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 第119章 独立团之围与反转战局

第119章 独立团之围与反转战局

一股步兵大队的援军,宛如沧海一粟,难以撼动战局的铁板一块。然而,给予高崎秀雄莫大勇气的,却是那紧随其后、如影随形的第九旅团山下联队,一支拥有三千余众的庞然大物,正六十公里外执行着扫荡的使命。

当机动大队接到出征的号令,山下联队也迅速响应,指挥部从各处后勤调集车辆,拼凑出一支浩浩荡荡的卡车大军,载着他们风驰电掣般奔赴战场。此外,还有吉田联队的第二步兵大队,他们更是先行一步,投身于这烽火连天的战场,向独立团一营——这个刚刚遭受日军空袭重创的阵地,发起了凌厉的攻势,成功牵制了敌方的火力。

若非如此,按照李云龙的精心布局,一营作为预备队一旦加入战斗,高崎秀雄那东拼西凑的三百多人,恐怕只能落得个溃败的下场,甚至可能被李云龙这位胃口日益增大的指挥官一举全歼。此刻,独立团的三营已经悄无声息地绕到了机动大队的后方,三营长王怀宝指挥若定,部队如猛虎下山,不仅摧毁了日军的运输车辆,更是直接向日军炮兵阵地发起了勇猛冲锋,令日军措手不及,炮兵中队几乎全军覆没。

战场上,局势变得错综复杂,仿佛双方都已深陷对方的包围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胜负难料。表面上看,八路军似乎被重重包围,但日军机动大队也似乎步入了八路军的陷阱之中。关键在于双方战斗力的较量,独立团的全自动火力配置,一个营的火力就足以匹敌日军一个大队,这是经过无数战斗验证的真理。

如今,独立团两个营左右夹击,三四百名日军士兵如同砧上鱼肉,任人宰割。再给王怀宝多一个小时的时间,恐怕高崎秀雄的机动大队就得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了。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山下联队犹如天降神兵,三千余众从外围形成了新的包围圈,步步紧逼。

王怀宝这位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营长,岂是等闲之辈?他深知这次立功的机会千载难逢,尽管心中万般不舍,但在敌军如潮水般的重压之下,他们不得不忍痛割舍掉歼灭日寇的良机,转而与二营携手并肩,共赴困境。

这一切的起因,源自新二团的一场意外邂逅——他们本欲悄然行进,却不料与吉田联队的第一步兵大队狭路相逢,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交火中纠缠不清。

按理说,新二团大可一撤了之,无需多言。但孔捷心中那股子倔强劲儿却不允许他这么做,他渴望通过这一战,向世人展示新二团的铁血风采,让日军的嚣张气焰彻底熄灭。

然而,这一战却如同漩涡一般,将赶来支援的独立团也一并卷入其中。两个英勇的团体,此刻正被日军的重重包围所困。

环视四周,南面是吉田联队的第一步兵大队,西面则是他们的第二大队。北面,机动大队的残兵败将与山下联队遥相呼应,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连带着也将西面封得严严实实。

细细盘点,他们这两个团,已经与两个步兵联队外加一个机动大队,共计七千余人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而此刻,他们依旧身处五千余日军编织的包围网中,岌岌可危。

要知道,在整个扫荡部队中,日军也不过三万人而已。而此刻,右翼地区便集中了一万五千多日军。新二团与独立团这两千余人,竟然牵制了七千日军,人数比例高达一比三点五,这无疑是华北抗战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两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友终于相见,却已无暇顾及那些繁文缛节的寒暄。

“一营被日军围得水泄不通,与外界的联系也被彻底切断,情况至今不明朗。二三营虽然损失不大,弹药还算充足,但火箭弹已经打光了。”孔捷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新二团的情况,随即关切地询问起独立团的状况。

“看来你们新二团这次确实是损失惨重啊。”李云龙感叹道。

“我独立团还好些,”李云龙摇了摇头,“只是一营因为频繁参战,后来又与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硬碰硬,损失稍大一些。二三营则几乎毫发无损,要不是日军大队人马及时赶到,我们都能把那股包围的日军给吃掉了。”

新二团的一些干部闻言,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毕竟,那可是三四百名日军啊,又不是什么任人宰割的伪军,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地被消灭了呢? 在一片斗志昂扬的氛围中,陈浩适时地插了一嘴,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诸位,今日独立团战绩斐然,不仅铲平了一个步兵大队,还端掉了一个联队指挥部,再加上二营三营那些零星的战果,日军折损人数已逾千人。”

