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全线飘红,广告的威力
有些偏激之人,甚至跑到韩爌的大门前,大声辱骂他是斯文败类、卑鄙小人等等无数污言秽语。
面对此情此景,韩爌只能选择从侧门早早出发,赶来内阁上值。
只有在内阁,他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但谁知,不但一路继续遭到各种谩骂,其他官员见到他后,要么小声唾骂,要么像躲瘟神一样躲他远远的。
硬着头皮来到内阁后,虽然内阁的官员躲着自己,但还是能保持着表面上对自己的尊重。
见此,韩爌也干脆躲到自己的值房,处理完题本后,马上给朱由校上一份请辞监斩官的题本。
可惜,任由韩爌怎么上请辞的题本,都是石沉大海,连个响声都没有。
......
驱车赶到位于东单牌楼的梅花钟表店,还没到目的地,张世泽的马车就了停下来,长随小心地朝马车里面轻声说道:“小公爷,前面马车太多了,咱们过不去了!”
张世泽掀开门帘,看到在自己前面堵着好几辆马车,皱了下眉头后,朝长随说道:“将马车停在一边,我们下车步行过去!”
“小公爷,这样过去太危险了!”长随苦劝道。
“天子脚下,哪个不长眼的敢在大白天生事,更何况本公子还带了护卫,下车!”
说完,张世泽自己先下了马车,长随无奈,吩咐了马夫几句后,立马也跟着下了马车,跟在张世泽后面朝钟表店走去。
走近门店,张世泽看到两个面白无须的掌柜正在招呼着来往的客人,门前还站立着几个跨刀的东厂幡子。
张世泽这时才明白,为何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地排队,没人敢大声发泄不满。
见到张世泽,驻守在此店铺的御用监少监吕直,笑着赶忙上前拱手道:“小公爷,欢迎大驾光临,可是来买钟表?”
张世泽见到跟自己打招呼的居然是御用监少监,赶忙拱手回礼道:“回公公,在下正是前来购买钟表!”
吕直笑着朝前指道:“好,小公爷,那您随杂家里面请!”
张世泽随吕直进到店铺里面后,发现跟其它门店完全是不一样的布局。
里面摆放着几条紫檀木建造的长条柜,上面还摆放着用琉璃建的透明柜子,琉璃柜子里面稀疏摆放着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打造的一个个打开着的木盒子,而木盒子里面码放着大明皇家钟表厂制造的怀表与手表。
与此同时,靠墙的一侧,还摆放着几款不同样式的钟表。
看着简约大方的布局,张世泽心里莫名地感受到了一种舒服。
张世泽朝在一旁引路的吕直小声问道:“敢问公公,这里可是御用监的产业?”
“小公爷猜的不错,不过这是皇爷的产业,由御用监代管!”吕直笑着回道。
“在下明白了!”张世泽回道。
“不知小公爷需要什么钟表?我们有大件的座钟与挂钟,也有小件的怀表与手表!”吕直问道。
“在下只见过怀表与座钟,不知手表为何物?”张世泽好奇地问道。
“手表就是戴在手腕上的怀表,款式分男女,佩戴方式还做了区分,男左女右!”
说完,吕直指着一款男士手表,朝站在柜台前的小宦官说道:“将这款拿出来给小公爷瞧瞧!”
“是,公公!”
说完,小宦官从柜子里小心地取出手表,然后解开鳄鱼皮表带,小心地戴在张世泽手上。
“小公爷,这就是手表,比起怀表来,不易掉落。您戴的这款表带,是用南洋来的鳄鱼皮做的,表盘里面还镶嵌了一些宝石!”
眼前的张世泽可是钟表店的超级大客户,吕直非常耐心与态度极好地给张世泽做着介绍。
张世泽听吕直介绍完,抬起左手,来回看着手表道:“不错,不错,可还有其他选择?”
“自然是有的,除了这款鳄鱼皮,还有不镶钻的牛皮,以及纯金打造的表盘。此外,还有对应同款女性手表,杂家让人取出来给您看看!”吕直笑容满面地介绍道。
“好,那麻烦公公了!”张世泽拱手回道。
最终,张世泽男性钟表买了六只手表与四只怀表,而女性钟表则买了不同样式的十五只手表,座钟也选了三个。
因制作缓慢,暂时没有存货,只能接受预定,张世泽只能依依不舍地从手上取下他十分中意的鳄鱼手表。
在交了五成定金后,约定一个月内,钟表店再送到英国公府。
为此,光张世泽一人,就为大明钟表厂贡献了一万五千多两银子。
一天下来,梅花钟表店光定金就收了五十多万两银子,订单都排到了半年后。
没办法,这时候的钟表都是纯手工打造,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稀罕物。
加上朱由校要求必须保证高品质,没有机械化的情况下,产量自然就上不来了。
而且整个大明就十个欧罗巴匠人会制造钟表,就算他们临时带徒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磨炼。
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这十个匠人来大明时,大多是拖家带口的,有几个快成年的亲属差不多也快出师了。
当听说开业第一天就收了五十多万两白银的定金时,他们一个个都兴奋得不行,开始盘算起自己能分多少红。
盘算一番后,发现自己一天就赚了几千两银子。
一个个不断在胸前连画十字,感谢上帝赐给他们的财富,同时更庆幸自己去年时,做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决定。
第二天来钟表店的人,相比第一天时就少了不少,毕竟单价这么贵的产品,一般家庭根本吃不消。
但朱由校与吕直心里一点都不着急,这才是京城一个地方呢,随着《大明时报》与钟表信息的不断传播,前来购买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
京城四海拓殖驻点,还没开门,门店外就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拥挤不堪的贫民。
面对着乌泱泱的人流,已经有着丰富四海商行经营经验的王平,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散人流、人群排队、人员筛选等等。
经过一天的挑选,王平收下了五百人的伐木工与两千人的船员。
由于人员实在太多,只好再多选了两千人作为四海商行粮食运输护卫队的备选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