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历史的诡异
谋反?
还有证据?
我嘞个老天爷啊!
这两词组合在一起,实在是有些令人瞠目结舌,感觉甚是小众啊……
不对……
怎么好像如今这等麻烦事儿竟落到自己家头上了?
卧槽,这不完犊子了吗!
黄芳度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灵魂一般,陷入了极度的凌乱之中,手脚都不知该往何处放,眼神中满是慌乱与无措。
而一旁的黄梧,在剧烈地咳嗽了一阵子后,脸色苍白如纸,身体虚弱不堪,他费力地喘着粗气,一脸虚弱地轻声说道。
“你那个不成器的表弟,居然把靖南王世子和咱们海澄公府的通信留下了……”
“这藩王和藩公私下串联,本就是朝廷最为忌讳之事啊,更何况我们还是汉人!”
“朝廷对我等本就有所防备,在这敏感时期,稍有不慎,便会引来灭顶之灾啊!”
黄梧边说边摇头,脸上满是无奈与痛心。
“老夫早就看出来了,那个耿精忠狼子野心,心怀不轨,可是老夫千算万算,万万没想到,那逆子居然……”
黄梧说到此处,声音哽咽,缓缓闭上了眼睛。
一滴饱含着沧桑与忧虑的老泪顺着他那满是皱纹的脸颊缓缓滑落,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无尽悲凉与绝望。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黄芳度闻言也急得在屋内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他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恐惧和焦虑。
突然,他停下脚步,看向黄梧,一脸急切地问道。
“二叔,按您说的,萧念恩屠了我们漳州府城的公府,就是为了这个密信?”
黄梧一脸痛苦的点了点头。
“大概是了,否则就他一个杂种,小小的正四品佐领,安敢如此行事?”
“最开始可能是听风就是雨,试探着来咱黄家打打秋风,坏就坏在,老夫当日居然不在漳州,等到他们把事情闹大以后……”
黄梧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黄芳世却已经听明白了。
估计就是不知道怎么搜罗到了黄芳度保留的书信,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屠了海澄公府满门,搜刮了公府的钱财。
顺带着给黄家扣了一个反贼的帽子,而且还是铁证如山的那种。
现在劝自己回去清点损失,不过是请君入瓮罢了。
如果不是自家叔父慧眼如炬,怕是自己这会儿已经被那姓萧的灭口了!
叔侄二人一顿脑补,紧接着对视一眼。
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明白了一件事儿。
英雄所见略同!
看样子应该就是这么一回事儿了。
不过叔侄二人都有些不甘心。
要说这海澄公府一家,也真算是清廷的死忠了。
按照正儿八经的历史,三藩之乱起,耿精忠发动兵变并传檄黄梧一同为战时,黄悟正重病在身,最后惊恐不安,忧愤而亡。
康熙十三年,黄梧病逝于漳州,终年五十七岁,死后的谥号是“忠恪”。
由于实心为清廷效力的原因,老黄家后人的结局也比其他汉人王公要好得多。
黄梧死后,其长子黄芳度承袭爵位,守卫漳州。
三藩之乱时,耿精忠和郑经联手攻打漳州城。
黄芳度守城半年有余,城中无粮,叛将吴淑开东门投降。
哪怕是这样,老黄家依旧没有投降。
以黄芳度为首的黄家众人展开巷战,后来体力不支,投开元寺井自杀,他母亲、妻子全部自尽,全家被杀三十余口。
清廷后来还追赠黄芳度为多罗郡王,谥为“忠勇”。
这可是汉人追赠郡王的第一人,也是黄氏爵位最高的一个。
等到黄梧一家死难,公爵由黄梧长兄之子黄芳世承袭。
黄芳世在北京做过一等侍卫,后来做过福建随征总兵,加太子太保。
郑经部将刘国轩、吴淑来犯漳州,黄芳泰击败了他们,后又击败山寇蔡寅。
病死后被追赠“少保”,谥号“忠襄”。
一直到道光年间,黄梧的后人黄庆春还担任了德州总兵,依然是一等海澄公。
哪怕是民国后,北洋政府我授予黄懋澄陆军中将军衔。
也就是说,黄梧这狗东西在康熙初年建议清朝“禁海”,直接导致几十万沿海民众流离失所,至少间接害死了十几万人,可结果却是他的后人在清朝一直担任高官厚爵。
而且即使进入民国,他的后人还能担任陆军中将,多伦镇守使这样的高官。
历史的诡异在此尽显无疑。
当然了,这一世,老黄家肯定是没这个机会了。
说回当下,黄家叔侄这会儿心情已经焦急到了极点。
沉默了好一会儿,对如何解决黄家威机丝毫没有头绪的黄芳世终于开口了。
“二叔,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吗?”
黄梧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
“为今之计,只有尽快想办法弥补。”
“你速速派人回漳州,去将那通信找出来,看看能否销毁证据,如此才能向朝廷解释此事,尽量将我们的干系撇清。”
“至于,靖南王府……”
黄梧的眼中赫然涌起了一抹杀意。
“死道友不死贫道!”
“贼子想拉我们黄家下水,就要做好被我们黄家咬掉一块儿肉的准备!”
黄芳度闻言连忙点头称是。
“好,侄儿这就去办!”
“可是二叔,朝廷会相信我们吗?”
“万一……”
黄梧闻言打断他的话。
“没有万一,事到如今,只能拼一拼了!”
“我们海澄公府世代忠良,不能因为此事而毁于一旦!”
“你快去,切莫耽搁时间!”
黄芳度应了一声,转身匆匆离去。屋内,黄梧独自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说是让靖南王府付出代价,但是黄梧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海澄公府,和老耿家的靖南王府,压根儿就不是一个级别啊!
靖南王府坐拥十万大军,海澄公府只有几百亲卫。
而今之计……只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