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女穿文里的配角皇帝(完)
眨眼间便已度过了五个春秋。
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变化倒是蛮多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周明昊主动禅位一事。
理由是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时有病症发生,因此,他决定尽早将皇位传给太子,一来可以让儿子提前适应帝王之责,二来自己也能腾出些许闲暇,审视儿子能否胜任此重任。
虽然从外表看,周明昊的身体比之一般的中年人还要健康不少。
从五年前开始他就不断让太子在朝堂之上不断提出意见想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三年前他让太子监国,从此朝政大事先过一遍太子的手,最后才到他的面前。
一年前,他宣布退位,进位太上皇,太子即位称帝。
此刻的他对于即位一年来的周光炆还算满意。
起码一位明君的名头是有了。
“张寻!”
“老奴在!”
“朕这里有三封书信,一封是留给炆儿的,两封是给远在梵天的暻儿以及贵妃的。”
“朕死后,炆儿这封信你便可以给他了,另外两封,贵妃的那封你也可以直接给她,暻儿的话,等他什么时候有了入侵中原的想法或是在梵天称帝的时候你再给他吧!”
他交待了一下身后事,虽然想着还有一年的时间,到五十岁时便走,但他现在却是已经精神有些支撑不住了。
近来,他脑海中四个世界的记忆不断穿插,他甚至有时候面对太后的时候都会叫出华楠的名字。
还搞得莫太后一脸的懵,想着自家这位太上皇又什么时候纳了一个名叫华楠的妃子。
“陛下,您……”
张寻有些伤心,他这些时候也是有所发现的,陛下时有精神混乱,面对他还会叫错他的名字。
周明昊微微摆手,制止了张寻的话语。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淡然:“不必为朕伤心,人终有一死,不过是早晚之事而已。”
“况且朕这些年来所建立的功勋,足以对得起大燕的列祖列宗,也无愧于天下的黎民百姓。”
说完,周明昊稍稍沉默片刻,然后吩咐道:“另外,你去把炆儿叫来吧,朕还有些话要对他说。”
张寻恭敬地应道:“老奴遵旨!”
他转身离去,脚步显得有些沉重。
没过多久,周光炆一脸忧色的走了进来。
“父皇……”
“炆儿,你这一年朝政的感受如何啊?”
周明昊笑呵呵的说道。
“儿臣自觉并不是很好,和儿臣当太子时差别甚大,儿臣想做的事情总有人反对,大臣们之间也是互相攻讦,几乎每次上朝都没有安宁的时候!”
周光炆虽然太子监国过两年,但那时候做最终决定的其实还是周明昊,他还没有切实的感受到朝堂之上那些大臣的压力。
直到他正式登基,掌握帝权一年有余,才觉得压力越发的多,不仅是朝堂之上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天下百姓的压力。
“不错,当一个皇帝容易,但当一位好皇帝确实很难!”
周明昊赞赏道,在他看来只要周光炆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就足以应付了之后大燕的未来。
“知道朕唤你来的原因吗?”
“父皇的身体……”周光炆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满是担忧。
“不,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在儿臣看来,这个原因却是最重要的。”
“……东南沿海的海军练的怎么样了?”他沉默了一下,忽地问起了这个问题。
“儿臣谨遵父皇的圣谕,一直都在派遣能工巧匠建造大型船只,也一直都在操练海军,目前海军的人数大约有十万,船只约有三百余艘。”
周光炆一愣,连忙说道。
“不错,炆儿你且记住,并且告诉后世之君,未来不管如何,这海军一事都不可抛弃,大燕要想万世流传,海洋是必不可少的。”
周光炆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儿臣谨记。”
“……也罢,朕最后再送你几个字,改革,开放,包容、自主!”
周明昊顿了顿,又说了一句。
“父皇,儿臣记下了!”
……
时至秋分,天气稍冷。
周明昊最终还是挺不住精神上的压抑,选择了在五十岁前的一个月脱离这个世界。
他死后,举国上下皆悲痛万分。
紧接着他被皇帝及大臣追封谥号明武,照临四方曰明,威强睿德曰武。
死后一个月,张寻把第一封信交给了当时的皇帝周光炆,并提出前往梵天。
皇帝本不允,毕竟这位张总管也算是把他看着长大的长辈了,年龄如此之大,他怎能看着他前往数千里之遥的西方梵天。
但张寻说出这是周明昊的最后的命令,他也就没有再做阻拦了。
死后半年,张寻终于抵达了梵天。
此时的梵天被女主李舒宁经营的一片繁华,汉王周光暻则是不断往西征伐,随他一同往西的则是凉国公严如松。
自从周光暻在梵天之地建立汉国后,就少与中原有联络,再加之周光暻建立汉国不久后就开拨西征,这汉国之地一直被女主把控着。
“当今陛下遣你来是有什么事情?”
李舒宁冷声说道。
“回太妃娘娘,太上皇殡天了!”
张寻带着些许哀伤说道。
“你说什么?陛下他死了?”
李舒宁惊愕的看着张寻,“张公公,你莫不是在与哀家开玩笑吧?”
“老奴没开玩笑,老奴此番前来不仅是奉当今陛下的诏令,来通知此事,更是有陛下的密信一封交与太妃娘娘!”
“……书信呢,拿来。”
张寻从随身的包裹中掏出一封书信,呈给了李舒宁。
李舒宁打开一看,里面赫然只有一个大字。
“是!”
“哈哈哈哈哈哈,你果然是,你果然是!”
李舒宁此时心中的情绪无法用以言语表达,数十年来,她殚精竭虑的一个问题,没想到在那位死后会给出答案。
她又突兀的把这封书信撕了,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你?为什么你会真的是!!”
