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 第16章 萧何月下追韩信

第16章 萧何月下追韩信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元年(前206年)四月,天下分封已定,各路诸侯于戏下会盟之后,开始陆续返回封地,张良亦决定继续辅佐韩王成重塑韩国,因而向刘邦告辞,刘邦虽然不舍,却也不好强迫,便赐其金百镒、珠二斗。

张良接受了刘邦的馈赠,但转手便将这些财物全部赠给了项伯,希望他能劝说项羽将汉中郡也封给刘邦,并称只有这样刘邦这个汉王才算名正言顺,更何况此时郦商已经攻克汉中。

项伯于是便去劝说项羽,项羽虽然心中不喜,但鉴于刘邦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汉中,便也点头答应了下来。于是,刘邦得以掌控汉中郡、巴郡、蜀郡三郡之地。

刘邦虽然心中不忿,但在诸侯各自归国的情况下,他也不得不考虑入蜀之事。而在此之前,为了提振士气和收拢人心,刘邦决定对西进灭秦以来的有功之臣予以奖赏,于是樊哙、周勃、曹参、夏侯婴、陈豨、靳歙、周緤等十余位或多次先登、或斩杀秦军甚众的将领被赐爵为侯,萧何也因长期坐镇后方梳理政务有功,被刘邦任命为丞相。

封赏完毕,刘邦开始率军南下封地,而项羽为了防止刘邦不服分封,只允许刘邦率领三万人南下,刘邦无奈只得挑选了三万精兵,遣散了其他军队。

张良一路相随至褒中(今汉中勉县褒城镇一带),在此向刘邦告别,表示自己要就此返回韩国,辅佐韩王韩成。

临别之际,张良见一路行来,沿途多是悬崖峭壁,往往只有栈道可走,便对刘邦说道,“汉王何不烧毁栈道,如此即可表明再无东顾之意,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还可防备他人尾随袭击。”

刘邦认为张良言之有理,当即采纳了他的意见,派人烧毁沿途栈道,接着便上前握着张良的手说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先生也要多保重才是”。

两人依依惜别之后,刘邦继续南下南郑,张良则启程向东,沿汉水一路东行,前往韩国辅佐韩成。

张良不知道的是,就在他送刘邦南下汉中之时,范增得知项羽又将汉中郡封给了刘邦,连忙进谏道,“刘邦求取汉中,可见其贼心不死,虽说其北出之路已被堵死,却不得不防其东出南阳。南阳一带乃是韩国故地,而韩成、张良又与刘邦来往甚密,一旦使其东出,必成大患”。

项羽听罢,也顿觉后悔,不过事已至此,自然也不好反悔,思来想去,项羽还是觉得将南阳、颍川两郡掌握在自己手中方才安心。

当时,南阳郡虽然并未分封诸侯王,但却被刘邦实际占领,因此韩王韩成受封的颍川郡便成为了阻止刘邦东出的关键。于是,项羽便以韩成没有军功和张良从属汉王刘邦为由,不许韩王韩成返回封地,而是强行要求其跟随自己前往西楚,韩王成无力反抗,只能被迫跟随。

项羽在率兵返回西楚的同时,便派人先行一步,将义帝熊心迁往了当时还是南蛮之地的郴地(今湖南郴州)。熊心虽然不甘心,但也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辖制项羽,只得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但其麾下大臣却因多出自楚地,不愿远离故乡,故而拖拖拉拉不肯速迁。

当项羽已经快抵达彭城之时,得知仍有不少大臣赖在彭城不走,一怒之下便暗令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在义帝熊心的迁徙队伍途经他们封地之时,将其处死。后因截杀没有成功,项羽又派英布沿途追杀义帝熊心。

张良返回韩国后,得知韩王韩成已被项羽挟持至彭城,担心韩王有失,也连忙尾随而去。

项羽虽然只许刘邦率兵三万南下,但当刘邦踏上南下汉中之路后,却有不少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自愿跟随者,纷纷投入了刘邦麾下,前后多达数万之众,其中既有此前背叛刘邦,后成为赵将的雍齿,也有在项羽麾下郁郁不得志的郎中韩信。

韩信本是东海郡淮阴县人,少年时便自视甚高、志向远大。不过,由于家中贫困,而韩信又不事生产,整天在外蹭吃蹭喝,故而被乡邻所瞧不起,从这一点来讲,甚至还不如早年的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在项梁于率军渡过淮河北上时,韩信便也仗剑离开家乡,投入了项梁军中,虽然先后随着项梁南征北战,但却始终默默无闻。项梁战死定陶后,韩信便又归入项羽麾下,虽被任命为郎中,却仍然不得重用,韩信曾多次给项羽献计,但皆未被采纳。

项羽分封、诸侯会盟之时,韩信听说了刘邦的事迹,认为刘邦应该有雄才大略,而且身边人才济济,想必是个知人善用之人,于是便趁诸侯各自归国之机投效了过来。不过,由于刚刚投效的原因,韩信并未获得面见刘邦的机会,而只是被任命为了连敖,负责管理仓库。

