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写在大地上的情书 > 第156章 人才回流

第156章 人才回流

第156章、人才培养与回流

在青山村的一片金黄麦浪中,林宇和苏瑶站在田埂上,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对乡村未来的憧憬。 “苏瑶,咱们村要想真正发展起来,没有人才可不行啊。”林宇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麦香的空气说道。 苏瑶点了点头,眼神坚定:“是啊,咱们得想办法把人才留住,还得把外面的人才吸引回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首先决定设立奖学金。 在村子的大会上,林宇站在讲台上,大声说道:“咱们村要设立奖学金,只要是咱村里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考上了好学校,都有奖励!” 台下的村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能行吗?” “真的能给那么多钱?” 林宇看着大家的疑惑,继续说道:“大家放心,这钱我和苏瑶先出一部分,再去拉些赞助,一定说到做到!” 苏瑶也走上前:“咱们不能让孩子因为钱的问题读不起书,只要他们有出息,咱们村才有希望!” 第一个拿到奖学金的是村里的小辉,他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 “小辉啊,好好读书,将来为咱们村争光!”林宇把奖学金交到小辉手里说道。 小辉眼里含着泪花:“林叔,苏姨,我一定努力!” 然而,这一举措却引来了村里的赵老三的嫉妒。 “哼,凭啥给他家小辉,我家孩子就不行?”赵老三在村里嚷嚷着。 林宇耐心解释:“你家孩子平时学习不努力,这奖学金是给成绩好的孩子的鼓励。” 赵老三不服气:“你们就是偏心!” 苏瑶也过来劝道:“赵老三,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你家孩子努力,下次也能拿到。” 除了奖学金,林宇和苏瑶还成立了创业扶持基金。 村里的年轻人小李想搞个生态养殖项目,但是资金不足。 “林哥,苏姐,我这想法能行吗?”小李忐忑地问道。 林宇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李,只要你有决心,有计划,咱们基金支持你!” 苏瑶也说:“对,咱们一起帮你出谋划策。” 可是,这却引来了村里一些保守派的反对。 “搞什么养殖,风险太大,别把钱都赔进去了。” “就是,老老实实种地不好吗?” 面对这些质疑,小李有些动摇。 林宇鼓励他:“小李,别听他们的,咱们做好规划,控制风险,一定能成功。” 苏瑶也说:“我们相信你,大胆去干!” 在他们的支持下,小李的养殖项目终于启动了。 与此同时,林宇和苏瑶积极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王校长,您看咱们能不能合作,让咱们村的孩子去高校参观学习?”林宇找到附近高校的校长说道。 王校长有些犹豫:“这得考虑考虑,毕竟涉及到很多方面。” 林宇急忙说道:“您放心,我们一定配合好学校的工作。” 经过多次沟通,高校终于同意了合作。 孩子们第一次走进高校的实验室,充满了好奇和兴奋。 “哇,原来科学这么神奇!” “我以后也要来这里读书!” 企业这边,林宇和苏瑶也碰了不少壁。 “我们企业没这个义务和你们合作。” “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但他们没有放弃,终于有一家企业被他们的诚意打动。 “行,就冲你们这份心,我们试试。” 企业为村里的青年提供了实习岗位,但是有些青年适应不了企业的严格管理。 “这也太严了,我不想干了。” “我还是回村里自在。” 林宇和苏瑶一个一个地做思想工作。 “孩子们,这是锻炼的机会,坚持下去才能学到真本事。” 每逢假期,林宇和苏瑶还会组织返乡交流活动。 在一次活动中,邀请了在外创业成功的老张回来分享经验。 老张在台上讲得激情澎湃:“乡亲们,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家乡才是根!” 台下的年轻人听得热血沸腾。 然而,也有一些人在下面冷嘲热讽。 “说得好听,还不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回来。” “谁知道他赚没赚到钱。” 老张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林宇赶紧站出来:“大家别这么说,老张是真心想为家乡做点事。” 苏瑶也说:“咱们要多看到别人的好,一起为村子发展努力。” 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学子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 小王就是其中之一,他学的是农业技术。 “林叔,苏姨,我要用我学到的知识,让咱们村的农业更上一层楼!”小王信心满满地说道。 林宇高兴地说:“好小子,就看你的了!” 但是,小王的新技术一开始并不被村民们接受。 “这能行吗?别瞎折腾。” “还是老办法靠谱。” 小王很苦恼:“林叔,他们不相信我。” 林宇安慰他:“别着急,咱们慢慢给他们讲清楚。” 苏瑶也说:“对,只要有效果,他们会接受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新技术带来了丰收,村民们终于认可了小王。 就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时,村里来了一个开发商刘老板。 刘老板找到林宇和苏瑶:“你们这搞人才培养,太慢了,不如把地卖给我,我来开发,保证让大家都富起来。” 林宇坚决拒绝:“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不是短期的利益。” 刘老板冷笑一声:“你们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走着瞧。” 刘老板开始在村里散布谣言,说林宇和苏瑶中饱私囊,设立的基金都是幌子。 “他们肯定拿了不少好处。” “我看这就是个骗局。” 林宇和苏瑶听到这些谣言,心里非常委屈。 