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凤姐忙庆生
话说众人忙着凤姐儿凑钱庆生,却就有人问了这凤姐儿的来历。话说真要说这王熙凤的来历,还真有些难度。
这王熙凤到今年。正好是24岁。
原本是金陵王家的小姐,因父母早亡,又只有两个不成才的哥哥,姑姑王夫人嫁到贾府,好在王熙凤是那个伶俐的,就央求了王夫人来到了贾府。
那王夫人为了对付上位就不认主人的陪房丫鬟赵姨娘,就把王熙凤带到了贾府,把她嫁给了大老爷的儿子贾琏。
果然,这王熙凤一过门,王夫人就请求了贾母,把赵姨娘协理自己管理荣国府的差事,让给了王熙凤。从此赵姨娘就恨死了王熙凤。
偏那王熙凤也不是个怕事的,两个人硬碰硬,没少闹出事情来。
话说这王熙凤被石头记的作者安排,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明眼人一看,就是个浑身透着机灵劲不好惹的主。这也是有那样的兄弟,又父母早亡的缘故,
早吃苦,
早当家,
早懂事。
在贾府里,王熙凤是那个外貌美丽、华贵、俊俏,伶牙俐齿、机敏善变,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见风使舵的主子,还几乎手握了财政大权,就像那大管家一样。其实真正的大管家是贾母,副管家是王夫人,那才是正主,如今还不轮不到她凤姐儿。只是这个王熙凤实在太会讨老祖宗的欢喜,就把那那王夫人反倒冷落了。
王熙凤的高调,是出了名的!
当初黛玉进贾府,那王熙凤,是这么迎接的,黛玉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这一声,恰似那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她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
这石头记的作者,
毕竟是大神级的。
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的内在之神。在贾府这样严肃的氛围里,王熙凤可以这样说话,也体现出她独特的地位,深得贾母的喜爱,也体现出一种炫耀的成分在里面。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貌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里,前十数句关于王熙凤衣着和外貌的华丽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而“丹凤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心机。雪芹用了这么多文笔写凤姐,可见其在贾府的地位。
贾母就对黛玉说道:“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因为会做人,
用现代话说就是情商高,
特懂得人情世故。
王熙凤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说话声,侧面也凸显了她的地位。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顺势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哭泣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其实在炫耀着自己在贾家的特权。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
出现于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王熙凤确实是聪明的,比如在她出场这一回中,王夫人在之前曾找她要过一端布料,她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对王夫人说没有找到,但王夫人马上改口说这是为林黛玉准备的布料,而王熙凤在两人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又顺着王夫人说我已经备下了,这样一来王夫人有了台阶下,也得了贾母的欢心,自然而然地也就更喜欢王熙凤了。
秦氏丧礼,尤氏犯了胃疼旧症,后人评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曰:
“凤姐协理丧事,既见其才,又见其权。若非尤氏患病,贾珍难于相请。脱卸处不露痕迹。”当然,尤氏也是一位有本领大作为的才女,不过为了给凤姐作传,也说不得要委屈一下了。难怪连那脂批都说:
“写秦氏之丧,却只为凤姐一人。”
为了托出凤姐大文,原着做了层层铺垫:第7回焦大醉骂,凤姐便建议尤氏流放焦大,小露了一手;11回末建议尤氏预备秦氏后事;13回可卿魂托凤姐,赞誉她“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
到了正式委派凤姐协理时,作者还特地安排第一主角贾宝玉重荐。脂又批:
“荐凤姐须得宝玉,俱龙华会上人也。”
凤姐走马上任,总结宁府五大风俗,理出头绪,有条不紊;分派众人岗位,量才而用,苦乐均分,各司其职,责任到人;依法治理,赏罚严明;一视同仁,不徇私情;号令通畅,树立威信:
“五件事若能如法整理得当,岂独家庭,国家天下治之不难。”
到了第十四回,又写道:
“彼时荣宁两处领牌交牌人往来不绝。刚到了宁府,荣府的人跟着;既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跟着”。
连那护送黛玉的贾琏回来后,凤姐自己都大肆夸耀:“依旧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
协理宁府,的确是凤姐儿十分得意的一场盛事。
王熙凤年纪轻轻,为什么协理宁国府时,能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
秦氏丧礼出色写凤姐英雄了得是大手笔,贾母丧礼出色写凤姐英雄末路同样是大手笔。文中大书凤姐“力诎失人心”,笔笔生花。只是这些小聪明,到底都是有限的。
凤姐曲名“聪明累”,曲子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具体而言,就是她因久病身亏、心力交瘁、宿敌反扑、兵败山倒而心碎致死。
凤姐自称不信鬼神,可是贾瑞、张金哥夫妇、鲍二家的,甚至后来的尤二姐,都是怎么死的?
过分精明,不是寿者相。
说她若不积阴骘就要短命,她心上能不留下深重的暗影?她生活条件中缺乏一个儿子,她唯一的一个女儿巧姐儿都要请刘姥姥起个名字,靠了她老人家的“长寿福”。
她最大的短板,就是爹妈死得早,家道中落,没读过书,文化水平太低了,这一点她自己也很清楚。她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甚至女红上的消遣之用。
她唯一的知己秦可卿走了,从此她成为一个绝对孤立的人。对自己第一忠实的心腹丫环平儿,她仍不免要怀疑和防范。她压倒一切,也到处都树立敌人,曾几乎被死敌赵姨娘阴谋害死。她知道自己是处在怎样一个危险的境地,曾对平儿说,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了,但是因为权利高、责任重,“骑上虎背,虽然看破些,一时也难放宽”。
因此,她只能本着“宁叫我负人,不叫人负我”、“日暮途穷,则倒行而逆施之”的理论,硬干下去。
自己病越加重,精力越不够,越要勉强支撑,越要紧紧地握住支配权到自己死亡之日为止。
那第五回的曲子和判词早已明示,凤姐悲剧带有很大的自食其果自取其祸的成分。由于对“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的不同理解,存在着各种猜测。大体说来可分两类:一类着眼于夫妻关系、个人悲剧,“一从”指出嫁从夫,或言听计从,“二令”指“阃令森严”或发号施令,“三人木”指终被休弃;另一类则以权势消歇家族颓败的全局观之,“令”是指利令智昏、威重令行、挟天子令诸侯,或皇帝下令抄家,“休”亦不必拘于一事,可作万事皆休解,贾府靠山冰消、彻底败落,凤姐身败名裂、万事皆休。两者兼容或较妥当,因为凤姐是个关系全局的人物,那“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完全是大厦将倾、家族败亡的末世景象。
所以王熙凤这个曲子不仅是关系到自己,还关系到家族,所以后一种理解也是可以的。
石头记的作者,除了尽力写出这一重要人物的成长、显赫,也安排了她的消灭过程。就判词中所写“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来看:
到了贾府抄家,贾母死亡,王熙凤坏事做尽,威权失尽,贾琏也先对她冷淡疏远,以后又休了她送回南京去,最后她结束了自己悲惨的生命——
妙玉都给她算过了。
她这条贱命,改不了了!
正说着,生日宴上,那贾琏就生出了天大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