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围三缺一,乱其军心
而沮授见董卓态度如此真诚,也没有废话,直接出言道:
“如今我们有十一万兵马,而且还有不少骑兵,而城内的卜己,则是只有五万人马,
所以,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围三缺一,围而不攻,围到他们粮草耗尽,围到他们出城突围。
与此同时,我们大量的往城内投射书信,告知他们天下黄巾已经覆灭,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也已经伏诛,
如此下来,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们便会有动作,不是突围便是投降,除此之外,他们别无选择”。
沮授这法子虽然老套,可确实好使,而且实用,特别就眼下的形势而言,围三缺一,扰乱军心是上上之策。
董卓也是常年带兵打仗之人,听完沮授的策略后,眼前顿时一亮,不过很快又黯淡了下来,只见他一脸难色的说道:
“军师的计策是个好计策,可是我办不到啊!”。
“为何?”。
“粮草不足,怕是没有把卜己的粮草耗尽,我自己就先饿死了”。
“额…………”。
听到董卓如此说后,沮授是一脸的尴尬啊!他也不知道该说啥好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镇北军的粮食他又做不了主,不能轻易许之。
就在这时赵云说话了,只见他微微一笑道:
“无妨,不就是没粮食吗?本将借你十万石,如何?”。
赵云此话一出,董卓顿时感动莫名,随后便立马起身,来到赵云面前单膝跪地拜道:
“末将董卓,拜谢镇北将军,镇北将军此等恩情,容在下来日报答!”。
赵云闻言,顿时笑了,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你董卓这把双刃剑,我赵云用定了,哈哈哈哈。
想到这里,赵云便肃然起身,然后一脸笑意的将董卓扶了起来,
“董将军有心了,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翌日清晨,
赵云,董卓等人便率领十余万大军,把濮阳城的东,南,西三门,给围了个水泄不通,唯独留下北门一条生路。
至于为啥偏偏留的是北门,原因很简单,因为濮阳城是依河而建,而这个河,就在濮阳城的北面。
围三缺一,待得城内黄巾军扛不住的时候,必定会从北门突围,而北门却是一条不归路啊!
届时,前有河水拦路,后有十万追兵,只需一战便能定乾坤,甚至不战,就能屈人之兵。
濮阳城头上,卜己看着城外铺天盖地的十万大军,内心慌得一批,怎么办?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然而,就在他慌乱无助时,城外敌阵中忽然奔出一将,只见来人白袍银甲,纵马提枪,就那么肆无忌惮的过来了,
“卜己,吾乃镇北将军赵云是也,如今濮阳城已经被我们包围了,相信不用我说你也看到了,
我想告诉你的是,张角,张宝,张梁三人已经被我覆灭了,所以,你的抵抗没有任何意义了,
趁早开城投降吧!说不定还能免得一死,不要等到我们刀兵相见的时候再说后悔,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城头上,听完赵云的话后,还不等卜己开口,一旁的吴霸就出声喊道:
“天公将军死了?一派胡言,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天公将军乃是天神下凡,岂能会死?
还有,你所说的开城投降能免死?我信你个鬼啊!我们这是在造反,绝无免死一说,
想都不用想,你铁定是在哄骗我们,我们是不会上当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一旁的卜己本来对赵云的话,还有些相信的!可是听吴霸这么一说,他心里也坚定了起来。
城外,赵云听到吴霸的回答后,也没有在跟他们废话,微微一笑后,便纵马回去了,
刚一回阵营,赵云便下达了一道命令,
“弓箭手上前!射!”。
“诺!”。
很快,弓箭手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劝降书,一封一封的射进了濮阳城内。
不一会儿,卜己,吴霸二人的手中就拿到了劝降书,
“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已死,天下黄巾军也已经覆灭,抵抗毫无意义,不要再做殊死挣扎了,
另外,投降不杀!开城者赏千金,官升三级,献上卜己,吴霸头颅者赏百金!”。
看完手中的劝降书后,卜己,吴霸二人的脸色变了,这一刻的他们,看身边的谁都不像好人。
“吴兄,怎么办?难道天公将军他们真的死了吗?”。
“我也不知道,不过那赵云这招太狠了,先是十万大军围城,后又用劝降书动摇我们的军心,这是在釜底抽薪啊!唉!”。
随后,卜己想了想又道:
“这样吧!我们派些人手去冀州求援,如果天公将军没死,他必定会派兵救援我们的”。
“嗯!卜兄所言有理,就这么办!”。
半个时辰后,从濮阳城内溜出来了十余名黄巾军,毫无疑问,他们便是卜己,吴霸二人派出去求援的人。
对此,赵云并没有阻拦,不怕你们知道外面的消息,就怕你们不知道,哈哈哈哈……。
就在赵云,董卓等人,率军包围濮阳城时,赵高也回到了洛阳,
洛阳城,北宫,一处偏殿。
此时赵高,赵忠叔侄二人,正在窃窃私语,
“叔父,这是赵贤弟让我带给您的书信”。
“里面写的什么?”。
“不知道,我没看,您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嗯!”。
随后,赵忠便打开书信看了起来,可是看着看着赵忠脸上的表情就不对了,先是满脸的震惊之色,最后更是露出了贪婪的神情,
赵忠表情的一系列变化,让一旁的赵高看的好奇不已,心里不由得暗道:赵贤弟书信里到底写的是什么啊!居然能让叔父露出这等表情?
就在赵高猜测不已的时候,赵忠忽然收起了书信,走到不远处的火盆旁,信手就将书信扔进了火盆,
直到亲眼看着书信燃烧殆尽,他才转过身来,一脸凝重的对赵高说道:
“书信的事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