苏瑶忍不住落泪:“我们一心为了村子,却被这样误解。” 林宇安慰她:“别怕,清者自清,咱们用事实说话。” 他们召开村民大会,把基金的账目公开,一一解释每一笔钱的用途。 “大家看,我们一分钱都没乱花,都是为了村子的发展。”林宇说道。 村民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指责刘老板的卑鄙手段。 在大家的支持下,林宇和苏瑶继续推进人才培养和回流的工作。 村子里办起了培训班,邀请专家来讲课。 “大家好好学,都是实用的技术。”林宇在培训班开课的时候说道。 苏瑶也在一旁鼓励大家:“多学点本事,为家乡做贡献。” 经过几年的努力,青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农业产业兴起,旅游业也越来越红火。 “林宇,苏瑶,多亏了你们啊!” “咱们村有今天,全靠你们的坚持!” 林宇和苏瑶看着热闹繁荣的村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咱们村的未来会更美好!” 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们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随着青山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林宇和苏瑶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继续为人才培养和回流努力着。 村里的小学因为年久失修,教学条件十分简陋。林宇和苏瑶决定为学校翻新重建。 “咱们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林宇看着破旧的教室,坚定地说。 苏瑶点头表示同意:“对,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困难。 “已经捐了这么多,不能再捐了。” “这得花多少钱啊,我们也没那么多闲钱。” 面对村民们的犹豫和拒绝,林宇和苏瑶没有放弃。 “大家想想,孩子们是我们村的未来,只有他们受到好的教育,村子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林宇苦口婆心地劝说。 苏瑶也一家一家地拜访:“哪怕少捐一点,也是一份心意。” 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资金凑齐了,学校得以重建。 新学校建成的那一天,孩子们欢呼雀跃。 “哇,新学校好漂亮!” “我们一定好好学习!” 林宇和苏瑶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充满了欣慰。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村里的教育资源有限,很多老师不愿意来任教。 “这条件也太差了,工资又低。” “还是去城里的学校好。” 林宇和苏瑶为此发愁。 “要不我们提高老师的待遇?”苏瑶提议道。 林宇摇摇头:“村里的财政有限,恐怕很难做到。” 就在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小芳主动联系了他们。 “林叔,苏姨,我愿意回来当老师。”小芳说道。 林宇和苏瑶又惊又喜。 “小芳,太好了,可是你在城里发展不是更好吗?” 小芳笑着说:“我想为家乡出一份力,而且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 有了小芳的带头,又有几个年轻人也表示愿意回来任教。 在这些年轻老师的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然而,这时村里却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 “这些年轻人能教好吗?别把孩子耽误了。” “他们就是一时冲动,待不了多久就会走的。” 小芳他们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好受。 林宇鼓励他们:“别管那些闲话,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苏瑶也说:“只要你们用心教,孩子们会进步的,大家会看到你们的努力。” 同时,林宇和苏瑶还在为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而奔波。 他们参加各种招商会,宣传青山村的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 “我们村现在发展机会很多,欢迎大家回来创业。” “政策好,环境美,就等你们回来大展身手。” 可是,很多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说得好听,谁知道回去能不能赚到钱。” “还是在外面稳定一些。” 林宇和苏瑶没有气馁,他们不断改进宣传方式,讲述一个个成功回流的案例。 终于,有一个在外打拼多年的企业家老张被他们打动。 “我决定回村投资建厂。”老张说道。 林宇和苏瑶十分高兴。 “太好了,我们一定全力支持您!” 然而,建厂的过程并不顺利。土地审批遇到了麻烦,环保评估也出现了问题。 “这可怎么办?项目要黄了。”老张着急地说。 林宇安慰他:“别慌,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苏瑶则四处奔走,找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经过一番努力,问题终于解决,工厂顺利开工。 随着工厂的建成,吸引了更多的人回村就业。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家人,真好。” “感谢林宇和苏瑶,让我们有了回来的机会。” 林宇和苏瑶听着大家的称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但他们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需要他们继续努力。 “只要我们不放弃,青山村一定会越来越好。”林宇说道。 苏瑶握住他的手:“对,一起加油!”

