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倭寇怎敢?
14年!
三千五百万人!
两行大字突兀地显示在天幕之上,带来一股压抑的气氛。
所有位面都沉默下来,死死盯着天幕。
他们倒是要看看,这华夏历史上最大的悲剧,是如何产生的?
若是可以,能否阻止?
只是......
这三千五百万人是何意思?
是说那个朝代,有三千五百万人?
那也不算少啊?
历史上,战国3550万人,秦朝2650万人,三国2650万人,再多些的,唐代好些,大兴之时有9000万人。
对于这些朝代来说,三千五百万人,不算少的。
甚至,大秦位面。
“陛下,依臣之见,这悲剧也没有多大啊,仍有三千五百万人!”
“我大秦至今,不过两千余万人!”
秦始皇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闭嘴!”
赵高一愣,连忙退下。
14年,三千五百万人,没错,这是那场战争......
中华大地,遍布硝烟的那场战争。
“14年抗战,三千五百万军民丧生,没错,是抗倭战争。”
“倭寇此国,有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强威而不怀徳,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齐天性也。”
“自明治维新之后,倭寇国力大增,并实行军国主义,对我国发起进攻。”
还未等说完,各个位面已然全部震惊!
......
大秦位面。
“这...这......”
赵高惊愕,不知如何表达。
三千五百万人丧生!
那岂不是说,大秦所有人都死了,都填不够这个数?
当年白起将军,才造成多少伤亡?
秦始皇震怒,猛地起身:“倭寇是何国?处于何地?”
“那都是朕的后世子民,弹丸之地,安敢欺朕子民?”
秦始皇自然能判断出,这是发生在未来的事。
那么现在,他就要为自己的后代,断掉这个祸根!
“徐福,朕的仙丹暂且一放,朕命你出海,寻找倭寇之国!”
“一旦找到,务必归来禀报!”
徐福神色一慌。
......
大汉,汉武帝位面。
“倭寇?”
“朕怎没听说过?”
“莫不是后世对于匈奴的叫法?”
“如此说来,朕出讨匈奴,岂不是拖延不得?”
汉武帝说着。
“大汉七十年以来,却匈奴屡战屡败,以致士气蹉跎,国威沦丧!”
“这种局面,自今以后必须彻底扭转!”
“哪怕是,为了后人的安危.....”
“此战,也务必进行!”
......
三国位面。
曹老板盖饭:“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哪怕是三国割据,塞外小族也根本不可能打进中原!
最弱小的诸侯,都能把那蛮夷当野怪刷!
荀彧进言道:“主公,莫非后世,弱小到了我们不可理解的局面?”
此言,不无道理。
“可吾等之实力,外邦异族,岂可随意撒野?”
“后世,到底发生了何种变故?”
曹操并未听说过倭寇,但天幕出现之时,好似有某种明悟之感出现心头,无需解释,便知是来自后世之事。
此刻的曹操,更想知晓,到底为何如此?
后世何至于落到如此境地?
......
三国位面。
刘备潸然泪下:“孔明,孔明啊!”
“为何华夏子民,如此多灾多难!”
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
倭寇是何国?
按照华夏取名的含义来看,此国......应当是弹丸之地,边夷小族啊!
莫非是光武帝赐名倭国的那一小族?
此种小族,哪怕是再如何骁勇善战,哪怕对华夏造成很大的影响!
可是!
也断然不可能攻入腹地啊!
人数上的差距,根本就抹不平啊!
哪怕主将是头猪,用人堆都能把人堆死啊!
用曹老板的话来说,就算是十万头猪站在那让他砍,他都砍不完啊!
后世的战争,是何种形式?
诸葛亮不由得,想到了这个问题。
......
大唐位面。
“倭寇?”
李世民呢喃:“是现在的倭寇之国吗?”
“这种小国,敢入侵我大唐境内?”
一旁的程咬金眼珠子一转,上前道:“陛下,臣愿为君分忧啊!”
“这小国,属实是让人愤恨!”
“怎敢如此欺辱吾等后人!”
程咬金说的义正言辞!
其余武将一愣。
不对劲啊不对劲......
程咬金你这个东西,你平时偷着宰头牛吃就算了!
这种大事上,你的脑子,怎么转的这么快?
其余武将连忙上前:“陛下,臣也可往!”
“陛下!臣啊,臣啊!”
不灭个国,你敢称呼自己为武将?
“陛下,臣,死谏!”魏征一转身,双手作揖躬身,双眼死死盯着李世民。
李世民心里不由得发毛。
魏喷子,你特么的......别盯着朕啊!
......
大明位面。
朱元璋仅是片刻,便不由得联想到元朝时期汉人的处境。
可,从视频中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来看,倭寇此国造成的损失,好似,比元朝的统治,还要更为黑暗啊......
“咱奋斗一辈子,就为了安稳过个日子。”
“但是你要说,后世会被这种小国入侵?”
“咱还能安稳过这个日子?”
一旁的刘伯温谏言道:“陛下,出海计划...”
不等刘伯温说完,胡惟庸立马道:“陛下,不可啊,出海所需钱粮之多,以大明如今的情况,恐难以承受啊!”
朱元璋只是扫了一眼,便道:“出海,虽耗费颇多......”
“可三千五百万人,你让咱家怎么想?”
“说不得,便有咱的子孙后代!”
“咱苦了半辈子,还不能让后人享享福?”
朱元璋的态度,很是坚决。
......
清朝,乾隆位面。
“倭寇此国,竟当真入侵我大清?”乾隆诧异。
“陛下,我大清天朝上国,自给自足,这天幕所言之事,不知离现在多少年之后!”
和珅继续道:“以陛下之神武,大清断然不会如此!”
乾隆点头道:“应是如此。”
......
各朝代皇帝反应不一,但天幕的展示,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