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素心
随着皇帝怒不可遏的质问声落下,所有宫人都伏跪在地,各个宛如木偶泥胎,大气也不敢出。
殿内一片寂然。
便是始作俑者郑贵妃,见皇帝双目赤红,额头青筋暴起,此刻也知趣地闭上了嘴,生怕受这池鱼之殃。
也难怪皇帝会如此动怒。
方才谢玄稷的那些话已不单是在指责郑贵妃欺上瞒下,更是将矛头对准了皇帝和他的“逐春使”。
饶是孟琬这样前世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人,见此情状都不免汗毛倒竖。
孟琬虽早知谢玄稷爱意气用事,前世就是因为与皇帝方方面面不对付,这才多年不得宠幸。可她没想到的是他竟真会在这么多人面前用如此激烈的言辞抨击皇帝,一点颜面也没给对方留。
心惊之余,她亦不免有些恍惚。
原来日后那个心思缜密,城府深沉的监国摄政王在这样十八九岁的年纪,也不过只是一个随心而动,不计得失的少年郎。
其实谢玄稷本意不可能是故意要皇帝难堪,也并不想在大喜的日子和人有口舌之争。只不过是听到贵妃如此明目张胆地作伪,一个忍不住,这才出言反驳。他学的是魏征,包拯那样的诤臣那一套,由自暖杯思及到前朝旧事,便正好借古讽今,劝止皇帝奢靡铺张。
可这话听在皇帝耳朵里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将他与晚年的唐明皇作比,不明摆着是在说他昏聩误国吗?
还是说这个儿子翅膀硬了,倚仗着身上那点军功,如今竟想来教他这个老子怎么当皇帝了?
皇帝平生最恨臣下沽名钓誉,邀买人心,见谢玄稷就这么直挺挺地跪着,也不谢罪,也不说话,一副文死谏的模样,不禁怒从心头起,逼问道:“朕问你话呢,是谁指使你来朕跟前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的?是御史中丞,太傅,还是皇后?”
这样刺耳的话说出来,皇后脸上却依旧波澜不惊。她只微微直起身子,抬头就要回话,却不想皇帝胸中的怒火越烧越旺,不等皇后开口,抄起那只自暖杯就朝谢玄稷重重砸了过去。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只听见“砰”的一声闷响,杯口正中谢玄稷的额角,登时鲜血长流。
孟琬心脏猛地抽搐了一下。
谢玄稷却不吭一声,甚至脸色都未变化分毫,仍定定望着皇帝,没有半分要退却的意思。
皇帝也愣住了,显然是没料到谢玄稷居然真的不闪避。
他本只是摔杯发泄一下怨气,不成想极怒之下失了手。此刻看到谢玄稷头上真见了血,也不觉有些后悔。但他向来最看重面子,脸上还不能表现出来,照旧冷道:“朕没想伤你,谁叫你自己不躲开。”
谢玄稷平静道:“儿臣适才言行无状,甘受父皇责罚。”
皇帝冷哼一声,语气总算稍微和软了下来,“知道自己言行无状,还不算是无可救药。你下去让太医给你处理一下吧,这样血淋淋的,给旁人看见像什么话。”
他又吩咐吉勋:“吉勋,去府库里取两瓶西域进贡的金疮药赐给相王,留心着点,别让相王破了相了。”
这对皇帝而言算是极大的让步了。
皇后随即施礼谢恩:“多谢陛下。”
吉勋走到谢玄稷身旁,矮下身道:“相王殿下,请随老奴到偏殿去上药吧。”
谢玄稷却没有顺着这个台阶走下去的意思,还梗着脖子,纹丝不动。他调整了好跪姿,挺直了背脊,竟又把话题重新引回了极其危险的方向。
他反问皇帝:“父皇方才问何人指使儿臣,现下还要儿臣作答吗?”
