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卫子夫
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史记·外戚世家》
建元新政改革的夭折,让汉武帝意识到,此时黄老道家思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治国的指导思想,历经汉初数十年的发展,依托黄老道家思想而诞生和崛起的军功列侯、宗室贵戚、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已经将之视为了维系自身利益而共同拥护的理念,再加上历经文帝、景帝两朝的窦太后的支持,仅凭自己一个刚刚即位的皇帝,根本无力撼动这么庞大的一个反对集团。
虽然失败并没有浇灭汉武帝改革的决心,但面对庞大的守旧派,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颇感无力。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动荡,威胁到自己尚未稳固的皇位,在母亲和馆陶公主的劝说下,他只能暂时搁置改革事务,选择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虽然此后汉武帝又先后将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人东方朔、吴人枚皋等人提拔进了宫廷,但窦太后见汉武帝整日不是微服出行游玩,就是带着人外出狩猎,似乎彻底收起了改革的念头,没有其他出格之举,而且这些人全都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官职普遍较低且无实权,难以对朝政构成威胁,便也由他去了。
汉武帝刚刚即位,尚未树立起自己的统治权威,便贸然推行改革,结果非但没有取得成功,反而将外廷官员几乎全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鉴于当时外廷官员多为窦太后一党,汉武帝即使有事,也不敢与他们商议,而只能与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那些文学侍从私下商议,虽然这些人多以文学见长,但其中也不乏对朝政有独到见解者,恐怕窦太后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被她忽略之人,便是后来“内朝廷”的雏形。
建元二年(前139年)三月的一天,汉武帝刘彻再度微服出巡,前往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灾。回宫的路上,一路行来有些疲累的汉武帝,便顺道前往了距离不远的平阳侯府,探望姐姐平阳公主,顺便在她家中歇歇脚。
平阳公主是刘彻的胞姐,汉朝时期一般以公主的食邑或夫家封邑的所在地称呼公主,平阳公主的食邑乃是阳信县,故初称阳信公主,后因嫁给了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故又被称为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之后,平阳公主被尊为了长公主。
西汉立国之初,平阳侯一脉也算极为显贵,开国功臣曹参自不必多说,凭借战功位列开国功臣第二、武将第一,即便是第二代平阳侯曹窋,也曾在吕后执政时官至御史大夫。
然而,随着文帝、景帝两朝对开国功侯的排斥打压。从第三代平阳侯曹奇开始,平阳侯一脉便再也没有人能入朝为官,与其他功侯家族一样,除了仍然拥有多达万余户的食邑之外,平阳侯一脉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渐没落。
在平阳公主看来,当年馆陶公主刘嫖凭借着给弟弟汉景帝进献美女,再加上窦太后的宠爱,便能使得堂邑侯一脉迅速显贵。如今,汉武帝刘彻也是自己的弟弟,而自己同样很受母亲王太后的宠爱,那么自己为何不像姑姑刘嫖那样,通过向弟弟进献美女,从而让平阳侯一脉重塑荣光呢?
为此,平阳公主购买了大量良家女子养在家中,平日里教习歌舞礼仪,准备伺机向弟弟刘彻进献。
平阳公主的想法固然很美好,但她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后性格的不同。当年,景帝的皇后薄氏因为无子无宠,在后宫之中整日谨小慎微,对于馆陶公主进献美女之事根本不敢过问。
然而,如今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虽然同样无子,但却依仗着窦太后的宠爱和母亲对汉武帝刘彻的扶立之功独霸后宫,而且极为善妒的她根本不允许其他女子接近汉武帝,所以平阳公主即便进献美女,恐怕想要接近汉武帝都十分困难,就更别说获宠了。因此,平阳公主此举非但对提升平阳侯府的权势地位没有帮助,反而极可能会触怒陈皇后。
汉武帝即位以后,念及馆陶公主对自己的拥立之功,遵从窦太后的姓,将其尊称为窦太主,并准许她享有在驰道(御道)行走的特权。然而,窦太后却以拥立刘彻之功自居,求情无厌的她,时常向汉武帝刘彻提出各种要求,而皇后陈阿娇又极为骄纵。久而久之,导致汉武帝对这一对母女日渐反感,对于两人日渐冷淡疏远。
太后王娡在意识到这种情况后,劝说汉武帝道,“你刚刚即位,大臣们还没有完全服从,你如今已经因为修建明堂、推行改革,惹恼了太皇太后,现在又忤逆大长公主,这怎么能行?”
