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研发冲剂
本来被生活磨得麻木的眼里,泛起了一丝亮光。
“我还能看到柱儿长大吗?”徐婶子望着文文,眼含希望。
“只有配合治疗会好起来的。”文文肯定的点头。
文文接过柴火担子,跟徐婶子一起下山回家了。
她硬要拉徐婶子进诊室等贺宏驰来把脉。
贺宏驰摸着下巴的小胡子,微微皱着眉,身体亏空得这么严重。
过了好一会,他才让文文摸脉,再让她写一份病患调理的报告出来。
贺宏驰回到了院子里安排些事。
贺宏驰拿起她写好的病理报告 ,点点头,基本都在点子上了。又拿起调理方子,满意了,不错,进步很大。
“不错,但还是一点欠缺,开始都要用温补的药养着,只有后期才能用大补之药。还有不能再劳累了。”
他看着开出来的药说。身体亏空虚弱,需要温补,我再开几个食补的方子,你视情况调整:
1.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和羊肉都是温性食材,具有温中散寒、补血活血的功效。适合气血不足、体虚怕冷的人食用。
2. **枸杞红枣鸡汤**:枸杞和红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的作用,鸡肉则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佳品。这道汤可以滋养身体,提高免疫力。
3. **四物汤**:由当归、熟地、白芍和川芎组成,是经典的补血药方。它可以调理气血,改善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4. **参苓白术散**:包含人参、茯苓、白术等药材,有健脾益气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服用。
5. **归脾汤**:由白术、茯神、黄芪等组成,能补益心脾。对心悸失眠、气短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贺宏驰把方子写好,递给文文说。
“刚刚我已经跟文骁他两个人说过了,以后让他们帮着砍柴挑水。
只是虽然我们能帮着做这些,但这总不是办法。”
文文用手指轻轻磕着桌面,思考着:“暂时只能先这样,等过几个月,木薯收进来了再说,到时候如果开作坊,林青可以进作坊上班,起码能保生活。”
“既然你都打算好了那就行。”他这徒弟,年龄不大,行事考虑周全。
“对了师傅,你说我们要是制作一些药丸卖的话能卖得掉吗?我就是觉得,李家湾背靠着,资源这么丰富的大山,如果可以也能给李家湾增加点收入。”
文文想到了柴胡颗粒冲剂,还有板蓝根颗粒冲剂。既方便效果也好。
“师傅,如果把药做成可以用水冲泡就能喝的,这是不是很方便,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里面放糖,甜甜的。”
贺宏驰白她一眼:“吃药还要放糖,那就不吃,病死算了。”
文文……
好吧,老古董。
于是文文耐心的跟贺宏驰说冲剂的方便之处 ,和做出来受欢迎程度。
最后贺宏驰说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
文文表示师傅绝对可以的,然后给了一些建议。
师徒俩说干就干,下午就钻进了炼药房里。
由于师徒俩经常需要炼制药丸,索性就另外建了间屋子做炼药房。
经过师徒两个人的实验,又失败了,两人不气馁,继续。
首先,精选优质的柴胡药材,其根条粗壮、色泽黄褐,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气。将柴胡洗净、晾干后,进行精细的破碎和研磨,使其成为细腻的粉末。
接下来,将柴胡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成均匀的浆料。然后,将浆料倒入特制的铜锅中,用慢火熬煮。在熬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确保浆料受热均匀,防止结块。
随着时间的推移,浆料逐渐变得浓稠,草药的精华充分释放出来。此时,需要加入一些辅料,如蜂蜜或甘草,以增添口感和调和药性。
熬煮完成后,将浆料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成块状。然后,将块状的柴胡冲剂切割成小块,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文文将小块状的柴胡冲剂放杯子,加热水冲泡,虽然没有颗粒那么快融于水中,但用筷子搅拌几下也就融化了。
她又尝了尝味道,甜丝丝中带着一股蜂蜜的香气,中和了草药的气味,更好接受了。
“师傅,你觉得这样小块好,还是直接研磨成粉状好?”文文觉得还不如直接研磨成粉状,还好冲泡。
“研磨成粉状太费时间,而且粉状容易挥发药性,最好就是比小块还小的粒状,这样还容易冲泡。”
文文朝师傅竖起大拇指,这想法不就是颗粒冲剂吗?有这想法她相信离做出来也不远了。
最后,将干燥好的柴胡冲剂装入小袋中,密封保存。这样,一包包古法制作的柴胡冲剂便呈现在眼前。
毫无疑问的,柴胡冲剂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都喜欢它的方便快捷,不用花时间煎药,而且没有药汁的苦涩和药味。
有了柴胡冲剂的成功,文文跟贺宏驰又做出来了板蓝根冲剂。
文文看着两款冲剂,有点愁。
“师傅,你看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这两款冲剂面世。这么好的药不能就只在李家湾。”
“我京市那边还有开药铺的朋友,我写封信回去看看。”贺宏驰摸着小胡子。
“也可以,先试试水。”现在政策限制,很不方便。
“如果真的要制药,还要建房子,置办设备,琐碎的事很多。”贺宏驰说,万事开头难。
文文叹口气:“缺钱,师傅你又不让卖药材。”
贺宏驰看徒弟那副忧愁样忍不住笑。
“野山参留着,可以把何首乌跟茯苓卖掉些,不够的话再卖掉一点紫灵芝。”傻乎乎的徒弟,就她上次的药材,都是上品,抢着要。
文文点点头:“那就要麻烦师傅多操心了。”
“如果要制药,药材供应得上吗?”
“应该问题不大,这里山多,可以让村民在山脚种植。”
师徒俩就这事商讨了很久,之后还要跟家里人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