此言一出,不仅新二团的将领们面面相觑,就连孔捷也投去了惊奇的目光。对于消灭步兵大队的捷报,他早已耳闻,但何时又多了一个联队指挥部被拔除?正当疑惑之际,陈浩轻轻晃动手中那柄象征着荣耀的大佐指挥刀,提及了偷袭新二团侧翼的日军部队,一切谜团瞬间迎刃而解。

孔捷望着李云龙,眼中满含羡慕,打趣道:“老李啊,好事总是被你撞上,何时也让我孔捷风光一回?”李云龙爽朗一笑,摆摆手:“这事儿我可说了不算。”

随后,双方交换了各自的战绩。独立团不仅让鬼子血流成河,更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仅九二式步兵炮就有六门之多,炮弹更是多达四百余发,足以支撑短期内的战斗需求。至于其他从日军手中夺来的军械,足以装备起一个完整的步兵团。

放在往日,这些战利品足以让李云龙欣喜若狂,但现在,他不过是风轻云淡地一提,却足以让老战友孔捷心生嫉妒,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孔捷心中暗自感叹,大家都是并肩作战的兄弟,为何命运如此不公?人家那边是捷报频传,武器弹药堆积如山,而自己这边呢?与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缠斗至今,虽然也杀伤了不少敌人,但缴获的武器却寥寥无几,还两次遭到日军偷袭,一个步兵营至今生死未卜。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两个团的境遇相差甚远。此时,参与商讨的赵刚打断了他们的思绪:“孔团长,老李,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我们已经被鬼子包围了。” 面对迫在眉睫的困境,亟需我们迅速策划出一条脱困之道。否则,时光的流逝只会为敌军堆砌起更坚固的壁垒,让我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且不提日军能轻易调动增援,哪怕只是多给他们片刻喘息,用以加固防线,都将为我们的突围之路平添几分荆棘。就连赵刚这位实战经验尚浅的政委,也深知此理,更何况是那些身经百战的两位团长,他们心中的明镜更是透亮。

环视四周,孔捷果断指出:“南方,正是我们最佳的突破口。眼前的步兵大队已被我们重创,若非后援突袭,他们早已溃不成军。选择此路,不仅能顺利脱困,更能一举跳出日军的围剿网,可谓一石二鸟。”

此言一出,众多干部纷纷颔首,表示赞同。毕竟,寻找敌人的软肋,攻击那些已显疲态的敌军,远比硬撼全副武装、士气高昂的对手要明智得多。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响起。陈浩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我们为何非要突围呢?”

孔捷闻言,不禁一愣,他疑惑于陈浩此问的深意。稍作思索后,他回答道:“我们被围了,自然得想办法出去。”

“不,我是说,我们突围的初衷是什么?是因为不敌吗?”陈浩追问道。

“正是如此,我们敌不过敌人,被包围就意味着四面楚歌,随时可能全军覆没,所以必须突围。”孔捷阐述了包围与突围的本质,就连不常涉足战场的赵刚也恍然大悟。

赵刚好奇地问道:“陈顾问,你的意思是?”

陈浩轻轻点头,语出惊人:“我认为我们无需突围。若能打得过,又何须逃呢?这反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我们能打赢?

此言一出,参与讨论的干部们皆面露迷茫,心中充满了疑惑。 在那片被重重日军围困的土地上,敌军数量竟膨胀至五千之众,面对如此庞大的敌人,两个团的勇士们历经数轮浴血奋战,是否还能逆转乾坤,将这五千敌军一举击溃?这念头在每个人心头盘旋,似乎都化作了一声无奈的叹息——可能性,微乎其微。

就连一向果敢自信的李云龙,面对弹药告急的独立团,也不免心生疑虑,对于正面硬撼三四千日军的任务,他虽自信满满,却也未曾狂妄至此。

“那么,依你之见,有何良策?”李云龙的疑问一出,众人的视线瞬间聚焦于陈浩,尤其是那些深知陈浩背景的干部,深知这位传奇的陈顾问,从不夸夸其谈,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陈浩略作沉思,心中已勾勒出一幅胜券在握的蓝图,他淡然启齿:“试想,若独立团全员换上新式武器,加之新二团部分换装,其战斗力之强,已是众人目共睹。要知道,这批武器足以武装起一个万人规模的步兵师,一万四千人,对抗两万日军,恐怕并非难事。而今,我们已毙伤日军逾千五百,更牵制了五千余敌。利用地形优势固守,待援军一到,便可里应外合,给予日军致命一击,彻底粉碎其大扫荡计划,岂不妙哉?”