皇帝想不到他会是这般油盐不进,可他刚刚才发了通大的火,此刻连生气都生不动了。他双手抱在胸前,冷眼俯视着谢玄稷道:“你倒给朕说说看。”
“‘逐春使’误国,此乃天下所共知。父皇若非要问是何人指使,那儿臣便回答父皇——是满街的饿殍,冻死的白骨,失怙的孩提。”
谢玄稷仰起头,语调缓慢而坚定,一字一句犹如火星溅在引线上。
皇帝怒极反笑,接连说了好几句“甚好”,一指皇后,冷笑着问:“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好儿子?”
皇后一言不发。
郑贵妃今日闹了这遭,其实已经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了。过犹不及,她本打算点到为止即可,可见谢玄稷这般倔头倔脑的样子,哪里能耐得住不再煽风点火。
她又插言道:“而今四境之内,无有灾荒。内帑丰盈,粮食布匹充足,可供全京城男女老少十年之需。相王方才说的那些话,未免太过耸人听闻了吧。”
说罢淡扫了一眼端跪在地上的皇后,叹道:“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三郎,也是姐姐当初狠得下心,早早就放三郎去南境那样远的地方。蛮荒之地呆久了,对中原之事不熟悉也就罢了,还偏偏沾染了一些个胡人习气。”
她笑了笑,又自顾自说道:“不过这也不碍事,三郎还年轻,如今回了京,跟在陛下身边,日子长了,总能慢慢改过来。”
皇后漠然直视前方,面无表情道:“相王到何处去,任什么职,自有陛下决断,不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说了算的。至于太湖石的事,贵妃何不等三郎把话说完?”
谢玄稷没有搭理郑贵妃,朝那太湖石看了一眼,继续说道:“儿臣原也好奇,太湖石从江南运往京城,途径一千二百余里水路,五百里旱路,所过州县数以百计,所涉驿馆不下二百余处。出发时由十队人马护送,每队人马三十余人,每至一处替换便要更换脚夫,船只抑或马匹。水路不通,便凿运河,陆路狭窄,即拆城门。光运送一块石头抵京,不算那毁林造船,拆墙挖渠的花费,少说也要一万余贯。”
说到激动处,他的声音不觉越来越高,“一万贯铜钱,这乃是三百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所需。若将这些银钱用来购置战马,招募兵丁,或可组建一支两千多人的精锐骑兵。如此之多的奇珍异宝运往京城,分文不取自国库。可每一次转运下来,每个‘逐春使’兜里都鼓鼓囊囊的。儿臣请问,这钱财都是哪里来的,又都去了哪里?”
郑贵妃哑然。
皇帝含怒道:“相王的意思是要朕不运这石头,把这节余下来的银钱都交给你训练亲兵?”
谢玄稷自然听出了皇帝在猜忌什么,低首道:“儿臣绝无此意。”
皇帝指着谢玄稷鼻子的手指颤抖不止,“朕原先只当你是桀骜难驯,竟不知你心中有如此多算计。满口仁义,心中却独独没有‘君父’二字,你的臣道,孝道都学到哪里去了?”
刚熄下来的火眼瞧着又要烧起来了,孟琬也顾不得许多,赶紧抢在谢玄稷说出让皇帝更加恼怒的话之前先开口说道:“父皇,儿臣尝闻庶民之孝,承顺颜色,天家之孝,安国定家。为‘逐春使’之事,民间确实多有非议,有累陛下清名。相王殿下情急之下说了些不中听的话,也是关心则乱的缘故。”
她悄悄抬眼看了看皇帝的神情,觉察其间的冷意稍稍散去,这才放心地继续说道:“况古语有言,君明则臣直。陛下若非明主慈父,夫君又怎敢直言极谏?”
皇帝当然知道孟琬是在恭维他,最后那声貌似失礼的“夫君”更是摆出一副小女儿情态向他示弱,意在要他顾念二人新婚不再同自己的夫君计较。
皇帝对这类软话是很受用的,可总还需再做做样子,于是板着脸道:“那照你的意思,若朕不宽恕相王那就不是明君不是慈父了?”
