过往云烟。
自正德皇帝之后,又一位大明天子将\京营\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