陈浩的话语,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让人不得不深思其合理性。细细想来,他们现有的装备,足以支撑起一场依托地形的防御战。两个团在获得新武器后,战斗力已得到实战验证,新二团仅凭四分之一的新式装备,便能与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周旋,甚至略占上风;而全副武装的独立团,更是能轻松应对两个步兵大队的挑战。

以此类推,其他部队一旦换装,战斗力亦将大幅提升。若再增援两个装备升级后的步兵团,攻守之势或将瞬间逆转。倘若援军更多,几场小规模的决战,与日军正面交锋,亦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给那些日军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让他们从此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发动大扫荡。

李云龙与孔捷未曾料到,部队的战斗力如同火箭般飙升,新武器的加入更是让他们的实力一跃超过日军,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却还在原地踏步。

陈浩的建议,如同灵感的火花,瞬间点燃了他们的思维引擎。

如今的八路军已非吴下阿蒙,思路需要与时俱进,战斗方式也应当有所革新。

“真乃妙计!”孔捷拍着马屁,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陈顾问的点子让我如梦初醒,思路豁然开朗。”然而,他话锋一转,叹息道:“只可惜,咱们没有电台,无法向总部求援,只能忍痛放弃这个绝佳的机会,想办法突围出去了。”

在场的干部们纷纷点头,心中充满了遗憾。

听完孔捷的叙述,他们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能重创日军,又能提升士气。

更何况,能参与如此规模的战役,人生又能有几回?

想到这里,他们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李云龙也深感惋惜,对他来说,这样规模的战役也是难得一遇的。

而且,他还知道一个秘密: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电台,而是没有人会操作。

陈浩这次带来的不仅仅是武器,还有一批通讯电台。

但由于总部准备不足,且电台操作并非易事,因此一直没有分配下去。

正当众人失望之际,陈浩再次开口:“谁说没电台?咱们这儿有,刚从鬼子手里缴获了一台,完好无损,还能用。”

经他这么一提醒,赵刚也想起来了,他们在消灭日军联队指挥部时,确实缴获了两部电台。

他无奈地耸了耸肩:“电台虽有,却无人能操,这不还是白搭吗?”

刚刚还被点燃热情、有点小激动的李云龙,瞬间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

哇哦,这是什么神转折!

突然间,陈浩的一句话仿佛火花四溅,重新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嗨,差点忘了,电台这玩意儿我曾涉猎过,谈不上炉火纯青,但发个电报什么的,so easy!”

“你还会这个?”李云龙一脸惊愕。毕竟,术业有专攻,除了那些专业的电讯专家,谁会闲来无事研究这些?

陈浩的模样,更像是一位军火商或者战斗勇士,无论如何也无法与通讯高手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陈浩的确有这份本事,那是他在特种兵时期积累的宝贵技能。

当特种兵嘛,身手不凡,智谋更要双全。他们需要掌握的技艺种类繁多:侦查、爆破、审讯与反审讯、心理战,连将男子易容成女子这种技能都得学。至于电台发报,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信手拈来。

接连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被陈浩解决。赵刚甚至有些畏手畏脚地提出了新问题:“咱们没密电本,这可怎么解决?”

毕竟,发报涉及到加密和解密,核心便是那本密电本。而他们没有上级配发的电台,密电本自然也就无从谈起。陈浩当然也没那玩意儿,但他总有他的奇招:“我们可以用明码发报请求支援,只需稍作暗示,老总那边自然会心有灵犀。”

“……”赵刚无语凝噎,心里不禁暗赞:这哥们儿脑洞真是太大了!他也只能承认,这的确是目前能够解决问题的法子。

李云龙深知陈浩的影响力,对他这个提议也是心领神会。毕竟,只要陈浩身处敌后,老总即便是百般不情愿,也只能咬咬牙,乖乖派兵支援。更况且,这事儿其实还挺好,老总完全没有理由拒绝。

李云龙瞟了一眼孔捷,见他无异议,便忍俊不禁道:“也就你,能指挥老总配合咱们行动。要换成我,别说一百颗脑袋,一千颗我也不敢呐!”陈浩轻轻翻了个白眼,心中暗想:“这家伙是在我面前装谦虚呢吧?到底有没有那份胆量,他自己心里难道还没点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