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脸上难掩喜色,
许新年闻言,脸上难掩喜色,他看向许小安,眼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仿佛在问:“大哥,你能做到吗?”而许小安,则是胸有成竹,一场即兴的诗篇即将在这古老的书院中绽放,不仅是为了许家的安危,更是为了证明自己,以及那份深埋于心的文学梦。在云隐村的悠悠古道上,流传着一段关于文字与灵魂交织的奇妙传说。作诗,这门古老的艺术,对于云隐村的每位读书人而言,如同晨露轻吻花瓣,自然而又常见。然而,在这寻常的诗意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让云隐村中最为德高望重的三位大儒,同时点头赞许一首诗,这简直是比攀登九天云梯还要艰难的壮举。
“这很难吗?”村中的少年许小安,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目光穿过层层叠叠的绿意,仿佛是在向远方那些未知的韵律发问。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股不屈的倔强,引得周围围观的村民纷纷侧目。
“难啊,难如上青天!”人群中,一位老者摇头晃脑,语重心长。他的眼神中,既有对过往英雄挑战的缅怀,也有对当前困境的深深忧虑。但许小安,这位平日里总爱以奇思妙想搅动一池春水的少年,此时却嘴角微扬,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写诗?你们这是打算用墨香把我绑架,让我白嫖这满村的文思吗?”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玩笑,却也透露出一份不容小觑的自信。许小安没有立刻应承下来,而是轻抚着身旁老槐树的树皮,仿佛在与时间对话,寻找着灵感的火花。
“率性作诗,还是固定题材?”他终于开口,将问题抛向了面前的三位大儒。这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更像是对自己才华与勇气的双重考验。
三位大儒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既有期待也有考验。他们缓缓交换了一个眼神,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默契仪式。最终,年长的那位大儒缓缓开口:“就以这云隐村的四季变换为题,既要展现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要蕴含人生哲理,如何?”
此言一出,四周一片哗然。四季变换,看似寻常,实则蕴含了世间万物生灭轮回的奥秘,要将此等宏大主题融入短短几行诗句之中,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许小安却只是微微一笑,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混杂着泥土芬芳与花草香气的空气,仿佛整个云隐村的灵魂都融入了他的身体。片刻之后,他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智慧与灵感的光芒,开始缓缓吟唱:
“春日融雪润新绿,万物生长歌不息;
夏夜星河映蝉鸣,清风徐来梦轻启。
秋叶纷飞染金黄,岁月如歌人易老;
冬雪皑皑覆青瓦,静待春来又一朝。”
四句诗,如同四季更迭的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每一句都精准地捕捉到了季节的精髓,又巧妙地融入了人生的哲理,让人听之忘俗,回味无穷。
三位大儒听后,相视而笑,眼中满是赞许。他们知道,这一刻,许小安不仅征服了诗歌,更征服了他们的心。而云隐村的村民们,也在这首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赋予了诗意的光芒。
在那悠长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古朴的案几上,一行行墨香四溢的诗句仿佛拥有了生命,跃然纸上。“好诗啊!”李慕白的声音如同惊雷划破静谧,他猛地一拍桌案,那“啪”的一声,不仅震落了案头的尘埃,也激起了在场众人心中的波澜。他的眼中闪烁着孩童发现宝藏般的惊喜,又夹杂着对即将在学院内掀起波澜的期待,仿佛已预见学子们争相传诵此诗的盛况。张慎则是一脸淡然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得意,他的目光温柔地落在许小安身上,那眼神中既有伯乐识马的欣慰,又似乎在无声宣告:看,这就是我悉心栽培的佳作。他心中暗想:“这小子,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字虽简,意蕴深远。‘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陈泰缓缓吟诵,每一个字都像是被精心雕琢的玉石,落入心湖,激起层层涟漪。他闭上眼,仿佛穿越回了那段与张慎并肩奋斗的青葱岁月,书声琅琅,灯火阑珊,是他们共同的记忆。张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苦笑,思绪飘回了那段清贫却充实的时光。“是啊,那时候,两个馒头就是一天的口粮,夜深人静时,肚子饿得咕咕叫,却只能借着微弱的烛光,继续啃食着书页上的智慧。”他的话语里,既有对过往艰辛的感慨,也有对那段纯粹求学时光的怀念。这时,李慕白不失时机地插科打诨:“说起来,你那三天两头‘借’我鸡卵的日子,我可是记忆犹新啊!”言语间,既有老友间的调侃,也藏着几分对那段共同奋斗岁月的怀念。张慎佯装不悦,反驳道:“读书人之间,何来偷窃之说?那不过是应急之需,况且,我后来不都一一归还了吗?”两人相视一笑,那份默契与情谊,在嬉笑怒骂中更显深厚。正当气氛渐入佳境,陈泰适时地将话题拉回正轨:“辞旧啊,春闱之后,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将踏上仕途。对未来,你可有打算?”这一问,如同春风拂过湖面,让原本轻松的氛围多了几分凝重。张慎与李慕白立刻收敛了笑容,开始为许辞旧的未来出谋划策。陈泰见状,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依我看,先留京历练,再外放历练,乃是仕途的正道。我虽不在朝为官,但在大奉官场尚有几分薄面,为你谋个留京的差事,倒也不难。”
张慎闻言,喜上眉梢,连忙催促许辞旧:“辞旧,还不快谢过陈兄的提携之恩!”而陈泰则摆手笑道:“不必言谢,若真要报答,我倒真有个小小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