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 > 第32章 同窗

第32章 同窗

回了宁安村,王氏去还牛车,带了点东西去沈族长家。

沈族长佝偻着背在家门口晃悠呢,见王氏过来,连忙招呼她。

王氏把东西和铜板放在桌上。

“都是一家人何必这么客气,借个牛车又给钱又给东西的。”沈族长推辞着。

王氏按着桌上的东西,不容拒绝道:

“大堂兄,今儿这些东西你们一定要收。”

“这些年多亏了大堂兄周旋和帮衬,要不是有你们在,家里怕是早已家破人亡了。”

沈族长见王氏是真心感激,心中也颇为感慨。

“当年若不是小叔,咱们沈家也没这些好日子,虽说是到了这苦寒之地,可小叔也为族亲安定殚思极虑,咱们沈氏一族只有齐心才能过得更好。”

双方都有些感慨,当年的事谁都没错。

是,沈鸿儒当年死谏连累沈氏一族流放苦寒之地。

可在那之前,因为沈鸿儒,沈氏一族也沾不少光。

加上流放到这边后,沈鸿儒安顿好族亲才与世长辞。

有几个不感恩的,也最多是埋怨沈鸿儒太过耿直,连累他们被流放到这苦寒之地。

但沈氏族亲大多数人也承沈鸿儒的情。

再说当年那种情况,要不是沈鸿儒,若他们是一般老百姓,说不定早就饿死了。

沈鸿儒是为了百姓死谏的,有良心的也不能怪上他。

加上沈族长的父亲,也就是之前的族长是沈鸿儒的兄长,两家关系亲近,自是多关照些的。

二人说了一会儿家常,得知王氏送沈遇安去县里的书院,沈族长有些诧异。

“弟妹,你这是?”沈族长试探地问。

难不成打算让狗蛋去科举?虽说已然过了三代,但有些见识的沈族长知晓这件事很难。

他让家中几个孩子去读书,不过是放去私塾一两年。

多条路可走,但是没想过科举。

“石头镇私塾的庐舍不太好,安哥儿的身子堂兄也知道,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是不行的。”王氏没有正面回答他。

这时张氏走过来留饭。

王氏婉拒了,起身和两人告辞。

等人一走,老夫妻俩嘀咕着沈遇安读书的事。

“弟妹不会是想让狗蛋参加科举吧?狗蛋的身子怕是顶不住。”张氏有些担忧。

“哎,就是身子好,这科举不易,咱沈家的情况你也知道。”

“要我说你们沈氏一族最聪明的就属三房了,说不定还能成呢,我看狗蛋是个机灵的。”

想到家中几个蠢曾孙和沈遇安,沈族长无比赞同张氏的说法。

这一年来为数不多的接触,见过沈遇安忽悠家里几个曾孙,人老成精的沈族长已经看出来。

对方一人抵他家里几个曾孙的全部心眼子。

不,沈遇安和几个曾孙加起来八百个心眼,沈遇安有八百多个心眼。

他几个曾孙加一起倒欠几十个心眼。

那厢沈遇安再见到他娘掏腌豆角,想着开春要种什么菜好。

今年怎么都不能再种豆角了。

三日后,沈遇安天还没亮就起床洗漱。

一样还是王氏和刘氏带着他一起。

锅里给盼姐儿留几个饼子,三人就出发了。

到了百川书院,才发现门口外和之前招收学子那天一样多人。

大人们被留在书院外,学子们十人一组进书院。

沈遇安挎着他奶给做的书袋,走进书院。

百川书院规模也不大,沈遇安跟着周围的小豆子们一起围观,没多久就看完了。

说来也巧,这十人里还有沈遇安那日见过的金家小公子,想来是报名的时候离得不远的原因。

对方瞧着六七岁的模样。

丙学堂这次入学的学子,除了沈遇安,基本都是六七岁这么大。

虽然沈遇安先天不足看着比寻常孩子瘦一点,但比这些小豆丁们高了不少。

“你这么大个才进丙学堂,也不怎么样嘛。”

沈遇安寻声看去,就见那金家小少爷,拉着几个小豆丁一起嘲笑地看着他。

若是原主或者一般的小孩,可能会有些羞愧。

但沈遇安不一样,他是个成年人了,不会被几个小孩子的话弄得破防。

反而上下打量了金家小少爷和他周围的几个小豆丁。

“长得高总比长得矮好吧。”

金子来一噎,踮着脚抬头生气地瞪沈遇安。

这小屁孩长得挺好,生气瞧着也不可憎。

沈遇安没多跟对方纠缠,因为小厮要带他去庐舍。

金子来几人家在永安县,自是不用去。

庐舍的环境还行,不过要四个人一起住。

“庐舍自己打扫,家人送的被褥物件,让师兄们帮忙到房门那边取。”

小厮说完就走了。

可见今日是真的忙。

别看百川书院一年也就招了二十来个学子,但今日是真忙。

不止要带新的学子熟悉环境,还要安排诸多事宜。

百川书院甲乙丙三个学堂加起来,也有大几十个学子了,却只有一位杜夫子。

小厮门房各一人,人都要忙疯了。

今日情况特殊,就连杜夫子的夫人和粗使婆子都一起帮忙也忙得脚不沾地。

百川书院的庐舍安排是两个新学子和两个去年入学的师兄。

和沈遇安同时入学万文山懵懂地看向沈遇安。

沈遇安对屋内的两位师兄行礼,“两位师兄,这位,呃,贤弟,在下沈遇安,宁安村人士。”

“两位师兄,我是万文山,下坡村人,人士。”万文山学着沈遇安跟庐舍内的人介绍自己。

“李清泉。”

“吴达。”

李清泉和吴达多看了两眼沈遇安。

这家伙刚入学怎么感觉比他们懂得还多啊。

双方互相了解之后,才发现刚入学的沈遇安是庐舍中最大的。

就连去年入学的李清泉也才九岁,吴达八岁。

而今年刚入学的万文山就更小了,才七岁。

互相认识之后,李清泉和吴达带着两人去门房那里取东西。

“夫子说既已上学,就要培养独自生活的能力,所以只要在庐舍生活的学子,万事亲力亲为。”

沈遇安和万文山的东西有点多,四人一趟拿不完。

回庐舍前,沈遇安到书院门口和家人道别。

“奶,娘,这是我的同窗好友,”沈遇安一一给王氏和刘氏二人介绍。

“清泉,吴达,文山,这是我的祖母和母亲。”

“沈奶奶,沈伯母。”

“好孩子。”王氏笑着和两人打招呼。

“沈奶奶可否请你们帮个忙,遇安从小身子不太好,你们帮着看顾一二,若遇安有个不舒服,让人捎个话到家里来。”

三人一听,看了下沈遇安,连忙答应。

怪不得他们总觉得沈遇安脸色不是很好。

沈遇安知道家里人担心他的身子,只能无奈叹息。

这要是搁现代,去上学还让年纪比自家孩子小的孩子看顾,怕不是被人家长喷了。

没多会儿万文山也带着三人去跟他家人认识。

沈家两个女人直接和万家人聊上了。

沈遇安他们离开的时候,刚刚还万般不舍的沈万两家聊得忘乎所以,摆摆手让他们进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