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屈尊归来 > 第44章 必须干掉恶相李林甫

第44章 必须干掉恶相李林甫

《端午花萼相辉楼宴群臣》歌舞诗赋书盛会,恰似一场盛大的狂欢前奏,而花萼相辉楼内,则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这场狂欢的核心舞台。一场犹如梦幻般盛大的歌舞诗赋书盛会,在此处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巨大画卷,正徐徐地展开它那充满魅力的篇章。

盛会的上半场,状元出身加封翰林学士的江浩然,宛如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闪耀在这盛大的舞台之上。他那帅气逼人的外表,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般,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众人的目光。那明亮而深邃的眼眸,像是藏着星辰大海,深邃而神秘,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高挺的鼻梁下,嘴角总是带着一抹自信而迷人的微笑,仿佛阳光般温暖,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他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就像一阵清新的微风,轻轻拂过每一个人的心田,让人们在欢笑中感受到欢乐的氛围。他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激情澎湃,如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将人们的情绪推向高潮;时而舒缓悠扬,好似涓涓细流,在山谷间潺潺流淌,让人们沉浸在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氛围之中。他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手中挥舞着名为“魅力”的魔法棒,每一次挥动,都能将现场的气氛一次次推向令人心潮澎湃的高潮。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许是因为太过沉浸于这热烈的氛围之中,他竟一时疏忽,如同一只迷失在繁花中的蜜蜂,忘记了介绍下半场的精彩节目。这一疏忽,就像在平静如镜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小小的石子,瞬间在这看似平静的湖面荡起了层层涟漪,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创造大唐盛世的天子,刚刚结束那激情四溢的致词赋,此时的他,心中满是成就感,仿佛一位刚刚从激烈战场上凯旋而归的英雄。他迈着沉稳而自信的步伐,思绪如同纷飞的柳絮,在脑海中飘荡。他暗自想着,自己今晚的表现可谓是酣畅淋漓、光彩夺目,宛如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在这盛大的宴会上散发着无尽的光辉。可是,他的心中又不禁泛起一丝疑虑,就像一片薄云遮住了那明亮的阳光,贵妃娘娘是否满意自己今晚的表现呢?带着这样的思绪,他缓缓地回到九龙宝座,那沉重的身躯一屁股坐下,如同一只归巢的倦鸟。

可他没有想到,贵妃娘娘突如其来的一吻,如同春日里突然划过天空的一道闪电,着实把他吓了一跳。这甜蜜的举动,打破了他原本沉浸在自我满足中的思绪。

“娘娘,平时都是朕主动亲你,你总是推三阻四,找各种理由躲着朕,今晚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唐玄宗李隆基惊讶地问道,那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和惊喜,仿佛一个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突然看到一丝光亮的迷路孩子,急切地在寻找答案。

贵妃娘娘听后,嫣然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得最为娇艳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又似清澈见底的泉水,灵动而澄澈,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迷人。“今晚吾皇的致辞,慷慨激昂,气吞山河,表现太棒了,臣妾激动得不能自已!”说着,她抬起那如羊脂玉般的右手,袖子如同轻柔的云朵般轻轻飘动,缓缓挡住李隆基的面部,而左手却像一只调皮的小兽,悄无声息地揪着他的耳朵根,狠狠拽了一下。

唐玄宗李隆基只感觉一阵疼痛袭来,差点叫出声来,但他毕竟是大唐的天子,在这样的场合下,又怕被桌上的王公贵族和台下那三千多臣子及楼外上万人看见,只得强忍着疼痛,装出一副笑容。那笑容就像戴在脸上的面具,虽然看似完美,却掩盖不住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娘娘,手轻一点点可好,把我耳拽坏了,以后你就吹不了耳边风了。”他打趣地说道。

贵妃娘娘却不依不饶,又道:“你的皮痒吗?”那声音犹如黄莺出谷,婉转悦耳,在这喧闹的国宴大厅中,却又清晰地传入李隆基的耳中。

唐玄宗李隆基连忙道:“痒!痒!痒!来,在后背上抓抓。”贵妃娘娘听后,伸出那纤纤玉手,如同春笋般娇嫩,缓缓伸向唐玄宗李隆基的后背,轻轻抓了两下。然而,她却抓了一手的汗水,如同触碰到了清晨荷叶上的露珠,一下停了下来。“皇帝背上怎么这么多汗水呢?莫不是在台上讲话太过紧张了”贵妃娘娘小声问道,那声音如同微风拂过琴弦,轻柔而细腻,只有李隆基能听到。