意识到自己还要依仗馆陶公主来缓和自己与窦太后的关系,帮助自己稳固皇位,汉武帝这才不得不改变态度,重新善待馆陶公主和陈皇后。
平阳公主虽然早已嫁人,但出身皇室的她,又岂能没有一点政治觉悟。眼见以窦太后和馆陶公主在朝堂的影响力,就连身为皇帝的刘彻都得退让三分,心想自己要是因为进献美女得罪了陈皇后,别说为夫家谋取利益了,恐怕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得罪窦太后一脉而遭受到打压。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平阳公主虽然在府中养着大量美女,却迟迟没有敢向刘彻进献,只能等待合适的时机。而当平阳公主得知刘彻前来拜访时,立即便意识到了这是进献美女、讨好弟弟的一个好机会。
为此,当得知汉武帝已经来到府外之后,平阳公主立即带领阖府上下,十分隆重地将汉武帝刘彻迎入了府中。之后,平阳公主在陪弟弟闲聊的同时,又亲自挑选了十几个容貌极美的女子,命人替她们精心打扮一番后,让她们上前拜见汉武帝。
平阳公主一面陪着弟弟闲聊,一面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刘彻的神情,试图看出弟弟对哪个女子有意。然而,汉武帝只是微微扫视了一眼,便摆了摆手让她们退下,竟然一个也没有看中,平阳公主见状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叹了口气,而不敢表现出来,只好继续一边陪着弟弟谈笑,一边命人准备酒宴。
席间,平阳侯曹寿和平阳公主陪着汉武帝谈笑,待到酒过三巡,心知机会难得的平阳公主,不愿就此放弃,便又向汉武帝提议,让府中的歌女献歌助兴,汉武帝对此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平阳公主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多时的歌女们纷纷上前献唱助兴,刘彻原本对此并不在意,一边与姐姐谈笑,一边随意瞥了一眼一众歌女和舞女,然而就是这随意的一瞥,汉武帝的目光却立即被其中一人给牢牢吸引住了。
平阳公主一直在小心观察弟弟的神色,见到汉武帝神色变化,立即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弟弟看中的,正是府中的歌女卫子夫。
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人,虽然容貌秀丽,但却出身微寒,其父不祥,其母则在平阳侯府为仆。她的母亲在见到平阳公主大肆收养良家女后,为了让女儿也能混口饭吃,便将年少的卫子夫也带到了平阳侯府。
平阳公主见到卫子夫容貌出众,便将其留在了侯府之中,命人教习歌舞,卫子夫就此成为了平阳侯府的歌女,却不想今日竟然被汉武帝所看中。
平阳公主见到汉武帝对卫子夫颇为中意,待到卫子夫一曲唱罢,连忙让其上前拜见汉武帝,并让其陪侍在弟弟身边伺候,早已看破姐姐心思的刘彻,因为对于卫子夫确实颇有好感,便也没有拒绝。
片刻之后,刘彻起身更衣,平阳公主便命卫子夫跟去伺候,汉武帝遂在尚衣的轩车中初次临幸了卫子夫。
待到刘彻再度回到席间,平阳公主夫妇见其眉宇间尽是喜色,心中随之大定。心中畅快的汉武帝,陪着姐姐和姐夫又闲聊了一阵后,这才起身告辞,并命人赐给平阳公主黄金千斤,平阳公主则顺势奏请将卫子夫送入宫中,刘彻自然应允。
临别上车之时,平阳公主亲抚着卫子夫的背说,“随皇帝陛下去吧,在宫里好好照顾自己,将来若是富贵了,不要忘记我的引荐之功便好。”卫子夫点了点头,随即登车而去,跟随汉武帝返回了皇宫。
