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永恒的位置
这并非赌气之言,而是十八载春秋更替后的清醒认知。谁又能保证,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人会为一个出生不久便失散的婴儿,保留永恒的位置?
池敏浩似乎担心触碰到我的逆鳞,言语间充满了小心翼翼:“难道你不想去寻找他们吗?”
我苦笑一声,避开了他的目光:“何必多言,他们应已重建家庭,或许早已将我遗忘在时光的尘埃里。”
“你应该乐观些,说不定,这些年来,他们也在努力寻找你呢。但请记得,无论何时何地,你都不是孤单一人,因为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我深吸一口气,从池敏浩那令人贪恋的温暖怀抱中挣脱出来。我是个不愿示弱的人,更不愿让任何人窥见我的脆弱。尤其是池敏浩,我始终不愿成为他的负担。缓缓蹲下身子,我试图整理纷乱的情绪,同时将工作证随意丢入箱内,随手拾起一本小巧的工作笔记。这本仅巴掌大的笔记,或许能成为我逃避思绪的避风港。
池敏浩并未放弃,他随我一同蹲下,继续他的安慰:“凌串,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打击?”
我明白他的心意,但此刻,我真的不愿再触及这个话题。我侧目望向他,故作轻松地说:“大少爷,这里是神秘莫测的太岁船,可不是让你来此寻亲的。我们还是赶紧找线索吧,我可不想糊里糊涂地离开这里。”
池敏浩闻言,识趣地“哦”了一声,拿起另一本笔记。见他不再追问,我这才翻开手中的笔记,全神贯注地研读起来。
不出所料,这本笔记记录的正是关于太岁船的一切。笔迹追溯到太岁船首次现身的时刻,那是在蒋介石下令炸毁花园口之后的历史背景下。
1938年5月19日,中华大地正遭受外敌侵扰,日军攻占徐州,沿着陇海铁路线,步步紧逼,郑州危在旦夕。同年6月9日,为了阻挠日军西进的步伐,蒋介石下达了那道震撼人心的命令——掘开郑州市北郊的花园口,人为制造了黄河决堤改道,洪水肆虐,形成了广袤的黄泛区。历史的篇章中,那场灾难导致至少八十五万无辜百姓丧生,家园尽毁,哀鸿遍野。
由于黄河那场史无前例的泛滥,滔滔黄水如脱缰野马,无情地吞噬了肥沃的田野,将辛勤耕耘的希望化为乌有。百姓们的家园转瞬之间化为一片汪洋,无数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踏上了寻找栖身之所的漫漫长路。这场灾难,不仅让大地满目疮痍,更间接引发了1942年河南那场令人不忍回顾的人间悲剧。
而自花园口决堤之后,黄河两岸仿佛被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怪诞之事接踵而至。夜幕低垂,月隐星沉之时,黄河沿岸便传来了幽怨的哭声与哀嚎,当地人言之凿凿,说是那些在洪水中丧生的灵魂,因不甘心就此消逝,徘徊于人间,寻求一个公正的说法。更有甚者,有人声称亲眼目睹了一条庞然大物——一条金色巨龙,伴随着雷鸣般的轰隆声,沿黄河顺流而下,其威严之态,令人望而生畏。在这众多奇异现象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那传说中的“黄河鬼船”。
刘二,一位黄河岸边土生土长的汉子,携家带口逃离洪灾后,选择在黄河边暂歇一晚。夜深人静之际,一阵突如其来的喧嚣打破了夜的宁静,刘二被这不寻常的声音惊醒。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循声望去,只见河面上赫然出现一艘巨船,船上灯火摇曳,人影绰绰,热闹得如同白昼。借着微弱的光亮,刘二隐约看到船上的人们正忙碌着,手中挥舞着硕大的渔网,似乎在捕捞着什么珍贵之物。但彼时黄河方歇,波涛未平,寻常船只怎敢轻易涉足这危机四伏的水域?况且,那船在狂风巨浪中竟稳如磐石,丝毫不见颠簸,实属诡异。
刘二心中惊疑不定,却也好奇难耐,一夜未眠,只盯着那船。待到晨曦初现,河面突起浓雾,待雾气散尽,那神秘的大船已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次日,刘二将这奇遇告知了乡亲邻里,村里那些饱经风霜的老河工听闻此事,纷纷摇头叹息,说那是古代术士卢生所造的“太岁船”,再次现身黄河,预示着不祥之兆。
提及卢生,此人乃秦始皇时期的一位传奇术士,虽名声不及徐福显赫,但在那个时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相传,卢生海外寻仙归来,呈给秦始皇一本奇书《录图书》,书中藏有惊天预言:“亡秦者胡也。”这短短五字,彻底颠覆了帝国的命运走向。
秦始皇误以为“胡”指的是北方的匈奴,遂派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迫使匈奴远遁。不仅如此,为永绝后患,他更是倾全国之力,征调七十万民夫,耗时数载,构筑了那道横亘东西、震撼古今的万里长城。
讽刺的是,秦始皇未曾料到,真正的“胡”并非外患,而是自己的儿子胡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长城的修建,劳民伤财,激起了民间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了焚书坑儒的悲剧,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秦朝大厦一夜崩塌。
至于卢生与这“太岁船”的渊源,还需从徐福东渡的故事讲起。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次巡游,至渤海之滨,偶遇海市蜃楼奇观。徐福趁机进言,称那幻象为海外仙境,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居住着能赐予长生不老之药的仙人。始皇帝闻言大悦,随即派遣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踏上寻觅仙药的航程。然而,徐福归来时两手空空,声称遭遇海神,海神嫌礼薄,未予仙药……
对此,始皇内心深处的信念坚不可摧,他不仅相信海外有仙山,更坚信仙药的存在。于是,他不惜倾尽国库,下令建造了一艘前所未有的豪华楼船——蜃楼,其规模之宏大,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