唐玄宗李隆基听到这话,连忙环顾四周,那眼神如同受惊的小鹿,慌乱而警惕。他忙用手捂住杨贵妃的樱桃小口,小声道:“小声点,小声点,不要被他们听见了,丢朕的脸,也是丢爱妃之脸哦。”他们俩这一番小动作,如同两只在草丛中悄悄嬉戏的小动物,虽然小心翼翼,但还是逃不过一些敏锐的眼睛。老亲王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并未发觉,却逃不过皇太子李亨那如同鹰眼般锐利的目光。

入席后,太子李亨时不时地瞄一下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他的眼神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他对这个父亲有着刻骨铭心的恨,而这个恨,并非是他自己对父亲的私人恩怨,而是替十八弟感到不公不平的恨。天下哪有一个父亲把儿媳妇纳为妃子这种违背伦理道德之事呢?这就像一颗苦涩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他的心中,不断地生根发芽。

李瑁,相对于他那声名显赫的父亲、母亲和妻子,他就像是一颗被遗落在角落里的小石子,是最默默无闻、不值一提的人。因为他的父母,以及妻子实在是太有名了。李瑁的父亲,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幼时被奶奶武则天幽禁十余年,那段日子如同漫长的黑夜,笼罩着他的童年。然而,他并未被命运打倒,反而和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如同两把锐利的宝剑,斩断了妄图做第二个女皇的韦后的阴谋政变,而后一手将自己的父亲李旦再一次送上皇位。两年后,李旦禅位给儿子李隆基,李隆基在位时,创造了唐朝后期最为辉煌的开元盛世,那是一个如同繁花盛开、歌舞升平的时代,大唐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就像一艘在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的巨轮。

李瑁的母亲,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武惠妃自小长在武则天身边,如同一只在丛林中学会了各种生存技能的小狐狸,精通宫斗。在李隆基和武则天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之下,李隆基依旧将武惠妃册封为妃,并且对她宠爱有加,她就像一颗珍贵的明珠,常伴李隆基左右,还为他生下了七个子女。李隆基对武惠妃的宠爱,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爱恋。

李瑁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小后妈杨玉环,后来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杨贵妃。杨玉环就像一朵盛开在人间的绝美花朵,最为拿得出手的就是那如花的倾城美貌,她的面容如同精美的瓷器,白皙而细腻,眉眼之间仿佛藏着无尽的风情;还有那高于他人的音律舞蹈天赋,她跳舞时,身姿如同风中的柳枝,轻盈而婀娜,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美丽的故事。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让醉心歌舞的唐玄宗李隆基深深着迷,李隆基为了得到她,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先是把她送入道观,如同将一颗明珠暂时隐藏起来,而后又辗转一番之后将她纳入宫中,成为自己的贵妃,成为了李隆基最后最钟爱的女人。而夹在他们之间的李瑁,就显得黯淡无光,如夜空中被乌云遮住的星星,只能默默地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命运被他人改写。

正在太子李亨沉浸在痛恨父亲见异思迁的思绪万千之中,也在杨贵妃和唐玄宗李隆基偷偷摸摸打情骂俏之时,台下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文人墨客、夫人们却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他们就像一群等待猎物已久的猎人,迟迟不见那个状元郎主持人登场,开始骚动了起来。他们实在是太喜欢状元司仪江浩然了,他那帅气的外表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在主持节目时的幽默风趣,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大家欢乐的大门;时而激情澎湃,像燃烧的火焰,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时而平缓抒情,似潺潺的溪流,滋润着大家的心田;时而走到席间与大臣们喝上几杯,如同一位亲切的友人,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时而跑到进士及第、文人墨客席上,像是寻找知音一般,与他们畅谈文学;时而到街坊模范席问寒问暖,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关心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他与才高八斗的才子们举杯吟诗作赋,就像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而他今晚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是龙凤呈祥席,因为他深知,只有皇帝和贵妃开心了,才能像春风吹过大地一样,调动场内外上万多人的心情,才能把今晚的《端午花萼相辉楼宴群臣》歌舞诗赋书盛会的氛围,大大的调动起来,这也是他主持盛会最大的目的,更是他仕途的起点,如同踏上了一条通往辉煌未来的道路。

