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水井枯竭
“剩下的这10栋房屋里,我需要的都是一些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在小地方不容易找到。”
说完楚辞就对安比槐要求说道。
“我需要两个大夫,两个书生,两个铁匠,两个木匠,剩下的我还没想好,就先找这8个人吧。”
差不多都是他们松阳县现在极度缺少的人才。
并且总归还是要留两个空房子,以备不时之需。
安比槐倒是能理解楚辞要这些人的用意,只不过他有些担忧的对楚辞说道。
“只是咸阳城市那样繁华的一个城市,他们应该不会容易来我们松阳县吧,大人您不妨从小地方来找这些人,这样子他们来的几率也会大一些。”
楚辞却笑着对他解释说道。
“只有大城市这些人才会不稀少,可能会有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人,会想来小城市寻求一些人生价值。”
这是楚辞的一个人生经验。
大城市的人多机会也多,小城市就那么两三个人。
他们在小城市已经受到了足够多的尊重,就不会轻易的跳槽去别的城市。
安比槐在听到楚辞的这个解释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那这么说来确实还是去咸阳城找人比较好。”
说完安比槐就迫不及待的去做准备,他这一次要亲自去咸阳城找人。
咸阳城距离他们松阳县是有一段距离的,一来一回光是路上的时间估计就要一个月。
楚辞暂时不考虑咸阳城那边的事情,而是担忧的抬头看了看天。
从她要开始准备盖房子的时候起,松阳县就已经两个月没有下雨了。
盖房子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现在三个月,一滴雨都没有下。
如果这个时候再说这个情况是正常的,那肯定是说不过去了。
“难道干旱真的要来了吗?”
楚辞皱着眉头喃喃的说道。
虽然说他们松阳县现在已经引进了河水,所以就算干旱来了也不影响他们的饮用水。
但是天灾一旦来临,那么不管百姓们准备的有多充分,始终是要受些苦头的。
柳绿这个时候面色苦恼的对楚辞说道。
“小姐,听说咱们城中的那一口水井现在已经干枯了。”
他们松阳县只有这么一口水井,之前全城市的人都指着这口水井来吃。
可是现在那口水井干枯了,尽管他们还有新挖的水渠里面的水,但是依然会让他们觉得非常的恐慌。
“水井都干枯了吗?那看来干旱是真的要来了。”
之所以干旱那么让人恐惧,那就是因为一旦干旱来临,就算他们打水井都没有用了,因为水井里面的水根本就没有。
柳绿虽然心情也不太好,但是她却并没有恐慌的心理。
因为他们松阳县之前受楚辞的命令,已经挖出来一条水渠,所以现在城内并不缺水。
“小姐就是城里的众人,现在都有些人心惶惶。”
“怕什么?又没有断了他们的水。”
楚辞闻言,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裙,接着对柳绿说道。
“走,跟我出去看看。”
当楚辞来到那口水井的时候,水井周围已经围了大批的人。
他们一个个都面带难色的看着那口水井,这水井已经吃了好几年了,还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当他们看到楚辞过来之后,纷纷给楚辞让开一条路,对楚辞说道。
“大人,我们今天来打水的时候发现这口水井干枯了。”
“大人,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如果这口水井不能用了,我们之后就只能用水渠里面的水了。”
楚辞并没有回话,而是先探头看了看那口水井。
确实,之前那口水井虽然不说很满,但是最起码还是有一半的水量,但是现在已经完全干枯,这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楚辞皱眉说道。
“就算是要发生干旱,会引起水井里面的水干枯,但是也不至于这么快,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一定是上游出现的问题。”
“上游?大人,我们松阳县的上游就是广元县。”
“难道是广元县出现什么问题了吗?但是就算他们那边有什么问题,也不应该影响我们这边的水呀。”
“怎么不会影响?如果广元县频繁打水井,那么就会导致地下水没有办法流到我们这边,这样一来咱们这的井水自然也就枯竭了。”
这个时候,从桃花县搬到松阳县的其中一位居民也开口说道。
“大人,我们桃花县前段时间水井也有枯竭的风险,不知道今天我们桃花县的水井还有没有水了。”
“没水了,我是今天才从桃花县搬到这边来的,我离开桃花县的时候,咱们桃花县那边的水井也全部都已经枯竭了。”
另一位中年男子语气沉重的说着。
他本来以为只是他们的一个城市没有水了而已,可是没想到来到松阳县。
他们松阳县这边也没有水,幸好松阳县已经提前挖好了水渠,就算没有了水井也不会让他们断水。
要不然的话,大家肯定不会这么冷静。
“什么?!你们桃花县也没有水了,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口井我们用的好好的,几十年了,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断水的问题。”
众人听到就连桃花县也没有水了,就得知这个事情肯定非常的严重。
不过他们因为还有水渠里面的水,所以表现的并没有那么惊慌,只是觉得疑惑而已。
楚辞却冷静的对他们说。
“没有水肯定是要找到原因的,我之后会去广元县看看情况,你们大家在松阳县不要担心,之后就用水渠里的水吧。”
这个时候楚辞难免庆幸,幸好她刚来的第1件事,就是让百姓们挖水渠,解决了水资源的问题。
要不然的话现在肯定发懵。
众人见楚辞都开口了,那他们也不说什么了,反正他们现在确实还有水可以用。
就在这个时候,柳绿走过来递给楚辞一封信说道。
“小姐,这是桃花县县令给您写的信。”
周围的百姓听到之后,也都纷纷看向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