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杨一笑,你想逐鹿中原吗?
泾县,杨家村。
青竹酒彻底火爆,商贾们堵在村口等候进货。
如今的杨家村里,已经建了一座作坊,专门用来蒸馏,装进竹筒售卖。
杨一笑现在干的已经不再是二把刀生意。
此前第一次蒸馏的时候,他是从县城的酒坊买酒,两个大瓮足足六百斤,蒸馏之后变成三百斤。
那一次蒸出来的酒,当天就被抢购一空,京城商号手笔很大,直接给出了200贯的高价。
有了200贯之后,也就有了资本。
所以杨一笑不再收购酒水,而是自己在村里建起作坊,先是用粗粮酿造水酒,然后再把水酒蒸馏成高度酒。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杨家村的面貌为之一变。
男人们每天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急不可耐上山,砍伐最新鲜的竹子,一根一根的运回来。
竹子运回来之后,男人们再次上山,女人则是待在家里,把竹子加工成竹筒。
由于青竹酒已经打响了名声,所以杨一笑对于装酒的器具要求很高。
任何一个竹筒,都必须精细打磨,做到表面油光水滑,对着竹筒几乎能照出人影。
女人们打磨竹筒之后,送到作坊这边汇拢上缴。
一个竹筒,给钱五文,一个妇女干上一天,至少能打磨三十个竹筒,也就意味着,交到作坊这里能换取150文。
150文啊!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杨家村的百姓全都跟着发了财。
杨一笑舍得给钱,村民干的有劲,整个村里忙碌有序,家家户户全都喜气洋洋。
酒坊里,专门雇佣了最亲的几个嫂子,负责蒸馏工序,外人不准进入。
这几个嫂子的待遇是最好的。
多的时候一天三四百文,少的时候也能赚个两三百文。
她们吃住几乎都在作坊里,偶尔出来一趟也不和外人接触,哪怕是杨家村的自己人,也不允许向她们打探工序。
不得不说,杨家村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村民们全都明白,想要发财就得保住杨一笑的产业,所以大家自发予以守护,时时刻刻警惕着外面的人。
比如商贾们前来进货,绝对不允许进入村子。
不管你是哪里来的商号,也不管攥着多大资金,乖乖在村口等着,不愿意等的取消买酒资格。
整个杨家村的四周,如今已经垒砌一道石墙,村里最强壮的汉子们,专门组成了巡视队伍,每天沿着石墙巡查,连一只苍蝇也不放入。
除此之外,顾老大等人也从山里搬下来,兄弟六人全都拿着弓箭,搁在负责一段石墙的警戒。
杨家村仿佛被围成了铁桶。
外人却认为这事合情合理。
青竹酒,注定是个挣钱的大产业,所以保护生产工序很重要,村里人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唯有杨一笑自己明白,这个产业并不会持续太久。
蒸馏,说穿了没啥技术含量。
古人是不可小觑的,最近已经有人在试着模仿。
虽然这些人暂时还弄不明白蒸馏的工序,但是县里的酒坊已经开始售卖一种新酒。
杨一笑专门让刘伯瘟去买了些,尝过之后发现已经具备高度酒的雏形,由此可见,距离仿制已经不远了。
对于这个情况的出现,大家不免感到焦灼,然而杨一笑却不太在意,因为他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蒸馏酒没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肯定会被有心之人琢磨出来。
但是,杨一笑不怕。
此时他正待在酒坊里,拿着毛笔在竹筒上写诗,出于某些特殊的考虑,他写的还是以前那些诗。
并且,仍是按照老规矩,每一个竹筒之上,仅仅只写两句而已。
正当他提笔写诗的时候,刘伯瘟急匆匆的从外面赶来,这货手里抱着一个小坛,面色明显透着忧虑之色。
他抱着坛子走到杨一笑身边,二话不说直接把坛子一递,语气焦灼道:“杨兄弟,你尝尝,这是县里酒坊的新酒,味道比昨天的更醇。”
“是么?”
杨一笑淡淡一笑,顺手拿起酒端子,道:“我尝尝,看看他们进步如何。”
说完之后,用酒端子在坛中一舀,先是闻了闻酒气的香味,随即轻轻的喝了一口品尝。
果然,入口香醇!