江浩然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地走着,他的身姿如同挺拔的青松,充满了自信和力量。手中端着那精致的酒杯,那酒杯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仿佛他端着的不是酒杯,而是整个天下的荣耀,如同一位英勇的骑士捧着象征着胜利的圣杯。在他身后,公公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捧着酒壶,他的身影如同一片忠诚的云朵,紧紧跟随着江浩然这位即将如太阳般耀眼的状元郎。那酒壶在公公的手中,散发着神秘的光芒,仿佛是连接着历史与未来的纽带,里面装着的不仅仅是美酒,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和礼仪。他们的步伐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出历史的回响,如同古老的战鼓在敲响,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辉煌时代的故事,仿佛是从历史的画卷中走出的人物,带着岁月的沉淀和传奇的色彩,让人不禁为那个远去的时代而感慨万千。

“尊敬的圣上、娘娘,学生来敬酒了。”唐玄宗李隆基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如同在黑暗中听到了呼唤自己的声音,从杨贵妃的温柔乡中挣脱了出来。他带着急盼的心情,那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问道:“江爱卿,你怎么才来呀,朕等你好久了。”

“回圣上、娘娘,学生在席间游走应酬,为圣上娘娘分忧。”江浩然恭敬地回答道。唐玄宗李隆基心想,这个江浩然确实不一般,就像一颗稀有的明珠,在众多臣子中脱颖而出。真是朕的福星啊,朕想到的他也早想到,朕没有想到的,他也早就想到了,此人才不可多得,是我大唐未来的顶梁柱,如同大厦的基石,支撑着大唐的未来!“来来来!江爱卿赶紧入座。”

江浩然恭恭敬敬地向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娘娘作揖,那动作如同风中的柳枝般优雅而谦逊。他又向太子、亲王、郡王、国公们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那姿态像是在向尊贵的神像行礼。太子李亨仔细地打量着这个被父皇钦点的状元,他的目光如同犀利的剑,试图看穿江浩然的内心。江浩然用眼角自然也在审视着太子的一举一动,那眼神如同敏锐的猎人,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王公贵戚们则在一旁聊着天,他们就像一群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的飞鸟,对这个毛头小子不屑一顾,各自敬着酒,互相说着艳事俗物和某某大臣一夜抄家,漂亮的女儿流落街头插草卖身为奴,那笑声中满是幸灾乐祸,如同乌鸦的叫声,刺耳而难听。他们乐在自己那狭小的世界里,完全不把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放在眼里,仿佛江浩然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蚂蚁。

唐玄宗李隆基拉着他的手入座,那动作充满了亲切和热情,如同一位长辈对待自己最喜爱的晚辈。入坐片刻,江浩然突然想起来,还没敬酒呢。他连忙站起来,双手捧杯,那双手如同捧着稀世珍宝般小心翼翼。他恭恭敬敬向唐玄宗李隆基、贵妃娘娘敬酒。“今晚,在这美好的大婚一周年纪念日,学生敬圣上与娘娘的爱情如那常青之树,四季繁茂,永不凋零;似那奔腾之河,滔滔不绝,永不停息。你们的甜蜜,如同春日的微风,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幸福的日子里,学生再次恭祝圣上和娘娘新婚燕尔,恩爱永恒,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的盛世。”他的话语如同流淌的蜂蜜,甜滋滋的,充满了美好的祝福。

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政治清明,但他也有几个致命弱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上存在的几处瑕疵。一是过于宠爱杨贵妃,他对杨贵妃的宠爱如同深陷泥沼,难以自拔;二是无酒不欢,美酒对于他来说,就像是生命中的源泉,不可或缺;三是无绝世美食不沾,美食就像磁石吸引着他,让他无法抗拒;四是沉迷于乐律普写,他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如同一只蝴蝶在花丛中流连忘返;五是朝政大权放任李林甫长达十九年之久,把大唐天下弄的乌烟瘴气,大批的贤臣忠良被他这个奸佞小人陷害。皇帝为了一己之好,与杨贵妃安逸图乐,夜夜笙歌作乐,如同一只在温柔乡中沉睡的狮子,全然不顾大唐江山的安危,这也为李林甫祸乱朝廷,以及后来的杨国忠更大的乱政,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最终导致他和贵妃娘娘出逃西蜀,如同一只被猎人追赶的惊弓之鸟,狼狈不堪。

“唉,江爱卿,应该是我和贵妃娘娘敬爱卿才对啊,今晚你主持的盛会让三千臣子上万子民们热血沸腾,在我大唐那么多的端午宴群臣的节目中,不可谓不是一种创举。”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杨贵妃开口了,她的声音娇柔得如同春天里的细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江爱卿乃千年未遇之大才。”然后又向唐玄宗李隆基身上靠了一靠,那姿态如同一只依人的小鸟,娇柔道:“此子以后定会为吾大唐不朽的功勋啊!如殿下不重用,他投靠了北边,那是养虎为患了!”

