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北派三眼王
“哎,大哥,您不妨先听听小弟我的眼力,您这摊子里有一件硬货,价码起码在半拉子以上,其他的嘛,都稀松平常不值啥钱,您觉得我说的在理不?”
“哎呦,没看出来您还真有点道行啊!那您给我点出来是哪件。”
“给您点出来成,不过事后您得给兄弟我点茶水钱,不多,三张红票子就够了。”
“滚犊子,我自己能没数?还点一下就要三张红票子,您这是明抢啊?”
“别上火老板,瞧您刚才那眼神我估摸您觉得,您摊位最值钱的应该是这件吧?”我笑了笑,指了一件粗糙的民窑瓷器,“这件也就小一千,但是我说的可不是这件,是另一件。”
“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
“好,小兄弟那你给我指出来,只要是真的,三张红票子我立马给你送上。”摊主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我指了一个带有人物图案且比较臃肿的罐子,自信地说道:
“这个罐子是嘉庆官窑的。”
“哦?怎么证明?”摊主满脸疑惑。
清朝瓷器罐子特点,顺治至康熙肩部是很丰满的,上面宽下面窄。
而到了雍正至乾隆时期,这个罐子的肩部就开始往下走,也叫溜肩。
到了嘉庆至道光,这个肩部再次下溜,变成了那种很塌的感觉。
这个也叫塌肩,这个时期罐子底足开始变宽,显得很臃肿。
晚清民国,瓷器罐子开始变得圆滚滚,有一种小胖墩的感觉。
再从人物的画法来看,顺治康熙时期,人物的眼睛通常画得比较细长,线条简洁。
到了雍正乾隆时,人物眼睛画得较为圆润,注重细节和神态的描绘。
嘉庆道光年间,人物的眼睛刻画相对简单,线条也比较粗犷。
晚清民国时,人物眼睛的画法就更加随意,缺乏立体感。
从人物的整体画法来说,早期的人物形象较为端庄稳重,比例协调。
中期开始注重人物的姿态和表情,更加生动。后期则逐渐简化,有时候比例都不太准确。
再看底足,顺治康熙的底足比较高,修足规整。
雍正乾隆的底足相对矮一些,修足精细。
嘉庆道光的底足宽厚,修足略显粗糙。晚清民国的底足则多为平底,不太注重修足工艺。
“老板,听懂我说的了吧?”我挑了挑眉,看向摊主。
“小兄弟,我还是不太明白怎么认定他是嘉庆的,您再说说。”摊主皱着眉头,一脸困惑。
“咳咳,综合以上这些特征,您看这罐子的肩部、人物的画法和底足,都符合嘉庆官窑的特点,所以这肯定是嘉庆官窑罐子,这点毋庸置疑。”
我又继续跟他讲起了清代瓷用料的特点。
清朝瓷器,顺治康熙时期,大多用的是国产青料,发色灰暗。
雍正乾隆时,开始大量使用进口的洋料,色泽鲜艳纯净。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用的料就比较杂了,既有国产料,也有洋料,但整体发色不如之前鲜艳浓郁。
“您看这罐子上的色彩,就有那种略显暗淡但又不失沉稳的感觉。”
我继续看了看罐子的内部,罐子内部,胎质略显粗糙,不像雍正乾隆时期那般细腻。
嘉庆时期的瓷器在烧制时,温度和火候的控制也有所变化,导致釉面的质感和光泽度与其他时期有所不同。
这釉色微微泛黄,且有细小的开片,这都是嘉庆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所以啊,综合这些个方面,这罐子必定是嘉庆官窑出品无疑。”
摊主听我说完,仔细端详了一番,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行啊,小兄弟,有两下子,这钱我给!”
摊主拿出了三张红票子递给我,我满心欢喜地将其接下。
“多谢老板赏饭。”
“小兄弟您这是凭真本事挣的,谢啥谢,就您刚才那一番说道,我是真心服气,还不知小兄弟贵姓?”
“在下王大炮。”
“小兄弟这名号一听就霸气,甭提别的,我真心想跟小兄弟您交个朋友,我叫郑邪,道上朋友都称呼我郑老邪,兄弟要是不嫌弃,咱来个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去你奶奶个腿儿的吧!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跟我结拜。
“呵呵,既然老板如此有诚意,那我也不跟您扯犊子了,我真名唤作王三,至于义结金兰就算了,并非不愿,而是在下家中规矩森严,所以您老多担待。”
“王三?莫不是最近北派中的新锐翘楚,三眼王?”
“啥三眼王,不知道。”
“兄弟可是师从北派李爷?”
“正是。”
“那就对咯,最近道上可都是您的传闻,所以就给您安了这么一个诨号。”
“我勒个去,咋就给我整了这么个名号,依据啥来的?”
“其一,兄弟您师从北派李爷的技艺,此为一眼;其二,兄弟短短数年出道,人脉关系盘根错节,此为二眼;其三便是这鉴宝断代的眼力,故而道上送您这外号三眼王,我觉着跟兄弟您甚是匹配啊!”
扯犊子呢!还匹配,我还寻思着自个儿琢磨个顺耳的名号呢,呸!
“呃,行吧!道上咋叫随他们去,不过老板您既然这般实诚,那我也不能跟您耍花枪了,实话说,这罐子是民国高仿的,压根不是嘉庆官窑,不过倒是高仿里头的精品,还是年头久的高仿,所以能值个千把块没啥问题。”
“哈哈,多谢兄弟坦言相告啊!在下着实钦佩,还望兄弟点拨点拨这高仿的门道!”郑老邪拱了拱手。
我拿起罐子,眯着眼指着釉色说道,
“您瞧这罐子的釉色,虽说乍一看有嘉庆时期那种微微泛黄的感觉,可仔细端详,这色泽的层次感过于单薄,缺乏真品那种自然过渡的韵味。”
“还有这人物的画法,虽说刻意模仿了嘉庆时期的粗犷风格,但线条的力度和流畅度明显不够,显得生硬刻板。”说着,我用手指沿着人物的线条轻轻划过。
“再摸摸这罐子的表面,高仿品为了追求老旧的质感,往往会做一些人为的磨损处理,可这种磨损痕迹太过均匀刻意,不似真品在岁月流转中自然形成的那种随机且细腻的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