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改革武举
数日后,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肃静的审讯室内,
海瑞面色严峻地坐在桌前,
面对着被押解而来的榆林镇参将张秉勋和副总兵王安。
两人原本还保持着几分傲慢,
但面对海瑞的审问,
他们逐渐感受到了压力。
“张秉勋、王安,你们可知罪?”
海瑞的声音冷冽而坚定。
两人对视一眼,心知不妙,却仍试图狡辩:
“大人,我们……我们只是……”
“不必多言!”海瑞打断他们的话,
挥手让手下呈上搜获的证据,“
这些是你们贩卖私盐和贪污的证据,
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看到摆在眼前的确凿证据,
两人脸色瞬间苍白,
心中最后的侥幸也烟消云散。
他们低下头,沉默片刻后,
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我们……我们认罪。”张秉勋的声音颤抖着。
随着审讯的深入,
张秉勋和王安还牵扯出了礼部多位官员的犯罪行为。
其中,考功清吏司司长李修缘、员外郎以及两位主事,
都被证实参与了受贿和升官舞弊的勾当。
这些官员原本负责官吏的政绩考核和升职降职,
却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实在是令人发指。
他们在金钱的诱惑下,
竟然与榆林镇的两位罪人勾结,
为他们提供方便,帮助他们升官。
这一消息传出,朝廷震惊。
我得知案情后,勃然大怒,
下令彻查礼部,将涉案官员一一抓捕归案。
一时间,礼部上下人心惶惶,
众多官员瑟瑟发抖。
在清洗礼部的同时,
我开始考虑如何加强榆林镇的防御。
于是召见了邓子龙,询问他的意见。
“邓将军,朕有意让你镇守榆林镇,
你可愿意?”我问道。
邓子龙站起身,拱手道:
“臣愿往,但臣有几个请求。”
“但说无妨。”我点头。
“臣希望副总兵杜桐能一同前往协助,
还有参将张臣、董一元以及守备麻贵,
他们都是能征善战的勇士。”邓子龙恳切地说。
我听后,笑道:
“邓将军这是要挖空朕的三大营啊,
戚继光将军若是知道了,恐怕要跳脚了。”
此言一出,周围众人皆忍俊不禁,
我也笑了起来。
我深知邓子龙所言非虚,
这些将领的确都是国之栋梁。
“好,朕就依你。”我点头同意,
“你等务必齐心协力,守卫好榆林镇。”
邓子龙等人齐声应诺,脸上露出坚毅的神色。
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随着一声令下,
邓子龙等人迅速集结了兵马,
踏上了前往榆林镇的路途。
翌日,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我与内阁三人——首辅张居正、次辅马自强、阁老吕调阳,围坐在龙案前,
商议着国家的未来大计。
我先开口道:
“九边重镇将领中,
许多都是家族式、裙带关系的将领,
这种情况有向唐朝节度使演变的趋势,
朕深感不安。
我们必须想办法打破这种局面,
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次辅马自强思索片刻,提出一个建议:
“陛下,
我们是否可以加强将领的定期轮换制度,
以此来打破这种家族式的控制?”
张居正摇了摇头,缓缓道:
“马大人,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问题,
但治标不治本。
频繁的轮换会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不能走宋朝的老路。”
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张居正的观点。
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说:
“朕有个提议,我们不妨建立一个军校,
专门培养军官。
招收适龄学生,从基础开始培养,
这样我们就能确保军官队伍的新鲜血液,
打破家族式的控制。”
张居正微微颔首,表示支持:
“陛下英明,此举确实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过,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选拔和任用这些军校的毕业生。”
我微微一笑,继续道:
“朕已经想好了。
我们可以改革武举制度,
将武举的地位抬高到和科举一样。
每年举办一次武举考试,
选拔出优秀的军事人才。
明年正好是科举之年,
武举亦可一并举办。”
我停顿了一下,
详细解释了武举的考试科目和选拔授官流程:
“武举考试科目包括骑射、刀枪、拳脚、兵法以及文化课。
考试流程分为初试、复试和殿试。
通过武举考试的考生,将根据其成绩和表现授予相应官职。
优秀者甚至可以破格提拔。”
三位阁老闻言,对视一眼,
心中不禁对我的这一手段感到佩服。
张居正微微一笑,
似乎早已料到皇帝会有此举措,
赞同道:
“如此一来,所有军官皆出自军校,
皆为天子门生,朝廷便可牢牢掌控军队。”
而马自强和吕调阳则被震惊不已,
觉得皇帝的手段很是老道,
直接釜底抽薪,
未来所有军官都将成为朝廷的忠实拥护者,
谁敢有二心?
马自强感叹道:
“陛下此策,真乃神来之笔!
如此一来,九边重镇将领再也不敢轻视朝廷,
必将尽心竭力为朝廷效力。”
吕调阳也附和道:
“陛下英明!
此策不仅解决了将领的裙带关系问题,
还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
真乃一箭双雕之举!”
我深知,
这一改革将彻底改变武将的选拔机制,
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纷纷表示赞同我的改革方案,
并承诺将全力支持这一国策的实施。
我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了内阁的支持,
这一改革必将顺利推行......
不过此时张居正也提议,
建立军校还需要诸多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