汉武帝虽然对卫子夫极为喜爱,但由于皇后陈阿娇长期无子,极为善妒的她根本不允许其他女子接近汉武帝,结果卫子夫入宫一年多,别说受到汉武帝宠爱了,就连想见汉武帝一眼都十分困难,久而久之,汉武帝便也忘记了她的存在。
直到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依照规定将宫中年迈体弱的宫人释放出宫,卫子夫这才得以再度见到汉武帝。
困居深宫一年多,虽然吃穿不愁,但由于孤苦无依,卫子夫心中早已充满了委屈,如今面对入宫一年多以来见到的唯一一个熟悉面孔,卫子夫顿时泪流满面,跑上前去哭着请求武帝释放她出宫回家。
汉武帝看着眼前已经哭成泪人的卫子夫,也是十分的心疼,上前擦去了卫子夫脸上的泪痕,表示自己会好好照顾她的。当夜,对卫子夫十分怜爱的汉武帝,便再一次临幸了卫子夫,没想到卫子夫竟然就此怀孕。
汉武帝成婚虽早,但却一直没有孩子,如今听说卫子夫怀孕,自然十分的高兴,卫子夫因此日渐受宠,并由此惠及家族,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卫青,便因为姐姐的关系被选入了建章宫当差。
卫青的出身极低。卫子夫的母亲卫媪与丈夫前后生有一子三女,即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孺、次女卫少儿和三女卫子夫。后来,卫媪进入平阳侯府为仆,又与在平阳侯府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这才生下了卫青。
由于生活艰苦,卫媪根本无力抚养这么多子女,便将卫青送到了生父郑季家中抚养,然而郑家从来没有将卫青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不仅郑家的子弟不将卫青看做兄弟,就连生父郑季也不将卫青视为己出,从小便让其放羊,当成奴仆一样使唤。卫青年纪稍长,因为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又回到了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家的骑奴。
卫子夫的怀孕,汉武帝虽然十分高兴,但皇后陈阿娇可就极为不满了,为此先后数次寻死觅活,然而此举只能让汉武帝对其愈加厌恶。
前面我们便已经说过,在汉朝,一个无子的皇后是无法长久保持自身地位稳固的。陈皇后嫁给汉武帝数年,始终无法怀孕生子,原本独霸后宫,尚未感觉到威胁,如今卫子夫的怀孕,却是实实在在的让她感受到了危机。
馆陶公主刘嫖也意识到了卫子夫对女儿的威胁,于是命人前去抓捕在建章宫当差的卫子夫,欲以卫青的性命警告卫子夫。卫青的同僚好友公孙敖听到消息后,急忙率领壮士赶去相救,这才使得卫青逃过一劫。
汉武帝闻讯大怒,刘嫖母子平日里骄纵也就罢了,却没想到如今竟然敢为了争宠而谋害他人,虽然碍于窦太后的庇护,汉武帝不敢把刘嫖母子怎么样,他只能通过对卫氏族人的赏赐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事后,汉武帝立即将卫子夫加封为了夫人,使其地位仅次于皇后,又将卫青提拔为了建章监、侍中,而且数日间连续赏赐卫青多达千金,卫子夫的长兄卫长君也被任命为侍中。与此同时,汉武帝又通过指婚的方式,将卫子夫的长姐卫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次姐卫少儿也被嫁给了开国功臣、曲逆侯陈平的曾孙詹事陈掌。
结果,不仅卫氏家族因此而迅速崛起,就连救过卫青的公孙敖都因此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