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送行北地
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寄天天都笑眯眯的跟西司烛打招呼。
他越是这样,西司烛越发地不是味道,于是,便变着法地折腾到了陛下身上。
夜后,漆黑的寝殿里只剩下了喘息声。
西司烛想到过完中秋,他就要离开,这一来一回,少说也要半年,难免有些惆怅。
想到分别,他又想到了远在安南王府的女儿,侧身撑着脑袋看向黑暗中的轮廓。
“此行,需要我转道去看看安儿吗?”
百里绮闭着眼睛正恢复,闻言,瞬间清醒了。
她平息了一下呼吸,才开口道:“别,眼下正是敏感的时候,别惹得安南起了疑心。”
安南王府的信件一直在往皇宫送,但因为有安儿这层关系在,并不激烈,大都是言好之意。
当然了,他们想要的是她拱手让出皇位,继续做皇后。
她自然是不会让出,并且直接表明了她的意思,希望安南王府能投降。
若是安南王府先一步投降了,那么安南军,哪怕有南宫慎,也集结不起来了。
说到才出生就离开她的女儿,百里绮的心情也难免有些低落。
三分的演戏也变成了七分。
她侧过身,趴在西司烛的怀里,闷闷开口:“再过些日子吧,等安南军撤回了安南,安南投降,这件事,才算是万无一失。”
“到时候安儿,也就能够回到我们身边了。”
西司烛环抱住她,没有怀疑,听到她低低的声音,他拍了拍她的背。
“安儿会回到我们身边的。”
百里绮闭着眼,“嗯”了一声。
安儿会回来,但无论是安南还是衡西的原因,都不能在这个时候回来。
否则安南抚不好,只怕衡西又要起了。
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去圆,不过好在都圆得上,并且完全达成了闭环,没有任何纰漏。
卫沧没到中秋,就离开了京城。
他只要了一万士兵,扬言定然会帮她扫平北地的起义。
百里绮城门相送,还特地为他扶了扶盔甲。
“北地,便有劳卫将军了,若在北地遇上舅舅,替朕向舅舅问声好。”
卫沧抱拳道:“是!”
说罢,他看向一旁的卫肖,拍了拍他的肩膀,“要不你跟我一起走得了!姐夫肯定也很想你!”
卫肖拿开他的手,亮了亮自己腰间的剑,“我的职责是保护陛下。”
百里绮离开登城楼,把送行的空间留给他们这对似兄弟的叔侄。
她私以为两人因为有聊不完的话。
实则,不过是离开的人一边咬牙切齿一边显摆。
“等我回来,可就是带着军功回来的了,到时候你就要喊我一声大将军了。”
卫肖:“大将军一路走好。”
卫沧咬牙,视线往城楼上扫了扫,他猜到西司烛和陛下的关系,但并不知道林寄也和陛下亲密至极。
于是压低声音,“你身为我们卫家人,在陛下身边伺候,可不要丢了我们卫家的脸!那些个不三不四的人,你可要提防着些!别让陛下被蒙了心,平白无故让晟国多出些乱臣贼子!”
卫肖无言地看着他:“……”
顷刻后,他张了张嘴,想告诉这个白痴真相。
但话到嘴边,又停了下来。
他在心底默默说了声,用人之际。
若是让卫沧在这个时候知道他暗暗视为对手的林寄,早已是陛下身边同塌的大红人了,估计要发疯。
他言简意赅地说了声,“知道了。”
“你放心去吧。”
他眼神微闪,藏匿深处的光一闪而过。
“陛下身边有我保护,不会让我们卫家,连个位置也没有。”
卫沧又没有首尾的说了一堆东西,最后见陛下没有再下来的意思,只得讪讪住了口,领兵出城。
他在城门外驻马仰头,便能看到城楼上,陛下俯瞰而来的身影。
他看不清陛下的神色,但能看到陛下抬起的手,黑金色的袖子闪烁着光,让他的心,一下又澎湃了起来。
卫沧暗暗发誓,他一定早日扫平北地起义军!
衡西没有瘟疫,所以他带兵借道衡西,才进入衡西,便让一万士兵都脱了晟平军的盔甲,换上了打秋风的匪徒常服。
盔甲他全扔给了梁安郡,带着晟平军北上,假装起义军,扫荡他们的老巢。
他带的这一万晟平军,大都是他带下来的那三万中的士兵,其中不少士兵,在三角地区时,就经常跟他四处去打秋风,看到这熟悉的场面,别提多兴奋了。
毕竟,无拘无束,打完就跑,想治罪也找不到他们的头上来。
百里绮收到梁安郡递来的消息时,微微愣了一下。
随后又忍不住想,或许,卫沧,当真能在北地扫平起义军。
她本来没抱太大的希望,尤其是对方只要了一万的兵。
但现在想想,对付起义军,说不好,还真不能用正规军的方法去对付。
三角地区常年混战,他们,有自己的混战方法。
东边的战报来得越来越晚,安南军追击得越来越深入宁东腹地。
从战报上来看,两方交战多次,但因为宁东的地形优势,安南军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
几乎是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毕竟在宁东的地盘上,如此下去的话,安南军只怕是要吃大亏。
随着中秋的临近,各地也都传来了好消息,瘟疫控制住了,治好的人,哪怕照顾家里的病人,也没有复发。
与此同时,百里绮得到了大哥的好消息,他瘟疫已痊愈了。
不过大哥仍然没有回京,而是留在了东边那些得了瘟疫的村子里,四处走访,监察赈灾的同时,深入村子里,与宁东之地的百姓们交流,宣扬晟国的仁政,并探查宁东百姓对新晟国的态度。
他的信一封又一封传回来。
每封信中都有一幅地图,标注了他的所到之处,每封信的开头,先是说天气变化,让她注意加衣服。
随后徐徐阐述宁东之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还有百姓们受战火流离后对和平的渴望。
时不时会有一些宁东和安南的战报夹杂进来,但并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