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贯高刺驾
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汉七年(前200年)正月,匈奴撤军以后,刘邦封兄长刘喜为代王,命其前往代地就封,负责镇守代地、防备匈奴。之后,刘邦命樊哙率军留守代地,防止匈奴毁约再度南下,待到刘喜就封后再率兵撤回,自己则亲率大军先行一步,绕道赵国南下撤军。
途经广武时,刘邦下令赦免了此前因为劝阻出兵而被囚禁的刘敬,郑重向其道歉说,“我因没有听取您的意见,以致在平城遭到围困。我已经将前面那十几批说匈奴可以攻打的人都斩首了”,并下诏赏赐刘敬食邑二千户,封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刘邦早年与张耳交好,曾多次前往外黄拜访张耳,因此张耳之子张敖早年便与刘邦相识,对刘邦执子侄礼。汉五年(前202年)七月,就在刘邦称帝建国半年以后,赵王张耳病故,其子张敖继承赵王之位。
无论是出于如今的君臣关系,还是早年的叔侄关系,张敖都没有理由对刘邦避而不见。因此,在得知刘邦途经赵国南下时,赵王张敖便连忙带人前去迎驾,刘邦则在张敖的邀请下,前往邯郸稍歇。
刘邦抵达邯郸后,赵王张敖脱去外衣、戴上袖套,一如早年在外黄时一样,以子侄之礼亲自侍奉刘邦的饮食。
然而,刘邦由于刚刚遭逢大难,心情本就不好,沿途却又无处发泄,还得安抚下属,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如今见到自己的晚辈,又见其如此谦卑,反而找到了发泄怒火的渠道。即便是张敖服侍的再如何周到,大喇喇坐在那里的刘邦,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呵斥辱骂不断。
张敖虽然不知道“白登之围”的具体细节,但也得到了汉军此次战事不利的消息,见刘邦心情不好,张敖不敢触其霉头,只能更加小心的在旁伺候。刘邦骂了一阵,见张敖始终谨守礼节、小心应对,时间久了也自觉无趣,这才起身拂袖而去。
刘邦虽然表现的十分傲慢无礼,但张敖作为臣子和后辈,也不好多说什么,本打算就此忍了,但一直在旁陪坐的赵国相国贯高和臣子赵午等人却忍不了。
贯高、赵午等人早年便是张耳的门客,一直都对张耳父子十分敬重,而赵王张敖也因他们常年辅佐父亲,即使继承了诸侯王之位,仍然对他们十分礼遇,这让贯高等人深受感动。
几个老头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却仍然秉持着“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政治觉悟,如今见到少主张敖受辱,他们如何忍得下这口气。只不过碍于刘邦皇帝的身份,为了不使张敖受到牵连,这才没有当场发作。
待到刘邦离开,早已忍受多时的贯高、赵午等人立即起身,围拢在了张敖身边,义愤填膺的说道,“大王何必如此懦弱!”
更有人直接上前说道,“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大王您侍奉陛下如此恭敬,但他哪有一点当皇帝的样子,不如让我们替您杀了他算了。”
张敖见几人越说越不像话,连忙阻止道,“这么大逆不道的话你们也敢说?况且先父曾经亡国,正是依赖陛下才得以复国,如今又恩泽子孙,这都是陛下的功劳。现在不过骂我几句,我难道就要弑君吗?你们不用再说了。”
贯高、赵午等人还待再劝,赵王张敖却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想再听,贯高等人无奈,只得躬身退了出去。
张敖虽然没有采纳贯高等人的意见,但对于将主上尊严看的比自己性命还要重要的他们而言,又岂会就此善罢甘休。
数日后,贯高、赵午几人再度聚在一起,私下商议道,“这是我们冒失了。大王有仁厚长者风范,不愿背负恩德。正所谓‘主辱臣死’,如今皇帝侮辱我王,我们杀了皇帝就是,为何还要牵连到我王呢?如果事情成功了,功劳归我王所有;如果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罪责就是了。”
几人计议已定,便各自暗中准备了起来。
不过,刘邦并未给贯高等人刺杀的机会,在邯郸简单停歇之后,刘邦便率军返回了洛阳。
汉八年十二月(前199年1月),就在刘邦刚刚抵达洛阳后不久,叛逃匈奴的韩王信在得知樊哙已经率军撤走后,再度联合匈奴部落南下进攻代国。
