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 你必须要懂的一些事

你必须要懂的一些事

顺着人性待人,逆着人性做事。

人在社会上行走,如果过于自我,总把自己的情绪挂脸上,以为这是一种不怒自威,觉得自己颇具个性,事实上他人看了心底生厌,觉得此人过于情绪化,不值得深交。

真正精通人性的聪明人,永远把笑脸挂脸上,见人就说好话,这不是谄媚,也不是庸俗,而是顺着人性待人接物。

人人都爱听好话,这是拉进人与人之间关系最简单的方式。

我内心一直谨记一位长辈曾经的教导:大家出来做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彼此的事业会交叉在一起,说人家好话不要钱的,如果哪天有合作的机会,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待人接物,顺着人性进行,照顾对方情绪,倾听ta内心的需求,那么天下没有难交往的朋友。

在做事层面,则正好要反过来,逆着人性约束自己,大部分人内心浮躁,你就戒骄戒躁,踏实做事;他人胆小怕事,不愿承担风险,你就反过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花更多时间去验证一件事情的可能性,看准了就百分百投入时间和精力,做出一番成绩。

这个世界能成事的人永远只占少数,同时平庸和碌碌无为的人占大多数。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两类人都有自己显而易见的共性:

前者往往自律、勇敢、耐心、热衷学习、坚信长期主义……

后者往往懒惰、贪婪、恐惧风险、不愿承担责任,肆无忌惮地浪费时间……

其实道理谁都懂,谁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但要想成为“成功的少数人”,就必须真正狠下心去贯彻自己的行为,去日复一日地重复,忍受孤独和迷茫,有朝一日才能“成事”。

能知行合一做到这种程度的人,人生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想创业搞钱,这种人也迟早能发财。

别崇拜苦难,请消灭苦难

如果一个人总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这个人大概率在生活中毫无退路。

正是由于毫无退路,于是只能破釜沉舟,期望快速拿到结果,好改善自己当下的处境。

殊不知这样不仅不会加速成功,只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

我们中国人是个崇尚苦难的民族,总认为苦应该吃的越多越好,很多时候没苦也要创造条件吃苦。

看过最近沈腾玛丽主演的电影《抓娃娃》吗,讲的是一对富豪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花钱打造一个“楚门的世界”来让孩子感受苦难生活的故事。

事实上,盲目崇拜苦难不会有任何好处,多数时候压力也不会转化为动力,只会转化成病历。

人真正的动力不是来自于无路可退,而是应该来源于内心深处对快乐和兴趣的追求。

真正的强者,都是没有情绪的

并不是说没有喜怒哀乐,而且永远不会让本能的情绪影响事态的发展。

谁年轻时都有意气用事的时候,在职场遭遇不公,便当场情绪发作,与同事闹的老死不相往来。

等过几年回过头再看,发现曾经引起争吵的源头不过是一件芝麻绿豆小事,不免会懊悔自己曾经犯下的蠢事。

情绪是本能,但能够逆着本能去管理情绪,让正向情绪充满我们的内心,助力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让我们拥有更持久的做事耐力,这才是真正的强者作风。

有朋友可能要问:“我知道管理情绪很重要,但我就是经常忍不住会发作,这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是很正常的行为,我们都是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已。

假如把情绪的忍耐程度比作一根橡皮筋,有些人的橡皮筋很粗很长,可以承受的情绪范围很广,但有些人的橡皮筋就很细很短,外界稍微施加一点压力就容易精神崩溃。

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经历的事情还太少,人的可塑性是极强的,当你在生活中不断遇到糟心事,你有机会去练习处理自己的情绪时,你的忍耐力阈值就会慢慢变高。

请记住,成大事者,都是没有情绪的,永远不要随意动怒,愤怒只会降低你的智慧。

真的高手都是说软话,做狠事。

遇到事情淡然处之,少点情绪化,多些方法论。

做一个持续成事的人

在投资圈有这样一类投资人:他们对于投资的项目几乎不太感兴趣,却只看负责项目的公司创始人。

说白了就是“投人”。

马云也曾说过:我宁愿选择一流的团队和三流的方案,也不愿意选择三流的团队和一流的方案。

为什么“人”本身那么重要?甚至重要程度远超其他一切因素?

