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脱靴断镫:一位清廉刺史的星驰(五)
五、第四回来
兖州派军士送崔可大灵柩回长安,李义山与杜胜、李潘、赵晳三人随护而行,杜李二人中途别过,赵晳送至洛阳,李义山直到长安,助崔可大下葬之后,才与雍衮二子作别。
李义山回到郑州家中,他常去拜会刺史萧明文,一起饮酒作诗。秋季,他在郑州取解,十月他离开郑州,临行前,他给萧明文写了一封书信,表达无尽的感谢。书信名为《上郑州萧给事状》,状文中有言:
某簪组(官家)末流,邱樊(隐士)贱品,倏忽三载,邅回(难回)一名,岂于此生,望有知己?兖海大夫(崔可大)时因中外,尝赐知怜,给事(萧明文)又曲赐(蒙赐)褒称,便垂延纳(接纳)。朱门才入,欢席几陪……今者方牵行役(出行),遽(遂)又违离(离别)……生(生者)死(死者)之寄皆深,去住(去留)之诚并切……
经洛阳时,他在客舍中碰见了赵晳,赵晳东赴宣州,去做幕僚,两个人都很感慨,分别时,李义山有诗相赠,诗中有句: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到了昭应县(陕西临潼),李义山前去拜会昭应县令卢弘正。卢弘正说,此前在长安,已经读到过义山的诗了。卢弘正设宴款待李义山,席间虚位以待。
到长安后,李义山即去拜见令狐壳士,令狐子直在侧。
李义山说了萧明文近况和崔可大之死,令狐壳士告知李义山,崔可大的遗表感动了百官,长安仕子纷纷传抄,并询问出自何人手笔。
本次是李义山第四次参加科举,令狐子直建议李义山说,义山弟,如今你诗文篇什甚多,不妨勒之成卷,送与朝中诸公,先造些声势。
李义山笑道,弟弟近年不曾行卷,不是自视清高,实在是今日达官贵人,均不似相国,他们早已不读诗文,只想看些传奇小说,弟弟又写不得那怪力乱神。
李义山一番话说得令狐父子都笑了。令狐壳士说道,也罢,不行卷了,不过纳卷还是要的。子直,你帮义山选十篇一等诗文,请书家抄写装潢,再由你送去礼部贡院。
如此,堂堂弘文馆校书郎令狐子直,便接了主办李义山抄文纳卷之事。李义山自大和七年落第之后,除了为人作表,已经不复作文,令狐子直只能抄其旧文。纳卷贡院之后,李义山仍回华阳观赁居读书。
大和九年(835年)正月,李义山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仍然不中。
落第之后,李义山去寻访崔可大在长安的旧宅。雍衮二子在太学读书,李义山未能见到,只遇见了崔公一位族人——秀才崔明,二人交流了崔公诸多往事。
李义山心绪难平,写了一首长诗——《安平公诗》,留赠雍衮二子。诗曰:
丈人(老丈)博陵王(博陵崔氏)名家(名门),怜我总角称才华。
华州留语晓至暮,高声喝吏放两衙(早衙和晚衙)。
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斜)乌纱。(崔雍)
其弟炳章犹两丱(两个小辫),瑶林琼树含奇花。(崔衮)
陈留(河南开封)阮家诸侄秀,逦迤出拜何骈罗(整齐排列)。(阮氏诸侄)
府中从事杜与李(杜胜、李潘),麟角虎翅相过摩(切磋)。
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钟磬鸣环珂。
三月石堤冻销释,东风开花满阳坡。
时禽得伴戏新木,其声尖咽如鸣梭。
公时载酒领从事,踊跃鞍马来相过。
仰看楼殿撮清汉,坐视世界如恒沙。
面热脚掉(调换双脚)互登陟(登上),青云表柱(佛寺华表柱)白云崖。
一百八句(佛经)在贝叶,三十三天(三十三重天)长雨花。
长者子(父老百姓)来辄献盖,辟支佛(崔公)去空留靴。
公时受诏镇东鲁(兖州),遣我草诏随车牙(车轮边)。
顾我下笔即千字,疑我读书倾五车。
呜呼大贤(崔公)苦不寿,时世方士无灵砂。
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颓(忽崩)泰山惊逝波(逝水)。
明年徒步吊京国(长安),宅破子毁哀如何。
西风冲户卷素帐,隙光斜照旧燕窠。
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艰忧)多。
如公之德世一二,岂得无泪如黄河。
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泽(遗泽)方滂沱。
崔明收了诗作,无意中说,崔公旧日僚属,义山君是唯一来探望的。李义山听罢,眼前浮现出崔公临终的景象,又想起崔公下葬时众僚只他一人,于是他又作了一首诗送给崔明,他也要把这首诗寄给杜胜、李潘和赵晳,他要提醒他们,不能忘了那日托孤之约。诗曰:
《过故崔兖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因寄僚杜李赵三掾》
绛帐(师门)恩如昨,乌衣(乌衣巷)事莫寻;
诸生空会葬(葬礼),旧掾已华簪(高官)。
共入留宾驿(西汉郑庄设驿留宾),俱分市骏金(战国燕昭王千金买马骨)。
莫凭无鬼论,终负托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