“陛下还曾交代过你什么话?”
“陛下未曾说过什么,只是老奴有句话娘娘可愿听?”
“哼,说来听听!”
“有道是种的什么因,结的什么果,老奴不知陛下信件上写了什么,但陛下既然写出来,那肯定就是娘娘种下的因了。”
“……种下的因吗?呵!”
(番外)
梵天,汉国,太后寝宫。
周光暻站在他母后的面前,面色狰狞的看着她。
“母后可真是贪爱权力啊!”
他在外四处征战,是心有不甘,为的是打下一个不属于中原的领土,是让他父皇瞧瞧他没当上大燕的皇帝是大燕的损失,更是有朝一日,他想带兵打回去。
但他的母亲是怎么做的?
朝廷乱政,跟他少时的睿智母妃相比,完全像是失心疯了一样变了一个人。
若不是朝中有亲信千里之遥与他传讯,恐怕他打到最西边的铁穆人那边,都不知道自己的根基正在被人亲手砍断。
“……”
“……暻儿!”
李舒宁面色灰沉的喊出他的名字。
“呵,没曾想母后原来还记得儿臣的名字。”周光暻讽刺的说道,“儿臣就想问一句,母后可有废我王位之想?”
“……会还给你的。”
李舒宁间接性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哼,母后真会说笑。”
周光暻心下气极,好一个“会还的”!
“母后日后就在这太后寝宫之中待着吧,没有什么事情就不要外出了。”
他冷酷决然的说道。
他对于母后的指手画脚早就有所厌烦了,往日母后在他西征之时,他还能用一句代理朝政的说法自己把自己蒙混过去,但这两年母后所作的事情已经是在严重危害他的王位了。
他无法再骗自己说母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暻儿!”
李舒宁早已想过会有今日这个局面,只不过唯一想错的是他们的位置是相反的。
她哭泣般的呼喊着儿子的名字,试图利用感情来影响他。
却没想到周光暻只是冷冷的看着她,看着她。
“你们看好了太后,若是有了什么差错,本王拿你们是问!”
他忽地转身对身旁伏地的侍从说道。
她们的命运是彻底与这太后绑上了,太后死,她们也活不成。
“奴婢遵旨。”
侍从们纷纷低声接旨。
此后十载,汉王迁都大马士革。
王太后随之一同前往,却不想王太后体弱年迈,病逝途中。
享年六十岁整。
尸骨送往中原大燕大行皇帝明武帝陵,与明武帝陪葬。
又过十数载,周光暻年近五十,于西大陆大马士革称帝,建国周汉。
等待兵强马壮之际,开启四处征伐之战。
等到五十有三,他思念故土,决定打回中原。
却不想有位自称是张寻张公公后人的年轻人送来一封书信。
信上清晰的写着,“家国天下,一应有之!”八个大字。
是他父皇的字,他虽年迈,却也一直记得他的父皇。
他抚摸着书信上的字体,心中已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遂安排太子周武灿监国,自己带领一万人马前往中原大燕。
……
“王弟,我们许久没见了。”
周光炆看着面前同样苍老的周光暻,有些怅然的说道。
“哼,你该知道的,若不是父皇,我该是带着几十万兵马打回来的。”
周光暻冷哼一声。
“呵呵,我知道,我知道。”
周光炆笑呵呵的说道,“不过到时候急得可就是你的大侄子了。”
他早几年便退位了,学周明昊一样。
也是为了看顾好后代子嗣。
“……”
周光暻闻言,先是沉默片刻,然后说出一句话来,“为何你从来没对我有过杀心?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去梵天的那条路上,是有你治理过的地方的。”
若是当时他这位好大哥下死手,他这位周汉帝国的帝王早就横死不知多少年了。
“还记得儿时你我相互玩耍的场面吗?”
“儿时只有你我兄弟二人,这皇宫内外几乎到处是你我玩耍的地方。”
周光炆面露回忆的说道,“你算是我这个世界上最为亲近的人了,单只是流放你去往极西之地,我都已是有些不忍了,又怎肯杀死你呢。”
“呵呵,看来你是认为我对你构不成威胁了。”
周光暻冷笑道,都是当皇帝的人了,什么阴险狡诈没见过。
玩煽情的路子真以为他会信呐?
“呵,你若是这样认为,那我自然也无话可说。”
周光炆也冷淡起来,好听的话你不听,那难听的话你不听也得听。
“父皇曾与我一封书信,想必你也应该有一封吧。”
“......我说过的,若不是父皇,我该是带着几十万兵马来的。”
周光暻冷声道。
“家国天下,一应有之,对吧!”
周光炆赫然一笑,“咱们的书信内容是一样的。”
“而且,就算你真的打过来,谁胜谁败可还不一定呢。”
这些年大燕的发展可是谨遵周明昊的教诲,改革,开放,包容,独立。
各方面的发展可是人才辈出,与时俱进,甚至最近海洋那边还发现的新大陆,正在探索当中。
“哼!”
周光暻只是沉沉的哼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只是没过几天,他传信与大马士革,宣布退位,让太子直接上任登基。
他则是待在大燕不走了,年迈了,身体连年征伐的,再走可能就会步入他母后的后尘,病死途中了。
其后十载,炆、暻二位世界上地位最高的两位太上皇相继去世。
整个大陆陷入了一场悲伤之中,无处不是披麻戴孝身着白衣送行之人。
大燕与周汉,之后开始不断发展,最终在一百年后迎来一次世界大战。
但最终周汉不敌大燕科技发展,最终败下阵来,退守大马士革。
举旗投降,降制为王,重返藩王之列。
此后大燕征伐之势无可阻挡,日月可照之地,皆为大燕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