因为能成事的人,他们不管做什么都有成熟的心态和一套被市场验证过的可行方法论。

这样的人,他们的“名字”就是招牌,他们过往的成功案例,就是他们的“代表作”。

不管接下来他们做什么事情,八成也都会成功,因为人的底层能力是不会变的,只会越来越高级。

所以这对我们其实也是一种启发:不管你现在是打工人还是创业者,你都应该做好自己手里的事,不管这件事是“大”还是“小”。

再“小”的事,你也能把它完成的超出预期,那么在你有机会做“大事”的时候,其实你面临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无非就是调用你的底层能力,去持续做好每一个细分环节,最终把“大事”同样完成的漂亮。

做一个靠谱的人,做出一些可视化的成功案例,你会发现你的口碑越来越好,也会得到越多人的赏识。

成功的机遇,也就慢慢出现在你的人生里。

一个人觉醒的最好方式:赚钱

被挑选的人生往往“内卷”,自负盈亏的人生则拥有“选择自由”。

有些人一毕业就马上上班,在大厂顺顺利利呆了十几年,想着一条路走到黑,却在35岁时遭遇公司“背刺”,无奈被迫下岗。

离职初期也许心中也无所畏惧,毕竟工作了十几年有存款有工作经验,自认为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新工作毫无压力。

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尚未意识到一个问题:即就业市场对年龄充满恶意歧视。

人过了30岁,真的很难再找到好工作了,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你发现了没有,当我们习惯了上班的生活,我们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放弃了快速成长的可能性。

因为每天的工作内容是雷同的,活动范围也就是一亩三分地,人情往来也只来自于公司内的几个人。

真实的商业社会快速变化,而我们却陷入了成长停滞,这就是我们愈发觉得人生“内卷”的底层原因。

也许当我们还是打工人身份的时候对此毫无察觉,但一旦我们失业被迫进入了真实的商业世界,就会发现一切陌生得可怕。

但无论如何,我们或早或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可以真的打工一辈子。

当你不得不从公司的庇护下出走,而后开启自己自负盈亏的创业之路时,你就会感觉压力和刺激并存,你会经历无数的孤独和辛苦,但也正是因为反复和现实世界做对抗,我们的能力也在悄无声息地飞速成长。

之后等你稳定脚步、业务慢慢步入正轨时,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拥有了“选择自由”。

钱只是结果,“专业”才是底气

很多人创业的时候习惯给自己增加“压力杠杆”。

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些人往往都是走投无路,将全部资产压到一个创业项目上,然后立下毒誓:不成功便成仁。

这样看似能给自己带来动力,但事实上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很多时候压力是无法转化为动力的,过大的压力只会让我们的内心浮躁,让我们的动作变形。

这对于创业是没有帮助的,反而会加速我们的失败。

况且创业挣钱从来就不是一种赌注,而是在掌握了大量相关经验后对部分消费群体进行快速变现的一个过程。

是因为你专业,你提供的产品好,所以顾客选择你,而不是你穷,你迫切需要创业成功,所以顾客选择你。

搞清楚这一点,你才能坦然接受创业过程中的一切变数,你才能穿越漫长的孤独和痛苦,最终得到你想要的“赚钱结果”。

人花不了多少钱,但钱仍然有巨大意义

我始终坚信一个价值观:如果一个人不沉迷于虚荣,实际上tA的生活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再富有的人,也是一天吃三餐;饭量再大的人,吃饱也就一两米、二两面。

只有当你的虚荣心无限膨胀,需要大量的外在物质来安抚自己内心的焦虑时,你才需要花大量的钱去买一份心安。

可这样又有什么用呢?攀比之心一旦启动,就没有停下来的那一天,你总会发现比你更讲排场的人,难道要这样追逐一辈子吗?

事实上,这样毫无意义。

“钱”本身不应该成为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底气,以及因为我们自身的专业能力而带来的“稀缺属性”。

钱只是用来为我们的人生服务的,我们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

比钱更高级的,是驾驭钱

其实我们想想,钱到底是什么?

它是这个世界所有资源的等价替代物。

当你身处底层的时候,你拥有的钱很少,你就没办法接触这个世界很多的资源,一切物质都基本与你无关。

所以你所生活的周遭一切都是匮乏的,你缺乏见识,缺乏执行力,过着得过且过的人生。

但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开窍,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再怎么荒废,那你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学习,去为这个社会提供自己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部分金钱收入。

你一旦开启了这个开关,你和现实世界的“资源置换”就开始了。

比如你提供自己的体力资源,去做一份工作获取报酬,比如你努力学习剪辑技巧,为市场提供技术资源,从而换取一份收入。

这些都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互动”。

人都是社会性动物,只有当我们“自我实现”的需求被满足的时候,我们才会拥有巨大的成就感。

而不断和世界进行“资源交换”,就是“自我实现”最好的方式。

事实上你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越有钱的人,越执着于和世界进行资源互换,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需求。

比如小米创始人雷军,他在年过五十的年纪就已经获得了超越绝大多数人的巨大商业成功,小米已经是一家极强的世界五百强公司。

而且雷军也曾认真考虑过自己要退休了,但是最终却依然选择重新开始创业:创办小米汽车,并计划用15-20年的时间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