“儿臣不敢,”孟琬恭谨道,“只是儿臣以为,今日之事既非相王之过,亦非贵妃之过。只是因为彼此之间消息不通达,这才生了误会。所以,儿臣此番并非是为求父皇宽恕夫婿,而是要向陛下道喜。”
皇帝被她说得满腹疑惑,遂问:“朕喜从何来啊?”
孟琬是胡诌惯了的人,糊弄人的长篇大论总能信手拈来。
她含笑道:“儿臣以为,君明臣直,社稷之幸,此为一喜。贵妃娘娘不知太湖石公案的原委也是因长居内闱,一心只放在陛下身上,不曾结交外臣,过问外朝之事的缘故。后宫与外朝互不通问,各居其所,此为第二喜。再者,陛下明察秋毫,纠贪墨之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此为……”
“好了,”皇帝打断了她未说完的奉承之辞,“你的心意朕知道了。此事朕会交由有司核查,今日既是家宴,就不要再提这些让人不快的事情了。”
皇帝拂袖转身,视线掠过滚落在地上沾着血迹的杯子和晁月浓手中的珍珠云肩,顿觉烦躁不已。
他招来一个小黄门,交代道:“这些个不吉利的东西,该砸的就砸了,该烧的就烧了,以后不要让朕在宫里见到。”
小黄门唯唯诺诺地应是。
冷冽的目光再度投向谢玄稷,皇帝沉声问:“相王,如此你可满意了?”
谢玄稷只道:“儿臣不敢。”
一场危机看似消弭于无形,可直至走出宫门,孟琬都还是心有余悸。
心口甚至还弥漫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沮丧。
她虽早知郑贵妃手段凌厉,也明白在你死我活的权位斗争面前,没有人能永远做一个善人。纵使自以为能保有一颗素心,也终究会被残酷的现实一点点浸染变色。
她如此,郑贵妃如此,将来的谢玄稷亦是如此。
可她仍旧感到十分难受。
前世,郑贵妃虽也迎合上意以求自保和固宠,可行事远没有现在这般过激。
孟琬想,或许是因为那时候谢玄翊已经成了太子,谢玄稷又被贬谪出京,再无争夺储位的可能。她更多的心思也就由讨好皇帝,转向了为国朝的长远谋划。
她从不觉得郑贵妃是什么好人,可也并不觉得她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
毕竟前世像晏善渊这样的贤臣是在她手中才得以被重用,而自己的兄长也是因她的秉公直言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善恶是非的界限在她这里好像没有那么分明。
她没有办法给自己一个两全的答案,到了不过只能感慨一句——立场不同,所求不一,不必强求。
就像她今日虽知身份不合时宜,仍旧为她开脱,也是为着前世情分。
郑氏于她有恩,她对郑氏,终究是有愧的。
思及此,她不由自嘲地笑了笑。
要说愧疚,她前世对不起的又岂止只有郑贵妃一个人呢?
而要说立场,如今她是谢玄稷的王妃,这倒要她在旧主和夫婿间如何选择?
她一边想着,一边和再度谢玄稷一起被禁闭在了狭窄的轿厢里。
还像是来时那样,两个人四目相对着,相互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良晌,孟琬觉得自己还是需要解释一下自己为郑贵妃说话的事,于是试探着问道:“殿下,你没生气吧?”
谢玄稷转头看着窗外,淡淡道:“我知道你是在维护我,这才不得不说一些斡旋的话。若是这样我还生你的气,那我未免也太狼心狗肺了。”
孟琬认真道:“可我总觉得你就是在生气。”
谢玄稷没有正面回应她的这句话,反而有些无奈地问:“你是不是也觉得我不应该这么和父皇对着干?”
