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章 诬陷萧家
“我知道错了。”
“只是轻微的烫伤,映蓉不是故意的。”
魏知莺声音虚弱,“没事的,大夫说休息半个月就能好。映蓉姐起来吧!莺儿不怪你!”
以退为进,谁人不会?
魏栩本想平息此事,此刻却动了怒。
不仅要魏映蓉认错,还罚她在房内禁足。
数了数日子,再过两天便是宫中举办菊花宴会的时候。
照原先故事的走向,因为魏知莺显得有些痴傻,
这赴宴的重任就落到了魏映蓉肩上,她也因此机会一炮而红。
但这次怕是无缘参与了。
在怡景院内,萧念云心疼地查看着那伤口。
“疼不疼啊?都是娘不好。”
“不关娘的事,是莺儿自己不当心。”
她给萧念云倒了杯茶。
“魏映蓉和她娘一个样,想借着送茶,故意把茶水洒我身上,好让别人以为我欺负她,以此获得乳娘和爹爹的怜悯。我只是看穿了她的诡计,以其人之计反制于她罢了。”
“傻孩子,直接放下茶碗不就得了,何必伤了自己的手。”
“不受伤,爹爹怎么会罚她闭门思过呢。”
魏知莺活动了下手腕。
“这点伤不算什么。”
“你啊。”萧念云轻轻敲了下她的脑门。
“也不知道随了谁。”
“我这么机智,肯定是遗传娘。”
她挽上萧念云的手臂,半撒娇半提醒道:“娘,最近书房可曾检查过?”
萧念云微微一愣:“书房每日都有人打扫,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魏知莺抿抿嘴:“就是觉得府里突然来了不少外人,这样的地方得更加留意。账本都在书房里,万一有人动了手脚,您能及时发现吗?”
萧念云想了想:“篡改账本的手段多了去了,改数字,加开支,替换账本都有可能。你外公与舅舅给娘的陪嫁丰厚,账本上百本,要是真有人捣乱,短时间确实不易察觉。”
“虽然不该有害人之心,但防范之心不能少。娘还是多留个心眼好,侯府比娘想的要复杂。”
“我嫁妆店铺的事我都亲自打理,小到店员,大到掌柜,全是自家人。就算爹和韩悦悦再有本事,也很难在店铺上做文章。”
萧念云轻轻捏了下她的鼻子:“而且你外公和大舅二舅,都不是能随便招惹的角色。”
魏知莺只好换了个方法提醒。
“娘,书房里有无信件一类的东西?”
萧念云点头:“有,大约几十封,大多是你爹写的。”
“有外公给娘写的吗?”
眼珠子一转:“莺儿能看看吗?莺儿没见过外公,想他是不是像书中的将军那样,总是板着脸?”
“不是的,你外公非常和善。”
萧念云眼眶微红:“你刚满月的时候,他抱过你来着,结果被你尿一身。当时我让丫鬟抱你去换,你外公还怪我,说什么是吓着你了。但是.....娘对不起他。”
“外公不会怪您的!”魏知莺说:“就像娘不会责备莺儿一样。”
“走,去看看你外公这些年给你准备的礼物吧。”
“你外公去守护边疆,那土地贫瘠,但有种东西这里没有。叫做沙枣,那东西酸涩不能吃,但枣核大且圆润,颜色鲜亮,适合做成手串。因此,外公每年都会为你做一串,如今你八岁,应该已经有七串。”
那箱子里,不仅藏有外公的心意,还有魏栩赠予娘的信物……
单瞧这些举动,还以为爹对娘真是呵护备至。
也难怪小说里,萧念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对魏栩的情意有过半点动摇。
好在她机灵,深知眼见为实的道理,安排娘亲亲自见识了魏栩的真实嘴脸。
那封信,就悄悄躲在家书堆里,墨迹犹新,一目了然。
把信往娘手里一塞,萧念云匆匆瞥了几行,赶忙将信纸折起,紧紧攥在掌心。
信上指控父亲萧德江通敌卖国,连一向不问世事的大哥也莫名牵扯其中,可这一切都是她的笔迹。
可她压根没写过这样的信。
父亲和大哥更不可能做出背叛国家的事。
她强压下心头的恐慌,重新展开了那张信纸。
字迹确确实实出自她手,字里行间还能感受到书写时的挣扎与犹豫。
信上有斑斑墨迹,甚至还有几处涂涂抹抹的痕迹。
“娘怎么会因为这封信吓得如此?”
萧念云手一颤,信差点滑落。
魏知莺踮脚瞄了一眼:“这可不是娘的笔迹!”
魏知莺指了指“萧”字。
“写信的人心机深沉,模仿娘的字体,还揣摩着娘写时的情绪,模仿得几乎天衣无缝,唯独在这一点上,稍稍露了马脚。”
萧家人写“萧”这个字有个小习惯。
末尾的点会轻轻往上挑,不像一般人那样直接点下。
模仿者虽费尽心机,却不懂萧家的这个细微习惯。
那一挑太过刻意,反而露了馅。
萧念云心里猛地松了口气。
萧家掌握军权,本来就让皇上心里存着戒备,万一被有心人利用,信中内容真假,也不论是不是萧念云亲笔。
皇上都可能借题发挥,削弱乃至除掉萧家。
她腿一软,勉强扶着桌子坐了下来,信纸捏在手中,嘴里喃喃自语:“究竟是谁,用这样的诡计来诬陷萧家!”
魏知莺凑近,轻声问道:“娘觉得会是谁?”
两人的目光相遇,萧念云本能地摇头。
不愿将猜疑引向魏家。
更加不愿想到那个可能的人。
魏知莺却一语道破天机:“要想模仿娘的字迹,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亲近母亲,熟悉母亲的习惯;二是得有母亲的手书作为模板,一日又一日琢磨,才能模仿得天衣无缝。”
萧念云避开了魏知莺的目光,紧抓信纸,脸上写满了苦涩。
她在京城降生,在边疆成长,说话写字的习惯自然而然地带着边地的风味,偏好那些不常见的词汇。
比如,边疆的人说“天黑了”,他们则说“黑天了”。
她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写信时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这样独具地域特色和个人印记的信件,
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