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汤不换药。
\何不暂借于度支司应急?\
毕自严一语既出,周遭空气仿佛凝固,静谧得只余呼吸声交织。
\……\
\……\
终是赵涵轻启朱唇,打破了这凝固的宁静:\此举,恐非上策。\
他缓缓道来:\原应待南京户部银两进京,方启生产,继而兑现。然袁世振忧虑,待银至,恐时光荏苒,商机已逝。\
\故特奏陛下,得御批,借内帑之银,先行为南京户部承兑,后补银两。且月末银币即需启运,若量不足,宝泉局上下皆难辞其咎,赵某实感委屈难当。\
言罢,赵涵面露哀愁,情真意切。
\袁世振此举,着实令人费解。\
毕自严闻袁世振抢兑银币,怒气中烧。南京户部既分权,身为未来户部尚书,不思夺回,反助其臂力?
怒气冲冲,毕自严驱车直奔户部。
步入户部,直奔尚书李汝华之班房,却惊见座上非李,乃袁世振也。
\李尚书何在?\毕自严问道。
\李尚书因病告假,皇上已准。\
袁世振淡然回应,目光不离案上公文。
\闻君上奏,欲借内帑银为南京户部铸币,此中何意?\毕自严直言不讳。
袁世振点头确认,未加辩驳,反递上公文:\观此便知。\
毕自严接过,细阅之下,竟是盐册,不禁愕然:\此物何来?\
大明盐政,南京户部独揽,户部无确账可考。
即便是圣命难违,南京户部亦能拖延时日。
\吾曾整顿两淮盐政,此乃功绩所在,自任上携归。\
袁世振简短解释,目光凝重:\望君细品其中深意。\
陛下诏令变革大明盐政,试问,仅凭一纸圣谕,便能扭转乾坤乎?”
“难矣。”
毕自严闻言,轻叹摇头,神色凝重。
自叶淇变法,纳粮换盐之路受阻,大明盐政几近荒废,利益之网,已被地方官吏、盐课提举、盐商共织,牢不可破。
袁世振为解朝廷财政之困,创纲盐法,意在重划利益版图:一则分商权以制衡,二则严打私盐以正纲纪,三则激盐户以增产量。
然,此法终是换汤不换药,小民之财依旧三七分流,大户则安然无恙。
“君莫非欲借银币承兑之机,换取南京户部盐册之权?”毕自严捋须沉吟,满腹狐疑。
“非也,吾意在以银币为剑,直指江南,夺户部之权柄,图谋更广。”
袁世振语出惊人,起身铺展舆图,“月港开埠以来,白银如潮涌入中原,君在南方任职,自知浙、广、闽之地,银价瞬息万变。皇上近论货币之道,启发吾心,欲借此银币,为朝廷广开财源。”
“此计何施?”毕自严愕然,银币何以聚财?
“重启金银之禁,兑银之时,加两成乃至三成火耗,官设钱庄,高息收银,使巨贾富豪之银,尽归国库。”
袁世振掷地有声,决心已下。
“但百姓何堪重负?”
毕自严惊愕之余,更添忧虑,“四成火耗,底层黎民何以承受?”
“君不闻民间火耗已逾正税之倍乎?”
袁世振苦笑摇头,“南直隶欠税之因,皆因官吏贪腐,豪强横行,辽饷之重,尽压百姓肩头。百姓无力承担,方有欠税之状。”
毕自严闻言,震惊不已,眨眼之间,思绪万千。
“此等大事,君可奏明圣上?”
“未敢。”
袁世振摇头,神色复杂,“正德年间,钱塘命案,五刀毙命,知县妄报自杀,屡审不改,终惊动天听。
此案背后,乃知县将豪绅税负转嫁小民所致。
秀才告状,身首异处,吾若上奏,恐亦步其后尘。”
毕自严闻言,默然点头,深知此事不可轻言。
皇帝雷霆之怒,必致风雨飘摇,得罪满朝文武,更非明智之举。
“然则,君之法,岂非又增百姓之苦?”