“我没有这么想,”孟琬道,“我只是觉得如果可以有更好的办法和陛下周旋,不必这般硬碰硬。这样你不但从他那里是讨不着好,到最后他也不会听你的。”
谢玄稷问:“那你刚刚同父皇那样迂回婉转地说了,你觉得父皇会听你的吗?”
刚刚皇帝确是说了“交由有司核查”那样的话,可孟琬能听得出那是在敷衍她。
她于是摇了摇头。
“郑贵妃费了那多心思弄来这条珍珠云肩,自然是想好了应对之策。我若半推半就收了这珍珠,她自然也有的是方法整治我。边境被这珍珠闹得乌烟瘴气,要是在天下人眼里这东西最终是落到了我们手上,这黑锅不就要我们来背了吗?”
谢玄稷又道:“反正不管我做什么父皇都会厌憎我,不论如何好言相劝他都不会听。那我倒不如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如此,至少能得个心安理得。”
孟琬垂下眼睑,没再说话。
谢玄稷看孟琬有些灰心,又多解释了一层:“我绝没有说你不好的意思,你这样的人,是在哪里都能讨得到好的,往后只会有比我更好的前程。”
孟琬听他一口一句“你这样的人”,“你有比我更好的前程”,本该是为这之中的泾渭分明感到欣喜的。
事实上她也确实在笑,只是笑的时间太久,脸颊都有些僵了。
前世,他亦对她说过:“我们不是同路人,也不该有什么牵扯。”
这是他一早就看明白了的事情,可最后还是同她纠缠了那么多年。
谁不说是天意弄人。
那而今她便向老天求一个世殊事异,物转星移。
没过多久,马车驶回了相王府门前。
冯九等在门口,还以为马车后面会跟着大箱小箱的赏赐,准备搭把手呢。结果眼瞧着一行人怎么去的,似乎就怎么空着手回来了。
他心里正纳罕,一掀开轿帘看到谢玄稷额头上被凿破了的那道伤口,更是身躯一震,“我的好殿下诶,您怎么摔成这副模样了?”
谢玄稷不尴不尬道:“不妨事的,上点药过不了几天就看不出来了。”
跨进府门,冯九跟着谢玄稷朝书房方向走,看着孟琬引着竹苓和碧云往卧房方向走,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临分开时,又听到谢玄稷同孟琬道了声谢,语气十分客气,冯九在一旁一愣一愣的。
他晃荡着手里的金疮药,懵懵怔怔地问:“要不我把这个交给王妃?”
谢玄稷道:“啰嗦,你当这工钱是白给你的?”
“是是是,还是小人来,就不劳烦王妃了。”
两人的声音渐渐远了。
孟琬回了卧房,让竹苓和碧云先退下。
竹苓迟疑了片刻,她从昨晚到现在一直没有机会和孟琬单独说话,还有些事情想要问。
但孟琬还是朝她摆了摆手,倦怠道:“你退下吧。”
明明彻夜未眠,此刻应该睡意昏昏,一沾枕头就睡着的。可她望着周遭朱红的装饰挂件,虽觉得浑身疲倦,可要真让她睡,她也睡不着。
床幔是太过浓烈的颜色,被凉风卷起,晃得她难受,像血一样。
血——
她心里更乱了。
福宁宫内的情景不住在她脑海里重现,最后停在那带了血的自暖杯上。
说起来,她还一直没有过问谢玄稷的伤势。
可是她是才下过决心不要与他有再多牵扯的。
孟琬对着窗户坐了一会儿,心里终究还是觉得不安。
反正他都已经和自己划清界限了,相识一场而已,去探望一下总不会让人误会吧。
她起身去到书房,守门的奴仆见是王妃来了,连忙毕恭毕敬地替她开了门。
冯九正蘸了药拿指尖不分轻重地往谢玄稷额头上戳,被一脸嫌弃地瞪了一眼,讪讪收回了手。
见孟琬突然出现在这里,谢玄稷不免讶异,“你怎么来了?”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帮你上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