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建安元年
陈辰和司马徽游历扬州一年多的时间,期间见过的名士不知凡几。
颍川陈氏陈启明的贤名开始在东汉末年的华夏大陆上传播开来。
两人离开江东之后,准备北上前往徐州。这是他们计划中游历的最后一站。
一路上,陈辰借助着陈氏的力量开始构筑自己的情报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情报战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后世来的人都不会轻易地忽视。
即使目前阶段,凭借着未来的记忆,还能对某些事某些人先知先觉。但是,随着陈辰一点点去改变历史,之后发生的事情也会和他所知的那些发生越来越明显的改变和偏差。
就比如陆逊这件事。
东吴没了第四任都督。
夷陵的大火没了点火人。
那么,是不是还会有这样一把烧掉蜀汉国运的大火。
是不是还会有白帝城托孤这么一件传唱千百年的史诗佳话。
陈辰建立的情报组织,名为“东风”。
徐州治所原本是在郯县,东汉末年改到下邳,曹魏占据徐州之后,又把治所迁到了彭城。
此时下邳城的一家厩置之中。(东汉末年的客栈名,现在常说的客栈在不同的时代叫法不同,“驿”是最常用的词。)
陈辰展开了手中的一块帛书。
是东风传来的情报。
前次曹操以为父报仇的名义兴兵攻打徐州,中途因吕布奇袭了兖州大本营,不得已退兵。
如今曹操打散了进犯兖州的吕布部,本欲再度兴兵打徐州,却无奈发现连年征战导致兵粮不足,由此采纳了枣祗的建议,利用之前平定黄巾残党获得的人口和土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屯田。
此时是公元196年的四月份。
没错,公元196年,大名鼎鼎的建安元年。
这年8月,曹操带兵入洛阳,逢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改许昌为许都。10月,正式确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着名政治主张。
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早在西汉时期《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便已经出现。
但真正把这条主张发扬光大的,便是曹操。
连同着“曹贼”一词一起,流传千古。
陈辰翻阅着东风传来的情报,一边和自己脑海里的历史进行着印证。
就目前看来,陆逊还未正式走到台前,此时还没有产生太过重大的影响。
翌日,陈辰向司马徽行过晨礼之后,便早早地出了门。
这时候的下邳城,可是热闹的很。
“大兄可还安好,许久未见了。”
“启明?!你小子,何时来的徐州?”
眼前之人,自是和陈辰同样出身颍川陈氏的陈群。
·“昨日与水镜先生同来,此番来看一看徐州的风土人情之后,便准备去往荆州了。”
“跟着水镜先生四处奔波可还习惯?”陈群看到亲人自是激动非常。
拉着陈辰的手,上上下下不断地打量,时不时还点点头。
剑眉星眸,一表人才,不错不错。
“外出游历哪有习惯不习惯的事情。此番出游,着实让小弟收获良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陈辰确实看了很多。
徐州西北方向,彭城国和东海国,是曹操上一次攻打徐州的主要方向。陈辰和司马徽是从南方进入徐州的,不曾路过。
但是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逃难之人,仅仅从他们口中听到的景象,就已经让陈辰面若寒霜。
曹魏最后的下场,不得不说也算是自作孽了。
“大兄,不说小弟了。说说你吧,你的主公,可算得上合心意?”陈辰话锋一转,开始打听消息了。
“刘使君?”陈群一愣。
没错,现在的徐州,还在刘备手上。
陈群虽然在后世历任曹魏三代,但是最开始,却是被刘备起用的。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吕布夺了徐州之后,便在吕布军中。直到曹操灭了吕布,入主徐州之后,再一次得到重用。
而此时的刘备,还没有见到汉献帝,还没有被正式认证为皇叔。
不过,此时刘备的仁义之名,经由救孔融和救陶谦两件事情之后,也开始广泛的传播开来。世人皆是尊称一声“刘使君”。
“刘使君乃当今世上少有的仁人君子。自我跟随使君起,明里暗中多有试探,却是当得起‘仁义’二字。无论是对手下文武,亦或是对治下百姓。只是……”
陈辰听得陈群一直以“使君”相称,便是知道了他的想法。
“只是,在我看来,当今之世,单凭仁义二字,不足以服众。当今乱世,人心浮躁,聚众唯以利,服下唯以威,方可成事。似刘使君这般的仁人君子,在这个时代……”陈群叹了口气,微微摇头,有些可惜,有些不忍。
陈辰听得陈群对于刘备的评价,不置可否。
在这个易子而食的年代,要活下去,靠的是不择手段,要的是曹操那种“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果断狠辣。
但是,刘备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妇人之仁,和作茧自缚。
没有外部压力的时候,认可刘备,和刘备交好,是在这个吃人的年代里,每一个人都愿意去做的事情。
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困难或者外力压迫的时候,这些人也会第一时间改弦易帜,逢迎新的主人。
对于刘备来说,真可谓是,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若没有仁义之名,刘备也没法得到陶谦将徐州相让的机会。
也是因为仁义之名日盛,之后夺取荆州益州的时候,遇到了颇多掣肘。
兄弟二人多年不见,想要说的话很多。
最开始的生疏劲过去之后,两人的话匣子打开了。
从小时候的囧事,聊到了各自理想。
说起了荀氏叔侄都归了曹操。
“对了,奉孝前两日给我来信,说是收到了文若的来信,已经北上去往曹操处了。一同传来的,还有志才病故的消息。”
说到往日的这些同窗,两人的情绪不由得有些低落。
正在此时,一声中气十足,而又宽仁温厚的声音,传入了陈辰的耳朵。
“长文,有贵客来了徐州,怎也不见你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