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混沌之门
正当陆压道人与孙悟空交谈之际,天空突然变得异常明亮,宛如白昼。
只见空中祥光万道,金灯万盏,仿佛是无数星辰在闪烁,一阵阵异香随风而来。
在这祥光之中,一位老者缓缓降临。
他慈眉善目,白发长髯,面容和煦而庄严,正是那玉虚宫的掌教,元始大天尊。
天尊对着陆压道人微微颔首,声音洪亮而深沉。
“陆压道君,久违了。今日我奉老爷子之命,特地前来迎接您。”
陆压道人也拱手回礼,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天尊!别来无恙!上次一别已有千年之久,今日能够再次与您相会,实在是令人高兴啊。”
两人相视一笑。
元始天尊道:“道君,自从上次万仙阵一别,已是一千五百余载,道君依旧飘逸出尘,不减当年风采。”
陆压道人拱手道:“哪里!哪里!天尊过誉了。”
说完,他转过身来,指着元始天尊对孙悟空介绍。
“泼猴,快来见过你家师尊,这位便是玄门中赫赫有名的元始大天尊。”
孙悟空心中一阵激动,早就听闻过元始天尊的威名。
知道他是传说中的大神圣,今日终于得见真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仰之情。
眼前的元始天尊,白发如雪,长髯飘飘,面容慈祥而庄严。
身穿一袭白色道袍,身上散发着一股威严而神秘的气息。
悟空不敢有丝毫懈怠,连忙跪倒在地,恭敬地行了一礼。
“花果山水帘洞孙悟空,见过元始大天尊爷爷。”
元始天尊上下打量了一下悟空,“你就是那个踢了大老爷的八卦炉,偷吃了他金丹的猴子?”
悟空闻言,脸色微微一僵,不禁有些尴尬。
这些事情,自然记得清清楚楚。
不过,这都已经是些陈年往事,自己也都受到了惩罚。
此刻,被元始天尊再度提及,悟空不禁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天尊爷爷,我本不想踢翻那物件,只是里面实在是太热了。”
“俺老孙一时没有忍住,在里面翻了几个跟头,炉子就自己翻倒了。”
天尊呵呵笑道:“你这泼猴,又耍贫嘴,却不知道大老爷爱惜你。因你与娲皇的渊源,故意放你一马,还将玉京山的宝贝‘火眼金睛’赠送与你!他的苦心,你却不会知道的。”
悟空听得不明觉厉,正欲再问。
元始天尊却话锋一转,对陆压道:“道君!娲皇、西王母,俱在宫里等候,你我速速进去吧!”
“老家伙们都到齐了?”陆压道人吃惊地问。
“就差你了!”天尊笑了笑。
“那好!我们赶快进去。”
元始天尊与陆压道人边走边聊。
悟空跟在两位大能的身后,努力想要插上话,但这两位大能的对话深邃而玄妙,涉及的内容远非他所能理解。
他只能将好奇心化作目光,不停地四处张望,试图从周围的景象中捕捉一些线索。
关于鸿钧老祖,悟空更是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作为三清的师傅,这位先圣之师,又究竟会是何等人物?
他究竟有何等神通,能够将这些先天神圣们聚集在一起?
陆压师叔伯带我来到这里干嘛?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与师父的关系?带我来开开眼界?这似乎不太可能。
毕竟,这里聚集的都是些传说中的大能,他们的聚会,又岂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参加的?
悟空边走边想,心中七上八下。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忐忑。
玄黄界,紫霄宫。
紫霄宫悬浮在一团瑞彩之上,仙气缭绕,瑞彩纷纷。
一进入宫中,悟空的视线便被大殿内的景象所吸引。
只见大殿的一侧,站着两位威严而庄重的人物,分别是八景宫的太上老君和碧游宫的通天教主。
二人神态自若,仿佛与这宫殿的仙气融为了一体。
大殿的中间摆放着四张精致的椅子,每张椅子都散发出淡淡的金光,彰显着不凡的气派。
其中三张椅子上已经坐着人,两女一男,各自散发着不同的神圣气息。
那位男子鹤发童颜,慈眉善目,额头向前微微凸出,手里拄着一根龙头拐杖,浑身透露出一种古朴而威严的气息。
他的身后,祥光万道,瑞气千万条,炫光紫气晕人眼目,仿佛有无尽的力量在涌动。
大殿里异香袭袭,仙音袅袅。
作偈曰: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正是玄门三清之师,鸿蒙之主鸿钧老祖。
在鸿钧老祖左面的椅子上,坐着的是先圣娲皇女娲氏。
她身着华服,面容端庄美丽,身上散发着柔和的圣光,将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其中。
在鸿钧老祖右面的椅子上,坐着的是瑶池西王母。
她高贵雍容,神态安详,如同一位慈祥的圣母令人安心。
三人俱都圣光普照,异彩萦绕。
元始天尊缓步走向鸿钧老祖,步伐沉稳而恭敬,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
“师父!我已将陆压道君接了过来!”
鸿钧老祖微微点了点头,一种深沉而包容一切的智慧之光在他的眼中闪烁。
“知道了,你下去吧!”
元始天尊恭敬地回应了一声“是”,然后缓缓转身,站立在老子的旁边。
鸿钧老祖捋了捋颌下的长髯,动作缓慢而优雅,仿佛在品味着岁月的沉淀。
他笑了笑,对陆压道:“离火之精,你我自鸿蒙一别,已有百亿光阴。”
“你不拘小节,不落俗套,嫉恶如仇,无论长幼大小有难都会相助,当真是古道热肠,老而弥坚。”
陆压摆了摆手,脸上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似乎是在回忆往昔。
“老祖过奖了,想当初,老祖与我受昊天上帝之托,秉承善字当头,以万物生灵为己任,以大道为精神,我是不敢忘却的。”
“这么多年来,你我为了那长生之门虽历经亿劫,始终都是以善为本,以善为基,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