刚刚就封代地,根本没有什么才能的代王刘喜,得知匈奴大军南下,竟然没有做丝毫抵抗,便弃国逃回了洛阳。见到兄长如此无能,刘邦一怒之下将其贬为了合阳侯,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代王,因刘如意年幼,刘邦又拜陈豨为代国代丞相兼任巨鹿郡郡守,督统赵、代两国边境军队防备匈奴。
陈豨乃战国末年魏国宛朐县人,刘邦在奉命西征时,陈豨率领五百人,于宛朐县归附刘邦,此后跟随刘邦西入关中,多次立下战功。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时,陈豨与樊哙、周勃等元从功臣一起封侯,乃是刘邦麾下最早封侯的一批将领。
韩信灭魏之后,向刘邦请求援兵攻打代国,刘邦派张耳率三万军队增援韩信,陈豨则以游击将军的身份率领一军归入韩信麾下,此后跟随韩信伐代破赵,又东攻齐国,刘邦称帝建国后,陈豨又参与了平定燕王臧荼的战争,因功被封为阳夏侯。
作为刘邦麾下的泗砀元从嫡系将领,陈豨可谓忠心耿耿,战功卓着,而且统兵能力极为出色。正因如此,被匈奴和韩王信频繁南下劫掠搞得头疼不已的刘邦,才放心将代、赵两国的军队交给他。
陈豨在谒见刘邦领受印信之后,由于曾经在韩信麾下作战的缘故,在前往代地就任前,便又前去拜见了韩信,依礼向其辞行。韩信虽然看不起樊哙等人,但对于曾经的旧部还是比较看重的,两人相谈甚久,直到天色已晚,陈豨这才离开。
陈豨坐镇代地之后,匈奴虽然依旧时常南下侵扰,但有陈豨统率军队抵御,总算使得匈奴再也无法突破边防深入内地。见此情形,刘邦总算是松了口气,不必再为战事发愁。不过边境长期的摩擦,却让朝廷负担加重了不少,对于刚刚立国,经济尚未恢复的汉朝来说,这又是一件让刘邦头疼的事情。
汉八年(前199年)二月,刘邦听闻长安未央宫和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等建筑已经营建完成,于是亲往关中查看,发现建筑全都十分壮丽,想到如今朝廷财政紧张,便有些生气的说道,“天下初定,百姓困苦,成败尚未可知,为何修建如此壮丽的宫殿!”
萧何回答道,“正是因为天下还未完全平定,才应该抓紧修建宫室,天子代表着全国的尊严与权力,宫室不壮丽就不能显示权威。何况,如今修建完毕,后世便不必再行扩建了。”
刘邦听了这番解释,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于是下令将都城从栎阳迁至长安,并命丞相萧何以下文武官员全都将办公场所自洛阳迁往长安,淮阴侯韩信也被迁至长安。
当初决定迁都长安,部分官员本就不太支持,如今正式迁都,难免拖拖拉拉,以致前后耗时两月,仍有部分官员没有前往长安。为了督促迁都工作,刘邦于同年四月东巡洛阳。
这时,代地再次传来消息,又有匈奴部落南下劫掠。朝廷财政本就紧张,为了应付迁都便已是捉襟见肘,如今听到边塞战事又起,刘邦简直一个头两个大。
一日,刘敬前来拜见,刘邦趁机询问对策,刘敬回复道,“天下刚刚平定,士兵们早已被连绵战争搞的疲惫不堪,而冒顿单于坐拥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很难用武力予以制服;冒顿弑父自立,却将父亲的许多姬妾留在身边,如今又兵强马壮,想要用仁义道德来说服他,也不太可能。因此,臣认为只有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才能化解匈奴的威胁,只是担心陛下不能做到。”
刘邦问道,“只要事情真的可行,有什么不能做的?只是该怎么做而已。”
刘敬于是建议道,“陛下如果能将大公主嫁给冒顿作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冒顿知道这是陛下的女儿,一定会将大公主作为正妻,生下的儿子也必定是太子,并将君位交给他。为何如此?因为匈奴穷困,必然贪图我朝的丰厚财礼罢了。陛下只需用一些多余的钱财来赏赐匈奴,顺便派能言善辩之人以礼节来开导他便可以了。
如此一来,冒顿在位,便是我朝的女婿;如果他死了,陛下的外孙就是匈奴君主。哪有外孙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呢?如此即便不用军队也可让匈奴逐渐臣服了。如果陛下不舍得派公主去,而让皇族女子或者其他女子假冒公主,一旦被探知,恐怕就难以被立为正妻,反而没有这些好处了。”
刘邦沉吟良久,认为此计确实可行,便采纳了刘敬的意见,想将鲁元公主送去匈奴。然而,此时的吕雉虽然贵为皇后,但相较于后宫成群的美女,却早已不得宠爱,甚至一年到头连刘邦的面都难得一见,如今她唯一的寄托便是一双儿女,又岂肯让女儿远嫁。
当刘邦将决定告知吕雉,吕雉立即哭诉道,“我只有太子和一个女儿,怎么忍心把她抛掉远嫁匈奴去!”
