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重生八零之从小摊贩到大富翁 > 第174章 口音

第174章 口音

许强拿起之前的策划方案,没看多久便感到一阵头疼。

这方案太乱了,每一版方案的模板都不一样,只有具体的市场规划比较详细,其他的如人员安排之类的都太模糊了。

他看了几份后,找出自己的笔记本,翻到他从前做的方案模板,拿着模板去找林引珠反馈这个问题。

林引珠之前确实只注重实用,没注意形式上的问题。

如果市场部只有她一个人还好,要是招的人多了,新人想熟悉他们部门的工作就会很困难。

许强专业对口,还工作过这么多年,林引珠没有犹豫就说:“那以后就按照你的模板来写,你和芝兰沟通一下。”

她当初本就是只想参股,后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已硬着头皮来管理市场部。她本来就不是专业人士,如今有许强在,她乐的轻松。

要定模板就定,要改方案就改,一切向大公司看齐。

时间很快来到中午,林引珠带许强去食堂吃饭。

林引珠和杨芝兰点完饭站在一旁等许强。

许强的港城口音有些严重,普通话非常不标准,他瞧着一盘盘新奇的菜色,耐不住好奇问阿姨:“介是什么菜?”

两人蹩脚的说了好一会儿,他才点了三个菜:“要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许强等阿姨盛菜的时候,林引珠听到排在他后面的两个人在模仿许强的口音,还捂着嘴偷笑。

她不满地看着那两个人,质问道:“笑什么?什么事情这么好笑?说出来让大伙儿也乐乐呗。”

那两个人是销售部的,都认识林引珠,见林引珠一脸怒色,缩了缩脖子没敢再开口。

正好许强打好了菜,窗口空出来了,他们赶紧跑到窗口前去点菜,趁机躲开林引珠的视线。

许强听到了几人的对话,他对林引珠说:“谢谢林总维护我,不过没关系啦,他们想学就学,我普通话确实不太好。”

许强是真的不在意,他又不是第一天来内地,之前去京城电视台协商广告的事情时也没少被人嘲笑,他要是连这都接受不了,那他也不用干了,趁早回港城算了。

杨芝兰:“他们普通话也没好到哪儿去,您别放在心上。”

这话也是真的,只是大家都是一个省的,在厂里干活基本都是说方言。即便是经常外出跑业务的销售们说普通话,也会带点口音。

许强摆摆手:“没关系,没关系。”

许强工作能力很强,很快就熟悉了食品厂的业务,加上他对港城娱乐圈也足够熟悉,李仪的广告不日就要上映,他针对这事完善了之前的方案,让食品厂也能蹭上李仪的热度,打开粤省、港城的市场。

八十年代,港城和国外的市场营销手段远比国内先进,许强在林引珠的帮助下迅速了解了国内市场,做出的策划比林引珠的更契合食品厂现阶段的发展。

林引珠心安理得将事情都交给许强去办,偶尔在许强需要帮忙时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她也从许强那里学到很多,许强还特意带了几本市场营销的书分享给杨芝兰和林引珠,他还带了之前上课用的课本,不过都是英文,专业术语太多,林引珠和杨芝兰根本看不懂。

他看到办公室内有很多港城的财经报和娱乐报,还以为两人对港城的事情很感兴趣,便托人定期给他寄港城的报纸、杂志过来。

富兴食品厂一切顺利,辣椒酱作坊也顺利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

有一半已经被人订了,还有一半,小孙师傅决定到百货商店门口摆摊销售。

林奶奶主动请缨要去现场帮忙。

正好市场部的工作有许强分担,林引珠便休假陪林奶奶一起去摆摊。

辣椒酱沿用从前的名字,还叫祝氏辣椒酱,只是前缀多了“厨里”二字,“厨里”是小作坊的名字。

祝氏辣椒酱的名头吸引了一批老人上前围观。

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人开口询问:“这真是祝氏的辣椒酱?”

小孙师傅打开一瓶辣椒酱,从竹筒中拿出一根竹篾挖了一点辣椒酱递给老人:“您尝尝就知道了。”

老人伸出舌尖舔了舔,细细品味后点头:“是这个味儿,给我来两瓶。”

见他一下就买了两瓶,旁观的人也要来竹篾试吃。

他们未必记得祝氏辣椒酱的味道,也未必真的吃过祝氏辣椒酱,但不妨碍他们随大流试吃、购买这款辣椒酱。

这老人一身老领导范儿,大伙儿都相信他的品味。

一尝,这辣椒酱果然挺好吃,那就来一瓶吧。

老人接过辣椒酱还没走,见小孙师傅忙着招呼客人,他便走到林奶奶身边问:“大妹子,你们以后还在这儿卖辣椒酱不?下回吃完了我要再想买,来这儿能找着你们不?”

林奶奶目睹全程,知道这人真是祝氏辣椒酱的老顾客,对他也很有耐心。

旁边桌子摆满了辣椒酱,林奶奶随手拿起一瓶,指着上头的地址和电话给老人看:“不一定会来这儿摆摊,不过这上头有地址,您要还想买,就来这儿,或者打这个电话。”

“行!”

老人看了一眼地址,发现那一片都是居民楼,又问:“你们这辣椒酱送检了吗?安全有保障吗?”

“绝对有保障。”林奶奶回头喊,“引珠,那啥报告拿出来给这位老大哥看一眼。”

林引珠立马找出质检报告和工商营业执照给老人看:“你放心,我们的产品绝对合格,该有的证件也都有,你要是吃了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尽管来找我们。”

老人认真看完,说:“没想到你们一个小作坊证件还挺齐全。”

旁边的几个顾客也凑过来查看质检报告和营业执照,等林引珠将东西拿回来,老人已经离开了。

辣椒酱的摊位摆了好几天,“祝氏”辣椒酱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有人不解为什么这么多人去买一瓶平平无奇的辣椒酱,回家和家里的老人说起这事儿,才从老人的嘴里听说祝氏的故事。

祝家在他们省是有名的商户。

祝家最早就是靠着卖糕点起家,最辉煌的时候,祝家的糕点铺子开到了京城。

顺理成章的,祝家的糕点入了贵人的眼,祝家人被钦点进宫当御厨,这位御厨又从旁人那儿打听到许多做菜的技巧,知道了很多方子,从宫里出来后,祝家便开始开酒楼、茶楼。

考虑到普通人家吃不起酒楼,祝家便制作辣椒酱、咸酱等各种酱料,让平头百姓也能尝一尝贵人们的口味。

祝家辉煌后,家里出了几个败家子,酒楼倒闭、糕点方子被抢走抵债,最后只剩下别人看不上的辣椒酱没人抢。

凭借这个辣椒酱,祝家也能当个有名的小地主。

战争年代,祝家受到迫害……总之到最后,祝家一大家子人全死在了火海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