在老张的工厂步入正轨后,林宇和苏瑶又把目光投向了村里的其他产业。他们发现,虽然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产品的深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 “要是能把咱们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那村民的收入就能再上一个台阶。”林宇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提出了这个想法。 苏瑶接着说道:“没错,可这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于是,他们决定派一些年轻人去外面学习先进的加工技术。 “小李,这次去学习,可得认真点,把本事学回来。”林宇拍着小李的肩膀说道。 小李郑重地点头:“林叔,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然而,小李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他发现自己的基础太差,很多知识听不懂。 “这可怎么办?我是不是太笨了?”小李给林宇打电话,语气中充满了沮丧。 林宇鼓励他:“别灰心,慢慢来,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苏瑶也在电话里说:“小李,我们相信你能行的。” 在林宇和苏瑶的鼓励下,小李克服了困难,学成归来。 村里的农产品深加工厂开始筹备建设,但资金又成了大问题。 “能借的都借了,还是不够。”负责财务的小王愁眉苦脸地说。 林宇和苏瑶决定再次发动村民集资。 “乡亲们,这是为了咱们村的长远发展,大家再出把力。”林宇在村里喊道。 但这次,村民们的积极性不高。 “已经投了那么多钱,还没见到回报,不敢再投了。” “万一亏了怎么办?” 面对村民的质疑,林宇和苏瑶耐心地解释。 “这次一定能行,大家要相信我们。”林宇说道。 苏瑶也说:“等加工厂建成了,咱们的农产品能卖更好的价钱,大家都能受益。” 经过多次沟通,终于凑齐了资金,加工厂顺利建成。 就在大家都满怀期待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质量风波让他们陷入了困境。 有一批加工后的农产品被检测出质量不合格,被全部退回。 “这可怎么回事?我们都是严格按照流程来的。”负责生产的小赵一脸茫然。 林宇和苏瑶赶紧调查原因,发现是原材料出了问题。 “一定是供应商做了手脚。”林宇气愤地说。 苏瑶说:“先别着急生气,赶紧解决问题。” 他们找到供应商理论。 “你们这是欺诈,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林宇怒目而视。 供应商却狡辩:“这可不是我们的问题,是你们自己没保管好。” 双方僵持不下,矛盾不断升级。 就在这时,村里的一个长辈站了出来。 “大家都各退一步,好好商量解决办法,别伤了和气。” 在长辈的调解下,供应商最终同意更换原材料,并给予一定的赔偿。 风波过后,加工厂重新恢复了生产,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严格把控。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好,村民们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多亏了林宇和苏瑶,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是啊,他们真是咱们村的大功臣。” 听到村民们的称赞,林宇和苏瑶感到无比欣慰。 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为青山村的发展谋划着新的蓝图。

就在青山村的农产品加工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林宇和苏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村里的年轻人虽然不少选择了回流,但他们在职业发展上缺乏明确的规划和指导。 “这样下去可不行,咱们得给他们提供一些职业培训和规划的帮助。”林宇忧心忡忡地对苏瑶说。 苏瑶点头赞同:“是啊,得让他们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才能更好地为村子做贡献。” 于是,他们邀请了一些职业规划师到村里来举办讲座和培训。 “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找准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师在台上讲得激情澎湃。 台下的年轻人却反应不一。 “这能行吗?感觉不切实际。” “听着挺好,可落实起来难啊。” 有个叫小强的年轻人甚至当场站起来反驳:“这些大道理我们都懂,可在村里能有啥好发展?” 林宇赶忙解释:“小强,别这么悲观,只要咱们努力,机会多的是。” 苏瑶也说:“对呀,你看咱们村现在变化多大,未来还会更好。” 虽然有部分人不理解,但还是有一些年轻人受到了启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 与此同时,林宇和苏瑶还在为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操心。村里的道路虽然经过了几次修缮,但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得想办法拓宽道路,不然会影响村子的发展。”林宇看着狭窄的道路说。 苏瑶叹了口气:“可是这又得一大笔资金,上哪儿去筹呢?” 他们决定向政府申请一部分资金,同时发动村民捐款。 “为了咱们村子的未来,希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林宇在广播里呼吁。 