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赚赚赚!大小姐调教全家纨绔暴富 > 第164章 爆赚

第164章 爆赚

在场之人,无一不惊呆了。

这起码有上百个琉璃盏吧!

在一个地方同时能见到四个都不可能,他们居然看到了上百个!

而且每一个琉璃盏都是那么的晶莹剔透,光影交错,再盛上美酒,该是多么的好看,让人恨不得把玩个够。

李知月面容带着笑意:“这些琉璃杯的品质如何?”

“乃是极品!”周员外的声音有些颤抖,直言道,“王爷是打算做琉璃生意吗?”

她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慢慢开口道:“京中的一只琉璃杯能卖上一千五百两银子,那是因为一年才产出几个,太稀有了,所以价格居高不下,而我这里琉璃杯数量多,卖那么高肯定不行,我出价五百两银子如何?”

周员外呼吸一窒:“五百两?”

“我这儿能源源不断产出琉璃杯,五百两的价格,你们前期确实能大赚,但越往后,越难赚。”李知月实言道,“琉璃杯从我这儿出手后,无论你们卖给谁,卖多高价,都与我不相干。愿意趟这个浑水的人呢,现在就可以预定,不愿意的人,也没关系,咱们以后再合作别的生意。”

在场之人,呼吸急促。

他们就没有一个人会拒绝这等好事。

谁都知道,金平县的那个郑家,在金平县算得上四大家族,但出了金平,什么都不是。

可就是因为和金平王做了火柴生意,那小小的火柴,卖到了大魏朝各地,甚至越国人也买走了许多……靠着火柴,郑家如今已经成了汴省最大的商人,郑家生意都做到雍州来了,刚刚重建好的雍州大街上,就有郑家卖火柴的铺子。

“王爷,我手头没带那么多银子,这就让小厮回府去取钱,我要十个琉璃盏。”

“我也得让人先回府拿钱,我要二十个。”

“我拿八个吧!”

“我手头紧张,拿四个凑成一套吧。”

“……”

三十几个商人,瞬间就将百多个琉璃杯瓜分完毕了。

一共是一百二十个,一个五百两银子,这一场茶宴,李知月入账六万两银子。

至于那些工艺精致的兔子老虎等物,等琉璃杯的市场差不多饱和之后,再慢慢推出去,做生意嘛,要的就是个循序渐进,才能大把大把银子进账。

那些商人们带上琉璃盏,立即就安排稳妥的管事,或送去京城,或送至江南。

第一批琉璃杯在六月底,就全部出手了,一只杯子最高价卖了一千八百两,一套四个杯子,能卖一万两,那天参加了茶宴的商人们,全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当第二批茶盏运过去之后,价格很明显就被压下来了。

大家花高价买琉璃盏,求得就是个珍贵,要的就是大家族的脸面。

结果发现,这玩意儿,似乎各家都有,好,别人有,那我买一套,结果人家也有法子买来一套。

任何好东西,只要泛滥,价格就下来了。

从前能卖一千多一只,慢慢的,价格变成了八百两银子左右。

在这时候,李知月又喊这批人,再来喝茶。

这回喝的不是野茶,而是雍州第一批回城的流民种下去的夏茶,清冽可口。

“不知王爷又有什么好东西?”

“周员外聪明。”李知月拍拍手,“都拿上来给各位把玩把玩。”

丫环们端着托盘进来,盘子里放着一个一个惟妙惟肖的工艺品,有的是抬起前脚的兔子,有的是虎虎生威的老虎,有的是一个剔透的花瓶,更有的是一只可爱的虎头鞋……什么形状器物都有,无一不都透亮到了极致,放在哪儿都能夺走所有人的视线。

“这这这……”周员外有些失语了,“连西域都未能产出品相这么好的琉璃品啊!”

边上老者道:“这一只琉璃兔,怕是能卖上三千两银子左右。”

“这花瓶,不比嵌丝金玉花瓶差多少,卖个五千两银子也使得啊,真是太好看了,太漂亮了。”

看到他们的反应,李知月知道,这批货的市场也稳了。

她喝了口茶,慢悠悠道:“还是老规矩,五百两银子,你们自个拿去卖,卖多少全凭本事。”

生产琉璃最重要的就是工艺,她手底下的几十个工人,已经练出了相当高的水平,一天能产这样的玩意十几个,而一个成品的本钱,不超过五两银子。

她出价五百两,看似她亏了,实则,她爆赚百倍,而且不需要考虑运输、销路,坐着拿银子不知道有多舒服。

这样忙碌着,一转眼就到了七月下旬。

雍州城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城门焕然一新,城墙高高耸立,给人极大地安全感。

各大县里登记的孕妇,多达六万之众。

人口都只有三十多万,孕妇就有六万多,可以说,只要是适龄妇人,基本上全都怀了孩子。

等翻过年,孩子一个一个呱呱坠地,到时候,大把育婴费发出去。

不过有了琉璃的生意,李知月已经不担心银子的问题了。

七月下旬,第二季种下去的水稻,到了扬花期。

宜州那边已经推广了人工杂交水稻。

但雍州这边并没有。

李知月特意让人回金平县,带了几十个有经验的老农来雍州,给他们一人一天一百文的工钱,让每两个人负责雍州一个县的杂交水稻人工授粉。

她以为这样的安排不会出纰漏,结果,还是出事了。

一个老农满头是包的过来汇报:“王爷,那些人不愿意人工授粉,说是胡来,说是违背了祖宗纲常,这事儿根本进行不下去。”

李知月合上茶盖。

老百姓抵触也正常,毕竟数千年来就没人这么干过。

她想了想开口:“先从大家族入手,然后是大地主,小地主,老百姓们愿意学的就教,不愿意的也没法子,等看到了第二季产量,第三茬的时候不用人说,自然会跟着学。”

底下的人立即安排去了。

那些大家族都有自己祖传的田地,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亩,消息灵通的,早就知道宜州那边在推广杂交水稻了,本想着花巨资去那边请个有经验的人来教,没想到,金平王居然考虑到了这一层,直接将人送他们家里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