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上山
这一夜,不知多少人因此而彻夜不眠。
天才蒙蒙亮,外面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孙延召从床上直挺挺坐起,揉了揉有些肿胀的双眼。
昨夜时间紧任务重,为评议忙里忙外,至多只睡了一个时辰。
他匆忙召集夜枭众人,后半夜齐聚义庄中。可惜最为重要的宁不缺并未到来。正因如此,他的心中始终有个疙瘩。
在孙延召讲述的故事里,宁不缺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他的证词不可或缺,甚至完全可以决定评议的走向和于曦最终向谁下手。他的缺席,为明日的评议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性。
即便孙延召相信宁不缺。可毕竟人心难测,宁不缺潜伏在刘家许久,就像现代的那些影视剧中,常有卧底的警察,长时间生活在犯罪的环境之中,会忘记自己的身份。
宁不缺应该不会的吧?
孙延召的心中实有些担忧,如今生死攸关,但凡出现一丁点的差错,那于曦听出破绽说不准就会暴起伤人。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可以正面抵挡甲等的高手吗?
如今师父不在,这幽州城中有人能阻挡于曦吗?孙延召不知道,只能暗自祈求这最坏的结果不要发生。
就在他思考之际,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有人敲门道:“小郎君,该醒醒了。”
“来了!”来人是董府的大管家董路,孙延召也不敢怠慢赶紧应和一声。
“小郎君,此行阳明山有些路程,还请尽早去前厅。老朽还要去叫其他人。”
孙延召又应了一声,赶紧起床洗漱穿衣,把公孙离送的短剑贴身放置,用袄袍盖住。随后前去前厅集合。
他来的还算早,却没想到董芸早早就到了,正低头站在厅中。
看她这一身的打扮,脚下小羊皮短靴,下身穿了方便活动的间色旋裙,上身藕合色半截袄,手中提着一顶白色的裘皮帽,脸上未施粉黛,眼底微微有些发黑,好像昨夜也没有休息好。
孙延召一见不好,董芸似乎要跟着一起去,忙乎了一夜倒是把她给忘了,今日的评议结果完全不可测,还不知要发生些什么,说道:“这天寒地冻的,不好好在府上待着,怎么还要跟去。”
董芸还未答话,角落之中,有人拍案而起,喝骂道:“哪里来的小崽子,跟我们少东家这么说话。”
孙延召闻言瞠目而视。
只见起身之人估摸四五十岁,身高足九尺,又瘦又高。一身棕色棉袍。大鹰钩鼻子,那一对直长到太阳穴的白眉煞是扎眼,双目如鹰隼般怒目而视。
如是一般人绝不愿与这犀利的双目对视。孙延召遇得多了,倒是浑然自若。
他进来时一门心思在董芸身上,倒没注意角落里的两位老者。与这人同桌的还有一个身材敦实,圆脸,圆眼,蒜头鼻,整看上去圆鼓轮墩的老者。
这圆圆的老汉看上去很是和善,笑眯眯的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冲高个的说道:“老冯啊你真是个硬木头疙瘩,啥也看不明白,人家年轻人说话,哪轮得到咱们掺和。”
董芸俏脸一红,赶紧介绍道:“程杰,这两位是我们董家镖局的总镖头。冯老、樊老两位师傅。”
昨日孙延召也听董如海讲过,今日一同前往的还有两人,想必就是眼前的这二位了。虽不知这二位实力如何,可毫无疑问是董家今日最大的依仗,绝不能怠慢喽。
他面带笑容,躬身抱拳道:“失礼了,方才不知两位老先生在此。”
伸手不打笑脸人,个高的冯老冷哼一声。矮胖的樊老赶紧应和了几句,大家也就算认识了。
很快董如海、卢谷、于曦也分别来到了厅堂之中。人齐了,大家都以董如海为中心。董芸的去留问题当爹的没发话,孙延召这个外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董芸登上了马车。
孙延召也随着众人来到府门前,骑上了一匹黑马。一行人直奔城外的阳明山而去。
去往阳明山的路是一条宽阔官道。孙延召骑在马上却心思烦乱,这一路颠簸,寒风凛冽,让人极度的不适。
转转悠悠到了半山腰,山高坡陡,路越发难行,马儿再也上不去了,停在路中间原地踱步,任由骑手如何鞭打也不愿再往上一步。
领头的马夫也回来报告,再往前几十米的一段山路,前几日不知怎的塌陷了一段,宽度只容一人进退。马车是万万过不去的。
没办法众人也只好下马步行。
马夫留下看守,其余人等一路向山上走去。他们穿过雾凇的林子,穿过冰冷的云层,只感觉身上湿漉漉的,连呼吸都快要凝固。
很快,风越来越大,方才的一身湿气被山风一吹,冷到了骨子里去。此时只穿着棉袍的孙延召,真希望身上能有一件硬壳冲锋衣来抵抗风雨。
这种山路当然是孙延召的主场,就好像回到家里一般熟悉。一行人除了董芸外,大多都上了年纪,他当仁不让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开路。
董芸则安静的跟在他的身后。董芸虽是富家千金,可也绝非十指不沾阳春水。如今幽州辽汉混居,她也常与萧绰等出来游玩,沾染上一些辽人女子的习气。脚下步伐轻盈稳健,全不比一路同行的男子差。
那冯、薛两位老师傅年轻时是押镖的镖师,走南闯北,什么路都走过,可也没见过如孙延召这般走山路如此利索的,好像比平地还要轻松。
两人对视一眼,皆有些惊讶。
那于曦擦了一把额头上的细汗,笑着开口道:“小兄弟真是脚程了得,我们可都要跟不上了。”嘴上这么说,可心里把孙延召高看了几分。
孙延召回道:“抱歉,之前在山里走习惯了,早出晚归,得走快些,太阳落山前才好赶回家。”
于曦点点头:“之前小兄弟自称山间猎户,我还有所怀疑。今日一见,彻底信了。 ”
一旁的董如海发出粗重的喘息声,也道:“对啊,贤侄啊,慢点,实在赶不上你们年轻人。”
话音刚落,前方的岔路口,正有两人一前一后抬着轿子吃力的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