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万一不嫁人呢
左相府的闹剧后,景都城的贵妇人都不愿意和王氏来往,之前和王氏交好的那几位夫人见到王氏更是像见到牛鬼蛇神般,都要绕着走。这就便宜了侧夫人殷氏,大门大户的夫人们自然看不上殷氏这个侧夫人,但小门小户想和殷氏结交的夫人还是很多,所以隔三差五就有人送来请帖,殷氏也算是捡漏成功,时常带着沈采荷到处拜访,沈采荷的日子也越来越滋润。
这些跟沈星吟都没什么关系。
沈采荷到偏院和她八卦哪家公子如何哪家小姐如何时,她就嗯嗯地敷衍。
“对了三妹,你知道吗,夫人把子桀带回来了。”
“嗯?”沈星吟不解。
“子桀啊!咱小弟!”
“哦……”
沈星吟搜索了一下脑海里的记忆,好像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王氏的小儿子,沈采薇的亲弟弟,沈子桀。
沈子桀因为身体不好,得高僧指点,出生没多久就被送上国清寺修行,仔细一算今年应该是第十年,沈子桀刚好十岁。
“那日夫人送大姐上山去,顺道就把子桀给接了回来,因为大姐那事连洗尘宴都没办。三妹,你见着面没有?”
沈星吟摇摇头:“没见到。”
“对,你住的院子偏,没见过也正常。可是我住的近,我也没见过,你说奇不奇怪?”
“你管人家做什么?”
“三妹你怎么不着急呢,子桀回来是要继承家业的,你我都是女子,又都是快出阁的年纪,爹要是把所有东西都留给子桀,我们什么都捞不到!”
“放心,嫁妆少不了你的。”
“万一我不嫁人呢?手里总要拿点钱的吧!”
沈星吟一愣,没说话。没想到沈采荷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她有些吃惊。
沈采荷忙捂住嘴:“三妹你不要误会,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觉得嫁给谁我做不了主,但留点钱至少有个保障,日后也多条路好走。”
“不嫁人……也不是不可以。”
“嗯?三妹你也不想嫁人?”
“我还没有想过。”
“唉你小我两岁倒是不急,我都十八了,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爹要我们嫁,我们不想嫁也得嫁。我娘最近已经在帮我相看了,若是有好的人家,总比爹挑的要好。”
“二姐有中意的公子了?”
沈采荷摆手:“唉,没有!都是些歪瓜裂枣,没眼看。”
一个人影摇着扇从外面走来。
“两位侄女聊什么这么尽兴,可否容我讨杯茶喝?”
两人喊了声“五叔”。
沈绸喝了口茶,笑着说:“五叔都还没有成家立业,你们着急什么嫁娶之事?”
“五叔今年多大年岁了?”沈采荷好奇地问。
“二十有八了。”
“早该娶妻了呀,五叔怎么不娶妻呢?”
“未立业,也没有中意之人。”沈绸笑意盈盈看向沈星吟,“前些日的事我听闻了,听采荷说,吟儿很有赚钱的门道,能否帮我想想怎么才能立业?”
沈星吟答:“这个问题五叔应该请教左相。”
沈采荷却应和道:“是呢!三妹多的是赚钱的法子,当初还拿两片金叶买下了大姐的奴隶,两片金叶啊!我这辈子可能都没有那么多钱!”
“这事我也略有耳闻,没想到竟花了这么多!”沈绸惊诧。
“我哪有那本事,是世子殿下赏的。”
沈采荷满眼都是羡慕。
“能让世子殿下这么赏,也是你的本事。”沈绸慢慢摇着折扇。
“现在还不是穷鬼一个?”沈星吟瞟了两眼沈绸的神色,试探性问道,“五叔当真是想搞钱?”
“莫要说得如此庸俗,立业,立业。”
“想想搞钱的法子倒也不是不可以……”
“你说说看。”
“五叔可知道我娘亲有一支银簪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如果能找到那支银簪……”
“呃……容我想想。要说银簪,大嫂初来乍到之时我确实见过几次,回回都戴着一支银簪,至于现在在哪里,我就不清楚了。”
“法子我先帮五叔想着,簪子五叔也帮我留意留意。”
“成。”
“什么银簪?你们在说什么?”沈采荷都听迷糊了。
“二姐也帮我留意留意。”
“哦好……”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先答应再说。
月芹来给她们换茶。
看到月芹,沈采荷又想起了沈子桀的事,问沈绸:“五叔知不知道子桀回来了?”
“子桀啊,这几日跟着你们相爷爹,出了那事,你们爹说他要亲自教导子桀。”
“怪不得这些天都没见着人影。”
“不急,过两日就见到了。”
沈星吟是一点都不急,甚至是没兴趣。
出事后,王氏跟变了个人似的,又抠又阴沉,教习嬷嬷也不来烦她了,她乐得逍遥。反而是以往抠抠搜搜的侧夫人,现在却大方起来,在府里赢得了一片好评。
---
东虞国皇宫。
元景帝正在批阅奏章。
腹部突然一阵绞痛,元景帝捂着腹部,蜷起身体紧锁了眉头。
女官来送茶,看到这副景象急急奔过去,顾不得烫了一手的茶,大喊着“来人”。
宫女请了御医和皇后。
御医把过脉,说是“湿热蕴结、中气下陷、肾阴不足”,立刻准备针灸开了药方。
施过针后,元景帝的疼痛减轻了不少,脸色却还是很难看。
文皇后心急如焚,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御医日日施针,疼痛好了些,元景帝便坚持着料理国事,最后终于扛不住,在某日晨起时吐了一地直接晕倒过去。
病榻上,元景帝命宣亲王与左右相辅佐太子监国。
文皇后决定上国清寺斋戒,为元景帝祈福。
这时候,她想起了沈星吟。碍于左相府近期的风评,皇后只是传旨给左相府,点名沈星吟一同去国清寺。
传旨那一日,宣亲王与世子正在探视元景帝的病情。
元景帝问起景御的病。
“御儿病了数月,如今身体可好全了?”
“托陛下的福,臣已经大好。”
“国事繁重,交于太子与亲王朕很放心,御儿还需多休养,不如陪同皇后上国清寺,替朕照顾皇后。”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