这背后,绝对不是金钱驱动,而是来自于一个牛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其实就是不断参与世界,不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真正有智慧的人,永远用钱去推动自己站上更大的平台,去见识更多的风景,去体验更广阔的世界。想变强过好,一定要远离熟人。

熟人之间唯一的作用,就是给你提供廉价的情绪价值,你需要知道这一点。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情绪价值是很珍贵的,比如你失恋了找朋友出来喝酒诉苦,比如你在工作中受委屈了和闺蜜谈心,这些都是“人情”,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但是情绪价值最终的作用,也就止步于此了,它只能帮助你恢复心情,无法让你脱胎换骨。

要想真正让自己的人生发生质的变化,你唯一可以依赖的路径就是远离熟人,独自收拾行囊上路,并且耐心钻研有用的知识,最好还能向牛人拜师学习。

唯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让自己变强过好。

准备好走入孤独了吗

牛人之所以成为牛人,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tA必须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孤独。

运动员在登上国际舞台之前要经历日复一日艰苦卓绝的练习,没有个人生活,每天的生活就是练习场和宿舍两点一线,只有这样程度的努力,才有可能在国际赛场上贡献精彩的几分钟。

自媒体创作者在自己的作品被看到之前,也必然会经历长时间的无人问津,体验无数次热情被冰冷的数据浇灭的失落感,顶着煎熬一直走下去,才有可能最终被看到。

郭晶晶在香港理工大学曾经做过一次演讲,她说:

“成功就是强迫自己坚持下去,在没有拿到结果之前,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枯燥,克服种种困难。很多时候大家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会看到希望”。

成为强者的公式,其实简单的令人发指,无非就是顺着人性思考、逆着人性做事,同时远离身边的熟人,因为他们代表了平庸的大众,你要想出类拔萃,就必须逆着人流前行。

大多数人去的方向,一定不是成功的方向,而是平庸的方向。

合群本质上是危险的

如果你总是充当知心人的角色,那么你就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

这一点也不夸张,事实上别人总是喜欢找你倾诉情绪,并非来自于对方对你的尊重,而是他们觉得你的时间不值钱,觉得你脾气好。

很多时候别人失恋了找你诉苦,你本着一颗真心替tA分析权衡利弊,结果人家转头跟对象和好了,留你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所以,人合群,其实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如果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你更容易收获别人的尊重。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慕强凌弱的,你强势,则说什么都有道理,都有人会听,你总是表现地唯唯诺诺,别人就把你的意见当成空气,丝毫不会尊重你的想法。

别总是想方设法去合群,你应该一改往日想去合群的本能,重塑自己强势的性格,让别人不得不屈服于你的气场,这样你才能主导一段关系,才能更加收放自如。

远离熟人,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问一个问题:当你面临人生的重大决策时,你选择听取谁的意见?

就拿高考报志愿举例,很多孩子都是依赖父母做决策,而父母的决策依据往往是来自于和朋友之间的闲聊,就这样靠着有限的信息量,决定了一个孩子一生的学习方向。

是不是听起来很荒谬?但这就是现实,而且是大多数情况。

其实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就算真的想为你好,想给你报个对你一生有推进作用的专业,但如果他的视野和能力达不到,那也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可能听老街坊说大学学计算机将来长大了好挣钱呀,结果就大笔一挥选择了编程专业,但现在AI人工智能发展的那么快,未来还需不需要程序员岗位都不好说。

所以,面对熟人的“关心和建议”,我们可以心领,但绝对不能照单全收,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必须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做好决策,这样你才有机会过好这一生。

那么如何做好人生中的关键决策呢?

其实就是一点:要么自己搜集足够多的数据和资料,并且从这些内容里得出自己的判断;要么就是找相关领域对应的专家,花钱去得到标准答案。

你看张雪峰老师现在那么火,那么多人找他咨询高考填报志愿,其实就说明了他在这一方面的专业性,他的专业建议,绝对价值千金。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其实我们可以把思维打开,用处理高考报志愿的底层逻辑去思考人生其他重大决策,你会发现,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唯有“专业”,才能快速拿到结果,少走弯路。

我自己遇到任何问题也基本都是这样的解决思路,能搞定的就拼命找相关资料研究,自己搞不定的就花钱,有时候专业老师的一句话,就足以指出核心问题所在。

这个世界上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付费,很多时候你以为互联网上有很多免费的内容,但那些可能都不值钱,真正值钱的内容还是被垄断在收费框架里的。

最后有一句话请你记住,少和熟人谈感情,多和牛人学方法。

让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值钱的绝对不是廉价的情绪价值,而是专业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