就这样,韩信一路跟着刘邦的队伍南下,结果不久韩信便因犯罪被判处了死刑,要与其他十余人一起被处斩。

就在韩信即将被杀之时,突然见到夏侯婴从旁路过,连忙喊道,“汉王难道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何要杀掉壮士。”

夏侯婴闻言,便制止了士兵的行刑,上前仔细查看,见韩信果然有些不同凡响,便上前亲自解绑,将其拉到一旁仔细盘问,一番交谈下来,感觉韩信此人的确拥有大才,而且犯的罪也不算太大,便跑去见刘邦,求情的同时也向其推荐了韩信。

对于夏侯婴等一帮老弟兄,刘邦还是十分信任的,而且韩信所犯之罪的确不大,刘邦便赦免了其死罪,并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大军的粮草。韩信在任上倒是恪尽职守,将大军粮草管理的井井有条,但也仅此而已,并未表现出有什么大才的潜质,刘邦便也渐渐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当时,萧何作为刘邦的左膀右臂,主要负责后勤管理事务,乃是韩信的顶头上司。苦无施展才能的地方,又不甘心碌碌无为的韩信,便只能通过向萧何展露才能,希望通过萧何取得刘邦的重视。萧何经过长期与韩信的接触,也看出韩信不是常人,便也跑去向刘邦推荐,但仍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辗转两个多月,刘邦终于率领大军终于走出了重重山谷,来到了汉中郡的治所南郑县,就此打算在南郑安顿下来,积蓄力量再图后事。

虽然刘邦入蜀之时,解散了大部分征召的新军,只率领了三万多嫡系军队南下,但由于这些将士大多来自于楚地,他们并不愿意长期离开家园,再加上两个月来的艰苦跋涉,便让很多人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南下途中,由于道路难行且栈道已毁,这些人还无法逃跑,如今到了南郑,向东便可经汉水一路进入楚地,于是不少将士开始偷偷逃亡。

一天,韩信见萧何等人多次推荐,刘邦仍然不对自己予以重用,心灰意冷之下,便也趁夜逃离了军营,打算另投明主。萧何得知消息,立即放下手中尚未处理完的公务,也来不及向刘邦禀报,便连忙带人策马去追。

刘邦不是不知道这些天来将士的逃亡,他虽然也恼火,但对此却也无可奈何,直到军吏前来禀报萧何逃亡,刘邦这才大怒,立即派人前去寻找。

两天之后,终于将韩信劝回来的萧何,回到军营后便立即跑去见刘邦,刘邦得知萧何回来,那是即高兴又生气,见了面便劈头盖脸的骂道,“你不是跑了么?又回来干什么?”

萧何连忙解释道,“我哪里是逃跑啊,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刘邦哪里肯信,便问,“你去追谁了?”

萧何回道,“韩信呗。”

听到这个名字,刘邦想了想,终于想了起来,没好气的说道,“各级将领跑了几十个人,你都没有去追,韩信不过一个小小的管粮官,你去追他?”

萧何说道,“诸将易得,国士难寻,这韩信可是真正的无双国士啊。如果你只打算做个汉中王,韩信这种人当然用不上,但是如果想要争夺天下,韩信这种人就绝对不能错过,除了他也没有可以商议对策的人了。就看你怎么选了。”

刘邦听罢,没好气的道,“我当然打算东出了,哪能一直憋在这个地方。”

萧何便上前说道,“如果您真的志在天下,那就一定要留下韩信,不过您只有重用于他,他才会留下;如果不对他予以重用,他还是会跑掉的。”

刘邦看了萧何一眼,说道,“看在你的面子上,就让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摇了摇头,说道,“虽说将军这个职位不低,但恐怕还是无法让韩信留下来。”

这下刘邦倒是有些吃惊了,狐疑的问道,“难不成让他做大将军?”

萧何连忙道,“如果真让他做大将军,那么他必然留下来”,顿了一顿,萧何又看着刘邦说道,“大王您一向傲慢无礼,如果随意就任命他为大将,恐怕他还是会跑。如果您真心想要拜他为大将军,还是应该郑重一些,选个好日子,搭设拜将台,然后事先斋戒沐浴,严格按照拜将的礼仪那样才行。”

见萧何说的郑重,不像是在开玩笑,刘邦也正色了起来,对着萧何说道,“我倒不是信不过你,只是任命大将军不是小事,至少也应该先让我见识见识他的才能吧。”

萧何见刘邦已经松口,便笑着道,“这有何难,我将他找来,你考他一考便是。”

说罢,萧何走了出去,将在外等候的韩信带了进去,然后三人就此坐而论兵,从用兵之事谈论到天下大势,这一谈便是整整一天。

一番交谈下来,刘邦这才意识到韩信果然有大才,当场表示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并立即命人搭建拜将台和铸造大将军印。汉军将士们听说刘邦要拜大将军,一时间也是众说纷纭,尤其是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更是纷纷认为自己便是大将军的不二人选。

之后,刘邦按照萧何的建议,郑重斋戒沐浴,数日之后正式举行拜将仪式,将大将军印郑重的交到了韩信手中,而当汉军将士们看到登上拜将台的是一个没几个人见过的新面孔后,一时间全都被惊掉了下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