面对吕后的哀求,刘邦也无可奈何,只得找了个宫女,以大公主的名义远嫁匈奴,并派刘敬出使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虽然成功阻止刘邦将女儿远嫁,但经过此事的吕雉还是后怕不已,为了防止此后再有什么变故,何况女儿确实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吕雉干脆于同年将女儿嫁给了赵王张敖为王后。
在刘敬的努力和汉朝的金钱攻势下,冒顿单于同意与汉朝议和,双方约定“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两国约为兄弟之国,汉匈关系因此得以缓解。
在出使匈奴促成议和的同时,刘敬还趁此机会,对于匈奴的部落分布和兵力部署进行了一番打探,从匈奴归来之后,刘敬向刘邦进言道,“匈奴在河套地区的白羊、楼烦两个部落,离长安最近不过七百里路,轻装骑兵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刚刚经过战争还很凋敝,人丁稀少,而土地肥沃,可以大大加以充实。
秦末诸侯并起,若不是有齐国的田氏各族以及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参加,义军很难兴盛起来。如今陛下虽然把都城建在关中,但却缺少人口。北边靠近匈奴敌寇,东边又有六国的旧贵族,若是这些宗族势力太强,一旦有什么变故,陛下难以高枕无忧。
臣以为,陛下可把齐国的田氏各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以及各地豪门名家都迁移到关中居住。如此,若是国内平安无事,可用以防备匈奴;若所封诸侯王有所异动,也能率领他们东进讨伐。此乃加强中央权力而削弱地方势力之方略。”
刘邦采纳了刘敬的意见,按照刘敬的建议,下令将齐国田氏和楚国昭氏、屈氏、景氏,六国贵族后裔,以及各地豪门名家等十余万人口迁入关中。
自从汉匈议和后,边境战事缓解,汉朝终于得以休养生息。
汉八年(前200年)冬,经过半年的休养生息后,为了彻底消灭仍然留在境内,到处打家劫舍的韩王信残部,刘邦亲自率军,深入恒山郡,于东垣县彻底剿灭叛军残部。
之后,刘邦自东垣撤军南下,再度路过赵国,由于上次挨了骂,赵王张敖这次表现的更为殷勤,不仅早早率人北上赵国边境迎接,而且还进献了一位赵地美女侍寝。刘邦这次出征大获全胜,心情自然大好,再加上收此大礼,自然不会再为难张敖。
数日之后,刘邦率兵来到邯郸郡的柏人县,赵相贯高等人见刘邦毫无防备,遂决定趁机刺杀刘邦于此,于是埋伏刺客于柏人县馆舍壁中,邀请刘邦在此留宿。
然而,由于几人表现的太过殷切,再加上神色不太自然,顿时让刘邦心中警钟大作,遂以“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太吉利为由,并未选择留宿,便急匆匆的继续率军南下了。
为了防止遭遇不测,刘邦不仅没有在赵地予以停歇,就连张敖进献的美女也扔在了赵地,而不敢留在身边。
不过,刘邦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几日的相处,竟然让赵美人怀了身孕。对于贯高等人刺杀行动毫不知情的张敖,为了以示清白,既不敢再将赵美人留在宫中,也不敢有所怠慢,只好另行修建别宫予以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