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知否小秦氏4
主院里秦侯爷正在和李氏讨论秦婉容此次过来究竟所为何事。
秦侯爷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喜欢自己的妹妹,他总觉得自从秦婉容出生之后,东昌侯府就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老东昌侯夫妻俩生秦婉容的时候属于高龄,对秦婉容的出生并没有多大期待。
在老侯爷夫妻心中长女大秦氏是最受宠的,儿子秦侯爷是最受重视的,秦婉容出生前十年都是他们一家四口幸福快乐的生活,秦婉容出生之后老东昌侯夫妻俩身体素质就开始不好了,如今不等秦婉容及笄,两人就双双离世。
秦婉容从小就是被丫鬟仆人照顾长大的,和老东昌侯夫妻俩确实不太亲密,可能正是因为如此,秦婉容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事事妥帖。
但就是因为她小小年纪就很懂事反而让秦侯爷更加讨厌她,觉得她年纪虽小,心机就很重,再加上在秦婉容出生之前,秦侯爷一直觉得整个东昌侯府都是自己的,秦婉容出生之后,无论如何东昌侯府都要多出一份嫁妆,这叫爱财如命的秦侯爷都秦婉容如何喜欢的起来?
李氏作为秦侯爷的妻子,自然是喜秦侯爷之喜,恶秦侯爷之恶,说到底她其实对秦婉容本人是没什么意见的,但李氏跟秦侯爷一样,对秦婉容出嫁东昌侯府要出嫁妆一事十分不满。
只是李氏人也不傻,秦婉容再怎么说也是秦侯爷嫡亲的同胞妹妹,自己作为大嫂表面上那些不该说的话自然不会说出口。
“不知道王妈妈有没有好好劝解妹妹,公公婆婆的葬礼还未结束,这些天忙里忙外的不知道是不是哪里怠慢了妹妹?”李氏本意是想说秦婉容多事,顺便给秦侯爷打打预防针,她觉得秦婉容过来找自己就是为了告状的。
秦侯爷听着李氏的话,表情不变,老东昌侯夫妻一死,李氏就吩咐削减秦婉容院子的分例一事秦侯爷其实是知道的,但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如今老侯爷夫妻还未下葬,秦婉容就过来告状,这让秦侯爷心里十分不满,他觉得秦婉容虽然是自己的亲妹妹,但确实不如大秦氏来的贴心。
因为不想听秦婉容告状也不想给她恢复分例,秦侯爷只能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拒绝和秦婉容见面,等后面葬礼结束了,秦婉容再想提起这事就没了由头了,毕竟为了守孝,分例削减实在正常。
“什么怠慢不怠慢的,你是少她吃了还是少她穿了?”
大姐姐笼络住了大姐夫,每次都能给东昌侯府送来不少补贴,三妹妹要是有本事和大姐姐一样也为东昌侯府笼络住一个富裕人家,自己也不是不能对她好一点的。
只是如今看三妹妹的样子,长得不如大姐姐美貌不说,性格还不怎么讨喜,想要像大姐姐那样估计没戏。不能帮东昌侯府笼络到一家有利的姻亲,出嫁还得搭上东昌侯的嫁妆,既然这样,那自己为什么要对三妹妹好。
对秦侯爷来说秦婉容这个妹妹就是一个‘赔钱货’,对待‘赔钱货’他自认自己已经够好了,至少没叫秦婉容缺衣少食。
如今的秦婉容容貌还没‘长开’,确实没什么姿色,前世的秦婉容也不是靠美貌在宁远侯府立足,而是靠手段心性以及大秦氏的余荫,说来可笑受大秦氏连累嫁不出去的是小秦氏,嫁出去后靠大秦氏立足的也是小秦氏。
想来正是如此,小秦氏重来一次才会拼命的想要摆脱大秦氏的影响吧。
经过今晚这么一朝,秦婉容已经彻底清楚了小秦氏在东昌侯府艰难的处境,怪不得后来的小秦氏那么热爱权势,想要抢到爵位,完全就是因为东昌侯夫妻俩影响的。
有权势有价值才能在东昌侯府获得尊重,什么都没有只能被无视被欺压。
王妈妈没从秦婉容表情里发现什么,听完秦婉容的话之后王妈妈满头雾水,想不明白三小姐这话是为了什么。
王妈妈分析不出来她只能回主院回禀秦侯爷和李氏。
听完王妈妈的禀报之后,秦侯爷和李氏也没明白秦婉容到底是什么想法。
难道秦婉容这是故意拿清修一说来讽刺自己削减她院子的分例?父母死后住侯府守孝不如去寺庙清修,这不是妥妥的讽刺侯府的生活比寺庙清修还要苦吗?
“哼,她以为她这么说我就会怕了?”
很显然秦侯爷也是这么想的,甚至他还觉得秦婉容故意说要去寺庙清修,就是为了威胁自己,让自己为了名声恢复她院子里的分例。
“只是父母一下葬,妹妹就要去寺庙清修,外人知道了怕是要骂我这做嫂子的不容人了。”李氏还是要名声的,这满汴京就没有哪家父母双亡的姑娘要去寺庙守孝,只有那种孤女才会如此。
如果真的让秦婉容去了,不是摆明了告诉别人,父母死后,东昌侯夫妻俩作为兄嫂容不下秦婉容这个还没嫁人的小姑娘吗?
秦侯爷他心中不屑,笃定秦婉容这位侯府千金根本就受不了寒山寺清苦的环境,一切都是为了威胁自己,为此秦侯爷直接表示:“什么不容人,妹妹孝顺,父母去世之后,不忍继续留在充满父母回忆的东昌侯府,自请去寒山寺为父母守孝祈福!”
“到时候想必世人都会赞叹妹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孝心,哪里会有人说什么容不容人的?”
“大不了到时候隔一段时间给寺庙里的妹妹送点东西,想必世人见到侯府的马车都明白我们东昌侯府还是妹妹的家。”
秦侯爷这么说李氏就明白了,这是不管秦婉容到底想要做什么,既然她那么说了,那么他们就‘成全’她。
反正去寺庙清修一事是秦婉容自己说的,他们作为秦婉容的兄嫂‘拗不过’妹妹的请求,只能答应。
至此三日后,老东昌侯夫妻下葬,秦婉容离开东昌侯府去寒山寺清修守孝一事终于定下帷幕,东昌侯府的三位主子都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