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宋家收租
正是由于如此,师门这个概念在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坚如磐石、牢不可破。
一脉相传绝不是口头上随便说说而已,毕竟每一本内功的运劲脉络和行气线路都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一般人胡乱修炼的话,结果轻则修炼出错导致身体受伤,重则走火入魔、武功尽废,这样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因此,一个熟悉门道的师傅显得至关重要。
江默表面上表示赞同,但内心却暗自思索着。
传功固然方便,可医也要学地,要不然万一将来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某种绝世功法,自己却不会修炼,那岂不是傻哔了。
而且闯荡江湖,难免会遇到头疼脑热或者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
更为关键的是,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电视剧和小说里经常会出现下毒,暗器伤人这种桥段,到时候给自己解个毒疗个伤什么的也方便。
所以说,学医绝对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不过,饭得一口一口地吃,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
无论是医学还是武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掌握。
更何况,接下来他还有别的任务呢!
宋家如此庞大的产业,哪能说转移就能轻易转移的?
况且今年的田租还没有收完呢!
这不,江默就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保护大公子宋远峰下乡收租。
身为宋府的红花双棍,江默早已做好充分准备。
早膳过后,他便守候在宋远峰的房门外等待着。
今天他们要走五个乡了,要趁早赶路,才来得及完成工作晚上回来吃饭。
宋远峰许是也有所期待,整个人状态很好,有一种要出远门的兴奋感。
宋家大少爷出自然要有排场,走路是不可能滴。
马车已在府外备好,下人自然也不会只有江默一个。
车夫,家丁连同江默在内五人,还有一个宋家的表亲,周康。
一行七人,出发。
今天他们的目的地是云湘县的北面的五个乡村,最远的水头村,坐马车也要走个两个时辰。
当然马车是宋远峰和周康坐,江默等下人可没这待遇。
收租的路线早就定好。
第一站是陈家村,而后的水头村,木谷乡,水尾村,南乡,绕一个圈回云湘县。
当然收租的工作是周康来做,宋远峰说是来学习的。
陪太子读书啊这是。
不过侧面也能看出宋长富也有意开始培养宋远峰,让他熟悉自家生意的意思。
这一点自然被有心的人看在眼里,更羡慕江默了。
而江默则只有一个想法。
少爷的嘴真碎。
这一路上叨逼叨逼的没完,看得出来他不常出门,跟个小孩似的满是好奇与兴奋。
不过有一点好,宋远峰没有一点少爷架子,对江默的态度也是很好。
他也知道以后江默就是他的亲信,所以很多时候也愿意和江默处好关系。
礼贤下士嘛。
但周康主不一样了,除了对宋远峰笑脸相迎,从头到尾摆着一张臭脸,都没拿正眼瞧过江默这些个下人,谱摆得比宋远峰这个少爷还大。
江默进村后故意和宋远峰站近,看着周康对他是不屑,对宋远峰是笑脸,来回切换的十分自如,可见也是有真本事的。
总之是挺有趣的。
宋家收田租实际上是收粮食,因为普通农民家庭很少有足够的现金支付租金。
所以,宋家采取的方式是按照一定比例从农民今年的收成中收取粮食,然后将这些粮食运送回自己的仓库并转售出去,从中获得的银两才是实际的收入来源。
宋家规定的田租比例是三七分成,即宋家收取七成的粮食作为租金。
不要觉得这个比例过高,事实上,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多数地主只愿意采用二八分成的方式,而这已经算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了。
更糟糕的是,有些无良地主甚至会开出一九分成或者直接全部收取的苛刻条件。
如果遇到收成不佳的时候,某些地区的租户甚至还要欠地主的租金,日积月累下,最后不得不通过卖儿卖女来偿还债务。
对于农家来说,能够保留下来的三成粮食不仅足够他们维持一整年的口粮需求,甚至还能存下一些余钱去购买其他生活必需品。
所以说,宋家在云湘县这一片区域的声誉极佳。
人们心甘情愿地支持宋家成为自家的主家,正因如此,当宋家招募家丁的时候,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会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
今日他们前来,名义上是收租,但实际上只是过来清点一下粮食的数量罢了。
他们在此按照一定的比例核算好需要收取的粮食数额,随后返回上报,之后就会派遣专业的收粮人员前来搬运这些粮食。
不然的话,光凭他们这辆小小的马车,根本不可能装运走这么多的粮食。
至于清查账目等事务,自然还是由周康负责处理。
而宋远峰呢,只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似乎就感到有些无趣了,反而开始在村子里闲逛起来。
身为宋远峰的贴身侍卫,江默自然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
“四海有良田,农夫犹饿死。”
宋远峰看着大片的田地,江默看着看着大片田地的宋远峰,心中不知道他为何有脸如此感慨。
大哥,你不要忘你们家就是农民阶层的敌人啊,为什么农夫会饿死,心里有点谱好吗。
当然,身为下人,这话只能在心里吐槽,不能明说。
“少爷,田间风大,我们回去吧,周管事那边想来也处理完了,等我们过去跟他会合之后,就可以继续前往下一个村庄啦。”
两人一到地方,村里人正围着马车等着送人。
见宋远峰回来,周康等人迎上前来。
没有好脸色给江默,好像在怪他耽误了时间。
对于宋远峰依旧笑脸。
离开陈家村,赶向水头村,收租的过程大差不差,在村里吃过饭后,小憩片刻后,开始往回走。
午时,天渐燥起,坐马车的,走路的都有点没精打采的。
突然,道边的林子里冲一伙大汉,抬手便是一波石子袭来,打得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