“国事艰难,为大明计,吾愿一力承担骂名。”
袁世振长叹一声,“百姓之苦,实乃无奈之举,望苍天垂怜,共度时艰。”
………
蓬莱水城,古名刀鱼寨,坐落于山东蓬莱城北丹崖山麓,依山傍海,气势恢宏。
北宋庆历年间,此地筑寨以御敌;至明洪武九年,扩建加固,北开水门,南立振扬门,土城环绕,引海水入内,更名备倭城,寓守卫海疆之意。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率军抵御外侮,其麾下备倭军正是由此扬帆出征,威震四方。
万历盛世,戚继光于此操练水师,万历援朝等战役的壮丽篇章亦由此开篇。
水城布局独特,南宽北窄,宛若天成之不规则矩形,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防御设施一应俱全,尽显军事要塞之风采。
昔日,沈有容乃蓬莱水师之佼佼者,而今却立于水门之上,面对空港,心生疑惑,不禁仰天长问:“吾之水师巨舰,安在哉?”其声悲壮,令人动容。
“将军勿急,船只皆被辽东转运使杨嗣昌暂借。”
天津卫参将李雄,沈将军旧部,无奈答曰。天津、登莱水师整合,李雄奉命调兵至此,不期而遇沈将军之“质问”。
“陛下旨意,天津撤卫设府,水师归一,归天津知府袁可立统辖。”
李雄详述缘由,面对沈将军质疑的目光,苦笑不已。
武将失舰,实属罕见,李雄只得苦笑解释:“袁知府为解辽东之急,暂借船只转运粮草,并探水路。”
“借?何时归还?”沈将军眉头紧锁,一脸不信。
“此事……辽东转运司已备银两两万作为抵押,待其自有船只,即当归还。”
李雄讪笑,心中暗道:“文官借物,何时还过?”
沈将军闻言,怒目而视:“两万银,换我大半水师?”
然念及袁知府乃未来上司,只得隐忍不发,眼神中仍不失鄙夷。
“皆是天命难违。”
李雄尴尬解释,面颊微红,知此举确有不妥。
“况且,朝廷已拨银两,购置新舰,以补空缺。”
如此,一段关于船只借还的轶事,在蓬莱水城的历史长河中,添上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咦?\
沈有容闻言,面露讶异之色,他多年苦求银两以购新战舰,竟至今日方有转机。
遥想当年大明水师鼎盛,对海寇多以征伐为主,怀柔为辅。
然而时过境迁,去年他竟亲自涉足招安袁八老之事,究其根源,乃是福建水师战舰残破不堪,难以再战。
\拨款几何?\沈有容急问。
\袁知府慷慨解囊,五万两白银已至。加之宫中特使接管长芦盐场,于天津兴办官盐,月有盈余,分润于我军。\
李雄答道,随即补充道,\目前总计,可用之银七万两整。\
李雄眨动慧眼,望着沈有容:\长芦盐场,内廷与天津府共治,月入多少,实难预料。
但去年十一月得七千,腊月更添一万三千,颇为可观。\
\本月呢?\
\尚未至。\
李雄摊手,略显无奈,\惯例乃次月五日于天津水师衙门领取。\
沈有容颔首,心中稍安。
战舰外借,虽难速回,但月有银入,终归是好兆头。
\动身吧,往天津卫一行,会会袁知府。\沈有容下令,语气坚定。
\遵命!\李雄拱手,随即挥手示意备马。
与此同时,袁可立于新府之中,于王承恩凌厉目光下,正教朱由检诵读经典。\
仲尼有云:君子中庸,小人反是。
中庸之道,在于适时而中;小人则肆无忌惮。
\朱由检背书声起,袁可立捋须微笑,而王承恩则紧咬牙关,心中暗忖,此老莫非在苛待幼主?
九龄之君,虽随孙师识字,但骤然背书,实乃苛求。
背不出尚需受罚,手板之痛,历历在目。
半篇既毕,袁可立温言:\善哉,殿下今日之功已足。\
朱由检闻言,紧绷小脸终展笑颜,躬身致谢:\多谢先生。\
待王承恩携朱由检离去,袁可立眉头紧锁。
皇帝密信仅字字千钧:\若朕无嗣,信王继位,二龙隐遁,小龙躁急,望卿辅之。\
袁可立深知,变法成败,储君至关重要。
历朝变法,无不与储君息息相关。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且续,皆因秦孝公、惠文王鼎力支持;而宋朝变法,屡遭储君更迭之困,终至失败。
天启之意,若有不测,即令朱由检登基,由他辅佐,续行变法。
然观朱由检近日言行,袁可立对其能否胜任储君,心存疑虑。
变法之路,需沉稳持重,非急躁之人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