他点了点头,不吝夸奖道:“不错,已经具备几分高度酒的基础了。如果他们再琢磨下去,说不定这个月能酿出真正的高度酒。”
刘伯瘟见他满不在乎,顿时急的跺了跺脚,道:“杨兄弟,你怎么还有心思点评这个?你想想啊,这可不是好事……”
“一旦被他们模仿出来,咱们岂不是有了竞争?”
“那时候再想卖高价,那时候再想被抢购,肯定不可能了啊,商贾们会去买别家的酒。”
对于刘伯瘟的担心,杨一笑却胸有成竹。
他慢悠悠的放下酒端子,顺手拿起毛笔再次写字,一边写,一边道:“酒这东西,天下皆可酿,虽然咱们弄的是蒸馏酒,但是这东西算不上特殊。”
“生产工序总共就那么几步,经验老道的酒坊肯定能琢磨出来。”
“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没打算做独门生意。还是刚才那句话,酒这东西天下皆可酿。”
刘伯瘟道:“但是这样一来,杨兄弟你挣的少了啊。眼下这种争相抢购的局面,将来怕是再也不可能见到……”
杨一笑哈哈大笑,顺手把一个竹筒上的诗句写完,随即他放下毛笔,目光悠悠看向外面,大有深意的道:“你也许不敢相信,那时候他们争抢的更凶。”
刘伯瘟明显一怔,愕然道:“争抢更凶?怎么可能?商贾们不傻,凭什么花高价买你的酒?自古商人逐利,他们可不会和你讲交情。”
杨一笑淡淡而笑,语气笃定十足。道:“你说的对,自古商人逐利,恰恰,我这里有大利。”
他说着微微一停,紧跟着再次开口,又道:“酒这东西,固然天下皆可酿,但是刘兄你不妨想想,酒和酒的感觉一样吗?”
“哪怕酒的味道相同,但是饮酒的感觉不同。”
“有名,和无名,名酒,非名酒,不是一个概念。”
“比如我的青竹酒,如今已经打响名声,所有人都知道,这种酒的竹筒上有诗文。”
“文人雅兴,饮酒作诗,青竹酒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不仅仅是美酒佳酿。”
刘伯瘟忍不住反驳道:“你说的虽有道理,但是别人可以模仿,只要找上几个会写诗的文人,同样也可以效仿你的办法……”
杨一笑哈哈大笑,道:“那样更好,我巴不得有人效仿。”
“为什么?”刘伯瘟有些不解。
杨一笑目光悠悠,语气淡然的道:“因为他们越是效仿,越能推高我的青竹酒。刘兄你记住一点,声望是众人捧出来的,人越多,名越大。”
刘伯瘟是个精明人,不由陷入沉思中。
渐渐的,这货的眼睛开始放光。
他终于想明白了,以后杨一笑卖的是名酒。
大家都有蒸馏酒,泾县青竹最出名,而这个‘名’,恰恰能让人心甘情愿的掏钱。
文人附庸风雅,权贵攀比奢华,你喝的是普通蒸馏酒,我喝的是泾县青竹酒,哼哼,你有什么资格和我比。
这种追捧名酒的心理,又让青竹酒更加出名,越是出名,越受追捧。
所以,商贾逐利还是会抢购杨一笑的酒。
这意味着,挣得更多。
杨一笑忽然起身,顺手把毛笔递给刘伯瘟,道:“我写了一个早晨,手腕有些酸疼,老规矩,剩下的竹筒由你写……”
刘伯瘟顿时愁眉苦脸,悻悻然接过了毛笔,不情不愿的道:“这种重复写诗的琐碎小活,你雇佣几个学童就行了嘛。”
杨一笑哈哈大笑,装作听不出他的抱怨,道:“谁叫你老兄的书法好呢?我捡到你真是捡了个宝。”
“又会搞宣传,又会写诗文。”
“一个人当成好几个人用,每天只需要供你三顿酒,哈哈,赚大了。”
刘伯瘟翻了个白眼,提着毛笔开始写诗。
杨一笑却背着手,溜溜达达往外走,刘伯瘟看了他一眼,小声问了一句道:“又要去机密作坊?搞你所谓的神药?”
杨一笑点了点头,语气悠悠然出门,道:“那才是重中之重,将来我要靠着起家。”
起家!
这个字眼让刘伯瘟的眼神一闪。
眼下朝廷日薄西山,天下各地流民四起,杨一笑说他要起家,起的会是什么家?
“杨兄弟,你莫不是想要涿鹿中原么?”
刘伯瘟望着杨一笑背影,喃喃轻声的自言自语一句。
起家!
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