然而,这次捐款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年年捐款,啥时候是个头啊?” “这路修了也没啥用,还不如把钱花在别的地方。” 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林宇和苏瑶没有退缩。 “这路关系到咱们村的长远发展,大家眼光要放长远些。”林宇挨家挨户地做工作。 苏瑶也苦口婆心地劝:“等路修好了,咱们村的经济能发展得更快,大家的日子都会更好过。”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资金终于凑齐,道路拓宽工程顺利开工。 在施工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因为施工占地,需要拆除几户村民的房子。 “凭什么拆我家房子?我不同意!”村民老张情绪激动地说。 林宇赶忙安抚:“老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会给您合理的补偿。” 老张依然不依不饶:“补偿能有我这房子重要?” 苏瑶也过来劝说:“老张,这是为了整个村子的利益,大家都要做出点牺牲。” 经过多次协商,老张终于同意了拆除房子,但要求必须按照他的要求进行补偿。 道路拓宽工程终于完工,村子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下好了,进出村子方便多了。” “林宇和苏瑶又为咱们办了件大好事。” 村民们纷纷称赞。 林宇和苏瑶看着崭新的道路,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但他们知道,村子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他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随着道路的拓宽,青山村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一家大型电商企业看中了村子的特色农产品,有意与村子建立长期合作。 林宇和苏瑶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 “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和他们合作,咱们的农产品就能卖得更远、更多。”林宇激动地说道。 苏瑶也笑着点头:“但咱们得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供应,不能出岔子。” 然而,在与电商企业谈判的过程中,双方产生了分歧。 电商企业要求村子按照他们的标准进行大规模生产,并且压低了收购价格。 “这价格太低了,我们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他们的标准太高,我们很难达到。” 村民们纷纷表示不满。 林宇据理力争:“我们的农产品都是纯天然、绿色的,成本本来就高,价格不能这么低。” 苏瑶也说道:“而且我们一直都是小规模、精细化生产,突然要大规模改变,很难做到。” 电商企业的代表态度强硬:“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们就去找别的村子合作。” 这让林宇和苏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如果失去这次合作机会,对村子的发展影响很大。”林宇眉头紧锁。 苏瑶安慰他:“但也不能答应这么苛刻的条件,咱们再想想办法。” 他们决定组织村民一起商量对策。 “大家说说,咱们该怎么办?”林宇问道。 有的村民说:“要不就答应他们,先把合作谈下来再说。” 也有的村民坚决反对:“不能让步,这是在剥削我们。” 讨论十分激烈,甚至有人吵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老村长说话了:“咱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为村子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可以和电商企业再谈谈,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林宇和苏瑶觉得老村长的话有道理,决定再次与电商企业沟通。 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妥协。电商企业提高了收购价格,村子也适当调整了生产方式,以满足他们的部分要求。 合作达成后,村子里一片欢腾。 “太好了,咱们的农产品有销路了。” “林宇和苏瑶真有办法。”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为了满足电商企业的订单需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加工厂和其他产业工作,一时间劳动力短缺。 “这可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订单完不成。”苏瑶着急地说。 林宇想了想:“要不咱们去邻村雇一些人?” 苏瑶有些担忧:“邻村的人能愿意来吗?而且管理起来也不容易。” 正当他们为此发愁时,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山村村民听说了这个消息,主动联系林宇,表示愿意回来帮忙。 “林叔,我们听说村子里需要人手,我们回来。” “能为家乡出份力,我们高兴。” 林宇和苏瑶十分感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订单顺利完成,青山村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看着村子越来越好,咱们的付出都值了。”林宇感慨地说道。 苏瑶微笑着说:“是啊,只要咱们团结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