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议和
“殿下,年后与匈奴议和的事是不是就要定下来了?您能否把我塞进出使匈奴的使团里?”李怀玉目光灼灼地盯着四皇子。
“你疯了?匈奴那地方是人去的地方吗?而且就算你跟去,最多也只是个文书,有功劳也轮不上你啊!”四皇子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殿下,我自有打算!你就帮我一把吧?”李怀玉再次上前一步,语气诚恳而坚决。
四皇子思考了一瞬,脸上露出为难之色,来回踱步,最终还是点点头,答应了他:“好吧,真是拗不过你,不过你可千万要小心,别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
“多谢殿下!”李怀玉兴奋地抱拳行礼,脸上满是感激。
“你啊,为个女人都要疯魔了,好自为之!”四皇子长叹一口气,无奈地摆摆手。
正月十六,朝廷开始正式办公。匈奴使团立刻递上了文书,发出了请求,要求尽快达成和谈协议。
朝廷那边以刚开始办公为由,又拖了段时间。眼见着匈奴使节团已经开始要撑不住,要发疯了,朝廷才正式的开始了与他们的谈判。
匈奴使节在驿馆中焦急地踱步,他们原本以为一到京城就能迅速展开和谈,却不想被朝廷这般拖延。
终于,在他们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朝廷传来消息,准备开启谈判。
谈判桌上,双方代表神色严肃。
匈奴使节率先发难:“贵朝如此拖延,究竟是何居心?我们此次诚心求和,贵朝却这般怠慢,实在有失大国风范!”
朝廷官员不紧不慢地回应:“初开办公,诸事繁杂,还望使节理解。如今既已坐于此,便诚心商谈。我朝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之念,但贵方若想求和,需先表诚意。比如,停止对边境百姓的侵扰,撤回部分屯兵。”
匈奴使节眉头紧皱:“撤回屯兵并非不可,但贵朝需开放边境贸易,降低互市税收。”
朝廷官员摇头说道:“降低税收一事,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且贵方需承诺,不再擅自挑起战事,否则和谈之事休要再提。”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匈奴使节拍案而起:“若如此,这和谈怕是无法继续!”
朝廷官员依旧沉着冷静:“使节莫急,和谈乃是为了双方百姓免受战火之苦,还需心平气和,各让一步。”
经过数轮激烈的交锋和权衡,双方终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逐渐达成妥协,和谈在紧张而艰难的氛围中缓缓推进。
经过大半个月的艰难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谈协议,协议如下:
其一,匈奴承诺停止对边境地区的大规模军事侵扰,撤回部分靠近边境的驻兵,并且向朝廷呈交不再进犯的保证书。
其二,朝廷将开放特定的边境贸易市场,适当降低部分商品的交易税收,但对于重要的战略物资仍保持严格的管控。
其三,双方同意互派使者定期交流,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使者往来期间,应受到对方的礼遇和保护。
其四,匈奴需向朝廷每年进贡一定数量的良马、皮毛等特产,以表臣服之意。而必要时,朝廷需低价卖给匈奴粮食,助其度过春荒。
其五,若有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有权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这份来之不易的和谈协议,为边境地区带来了暂时的和平与安宁,然而,未来的局势是否能如协议所期望的那样发展,仍是一个未知数。
匈奴使团在京城待了快一个月,早就急着回去了,族里面都快要断粮了。和谈协议一出来,粮食一到手,他们便急着回去了。
而朝廷这边自然要派使者前去再跟进一番的。但是派谁去是个问题,朝中大臣们都不愿意去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没有功劳不说,若是与匈奴人走近一点,还有通敌叛国的嫌疑。
这个时候,御史延昀,人称延犟种,便被众人给推了出来。
这人在朝中人际关系差的不行,朝中大人们没有几个没有被他弹劾过。谁谁谁又娶小妾啦,谁谁谁昨天去逛青楼啦,谁家儿子横行罢市啦,谁家侄子强抢民女啦……
原本这人就不好对付了,这几年更是火力全开。朝中大人们都不知道他从哪里得来的这些消息,一个个的苦不堪言,恨不得他立刻消失。
眼看着眼前有一个大好的把这人踢出去的机会,大伙儿铆足了劲的,使劲在老皇帝面前说他出使的好处。
什么延大人目光如炬,明察秋毫。去了匈奴那边,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看到匈奴人的猫腻!什么延大人忠义正直、爱国忠诚,去了匈奴那边,浩然正气自然能够震慑住匈奴人!什么延大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面对匈奴的狡诈定能坚守大义,不辱使命!……
老皇帝坐在上面,看似淡定,其实心里也很火热。延昀这个烦人精一出去,他就可以在朝中提出再建一座别宫用来避暑了。
他淡定地轻咳两声,拍板定了延昀作为使臣出使匈奴。一时间,朝中皆大欢喜!
之后由内阁几位大人定了剩下的随行人员。四皇子借机把李怀玉塞进了使团。
临行前,李怀玉曾买通维国公府的下人,得知了星若的行程。在星若出门的时候,远远地在维国公府门外看了星若一眼。
原本他是有机会拦住星若的马车的,可他踌躇再三,终究还是没有露面。
十天后,匈奴使团便返程了。大街上依旧很多看热闹的人,但星若此时早已经不在城里了。
之前昭阳大长公主让星若负责红莲教内的教条改革,但星若毕竟才加入红莲教,根本就没有正式的参与过里面的事情,完全都不清楚红莲教的一个运作流程。
虽然她大概能猜到一些,但毕竟实践出真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还是要去了解过才能够着手修改。
朝阳大长公主给她指点了一处地方,城外的白娘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