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捉蟊贼
至于自己准备在下学期一鸣惊人的事,丛明没有和丛凌云提及,因为即便现在说了他也不会相信的。
还是到时候用事实说话比较好。
雁归湖虽然不大,但丛明一圈跑下来还是足足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还好,早市一直到8点半才散,他还有充足的时间买菜、吃早餐。
看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早市,丛明不动声色的把自己带来的50块钱都塞进了手套里。
在使用现金消费的年代,小偷小摸屡见不鲜,尤其是早市这种人流密集的地方。
即便反扒民警再多、再敬业,早市里的扒手也没办法完全杜绝。
“我的钱丢了”和“快抓小偷啊”的呼叫声依然不绝于耳。
虽然带的钱不多,但丛明也不想成为倒霉蛋儿。
一碗豆腐脑、一笼牛肉烧麦,外加一个茶叶蛋,解决了早餐之后,丛明又买了两斤排骨、两斤牛肉,以及几样新鲜的蔬菜便准备打道回府。
“小偷!”
丛明的眼睛融合了摄像头之后,看东西愈发的清晰。
这不,在人群之中一眼就看到在酱菜摊位前,有一个戴着口罩的中年人用左手上的一捆芹菜做掩护,右手正在用刀片划开一个女人的口袋,眼见就要得手了。
本来丛明是打算视而不见的,毕竟自己只是个高中生,抓小偷的事不归他管,他也管不了。
毕竟这个时候的小偷太多了,搞不好还可能会引火烧身。
可当他仔细看了看那个女人相貌的时候,就把几个袋子都腾到左手,再把帽檐往下拉了拉,脖套向上扯了扯。
最后将兜里的一串钥匙握在右手里,露出了几个尖,形成了简易版的指虎。
而此时,那个小偷已经将老阿姨的口袋彻底划开了,两根手指也已经夹住口袋里的一沓钱。
距离他彻底得手只差0.01秒的时间。
“嘭!”
“啊!”
电光石火之间,这个小偷的左脸便狠狠的遭受了一记重击,疼痛值瞬间超过了12级,进而站立不稳轰然倒地。
在人来人往热闹的早市,这样的变故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
包括近在咫尺的那位女人,也被吓得惊叫连连。
“这个人是小偷,兰姨,我是小明,你的口袋被这个家伙用刀片划开了!”
没错,这位受害者正是他的邻居谢美兰,也是丛明最终决定出手的原因所在。
“哎呀!真的被划开了,我的这件羽绒服可是新买的!”
地上的那个小偷原本想起身逃跑的,不料丛明照着他的裆部又狠狠的补了一脚。
“啊!”
杀猪般的惨叫过后,这个家伙便卷曲着身体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
虽然表面上丛明是个18岁的高中生,但灵魂却是48岁的中年大叔,所以在决定出手之前就想好了后续的进程。
此时的他背靠酱菜摊位环视四周,免得被这个小偷的同伙偷袭。
同时开始发动群众——
“大家都看看,有没有丢钱的,有没有钱包和衣服口袋被刀片划开的,都是这个小偷干的!往外走的大爷大娘看到市场管理员说一声,方便的话再帮忙报个警!”
其实老年人还是正义感比较强的群体,在这个小偷被抓现行的情况下也是围了上来。
恰巧,人群中还真有一位大爷和两位大娘被划破了口袋丢了钱。
喊着叫着要小偷把钱拿出来。
瞅准时机,丛明便拉着谢美兰挤出了人群,并顺手把她手里的几个袋子都接到了自己的手上。
后续的事情不用他管了,如果不尽早脚底抹油,等警察来了轻易脱不了身。
“兰姨,您还要买什么吗?”
谢美兰摇摇头,“什么都不买了,本来就是在往回走,见酱菜那里人多,就过去凑了个热闹,结果就被小偷给盯上了,小明,今天太谢谢你了,不然我兜里揣着的200多块钱就得让小偷给偷去啦!”
“您别和我客气,从小您可没少照顾我,在我心里您和我妈差不多!”
一句话把谢美兰说得心里暖呼呼的,忍不住扭头看了丛明两眼。
“你总来早市吗?怎么以前没见过你呢?”
“说来也是咱们娘俩有缘分,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自己上早市,结果就看见小偷了,原本我也没打算多管闲事,谁知发现被偷的人是您,那我必须得往前冲啊!”
“还真是,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千万别冲动,自己安全才重要!”
“您说得对,我记住了!”
谢美兰听了又满意的看了一眼丛明,感觉这孩子过了一个年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变得愈发的招人喜欢。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丛明礼貌的将谢美兰送到了家。
“小明早上吃饭了吗?在兰姨家随便吃点吧,小慧,小明来了你没看见吗?都不知道打个招呼啊?”
两个人进门的时候,吴敏慧正穿了身棉睡衣从卫生间出来,看见丛明和自己老妈一起进来多少也有些奇怪。
不过因为不太待见丛明,自己也头没梳脸没洗,就一扭头进了自己的房间,连声也没吱。
“现在对爷爱搭不理,以后爷让你高攀不起!”
对于吴敏慧,丛明也不太感冒,因为这丫头太自以为是,毛病还特别多。
于是就说自己在早市上吃过饭了,和谢美兰道别后回了家。
上午,他将物理教材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
以往肯定是和看天书没有区别,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体内麒麟9999S芯片的加持,各个知识点都能做到融会贯通。
而且在翻看的同时,他也对物理书进行了扫描,以后如果有必要,就可以在脑海中直接翻看。
中午的时候,丛明给自己炖了番茄牛肉,美美的饱餐了一顿。
午睡后本来想立即开始了抄书大计的,但鉴于自己的头脑因为麒麟9999S芯片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丛明就不打算再简单的复制粘贴了。
而是决定先把《玉米》的原着通读几遍,再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进行二次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