“娘娘一百个放心,江浩然这样忠肝义胆的忠臣,给他三个节度使、几十万军队,他也不会反叛朕,朕凭感觉,给他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兵符,他也不会背叛朝廷。今晚的盛会他安排的太完美了,主持的太有激情了,这场盛会结束,朕还要加封他的官职,人尽其才,让他大展身手。”唐玄宗李隆基信心满满地说道,他对江浩然的信任就像坚固的城墙,难以撼动。

太子李亨看父亲对这个毛头小子如此恭维,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他在想,这小子为什么会得父亲如此认可?他当然不知道,今晚的《端午花萼相辉楼宴群臣》歌舞诗赋书盛会方案出自他之手,而且他全然不知,父皇有意载培江浩然,目的是为他以后接班培养人才,而且,太子更不知道江浩然已盯上了他的死对头李林甫,这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等待着以后一一被揭开。

江浩然虽然才十七岁,那个时代十七岁有才华的人,相当于现在三十五岁院士的学识,三十岁的院士有吗?他可是在老学究老岳父十几年的教导下,早已百炼成钢,少年老成,如同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坚韧而可靠。第一次主持如此盛大的国宴盛会,他自己都觉得做了一场不凡之梦,那感觉就像置身于云端之上,既兴奋又有些恍惚。太子,大智若愚,虽位居东宫太子,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十八个儿子当中,争夺皇帝位的十有八九,他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他的心态如同平静的湖水,没有一丝波澜,他没有当皇帝之心,谁想当谁去当,一副超然物外的心态,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看着这世间的纷争,却不参与其中。

太子李亨看着江浩然,心里想着,这个状元郎如此被父皇看中,寸功未立,还封了翰林学士,这官职是多人梦寐以求的,他一定有过人之处。今晚我来试他一下才华,如同一位考官想要考验考生一样。江浩然也没想到,做了一个盛会主持人,引人注目,有幸和太子坐在一桌上,而且还坐在太子的位子上,他的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如同一只误闯了他人领地的小鹿,有些惶恐不安。他欲站起来敬太子的酒,那动作如同风中的残烛,有些犹豫。他刚端起酒杯,被唐玄宗李隆基一把按住道:“江爱卿,不用先敬太子的酒,你是我钦点的状元,按大唐礼贤下士的祖规,太子应该先敬爱卿的酒才是。”

太子李亨是何等的人物,唐太宗李隆基按住江浩然的动作,他看的真真切切,如同亲眼目睹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太子李亨端起酒杯道,一手拉住江浩然道:“来,江爱卿,你今晚主持盛会的表现,太让人敬佩了,本太子代表东宫敬你一杯。”说完一饮而尽,那动作干脆利落,如同一位豪爽的侠客。

江浩然入宫后只和皇帝和贵妃娘娘那一次喝过酒,也不知道太子的风格,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有些不知所措。他正在犹豫半天,高力士贴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如同给他传递了一个神秘的信号。

他回道:“臣谢太子垂青,端起杯一饮而尽。”然后又道:“太子,臣初来乍到,以后还抑望太子多多提携。”太子回道:“状元大学士客气,在我大唐文坛群星闪耀,写诗作画的人多如牛毛。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对下联如何?”江浩然道:“只要太子开心,臣愿奉陪。”

“好,爱卿听来,我的上联:离骚雅韵,浩歌一曲传千古。”太子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席间回荡,自鸣得意。江浩然从容应对道,臣的下联:“屈子高风,香草盈怀颂万年。”他的回答如同利箭射出,准确而有力。

“离骚雅韵”对“屈子高风”:“离骚”对应“屈子”,前者为作品,后者为人,十分恰当;“雅韵”对“高风”,词性和平仄皆相对,且“高风”体现了屈原高尚的品德和风范。

“浩歌一曲”对“香草盈怀”:“浩歌”对应“香草”,一动一名;“一曲”对“盈怀”,数量词与动词加名词的结构相对,且富有画面感。

“传千古”对“颂万年”:“传”与“颂”皆为动词,“千古”对“万年”,时间表达一致,平仄也相对。整体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在结构和意境上都得到了提升。

太子听完,心里暗暗称奇,他的下联整体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在结构和意境上都很完美无缺。

这位状元郎,绝非如那些大臣们所言胸无点墨。瞧,在那片刻之际,此子便能才思泉涌,文思敏捷,屈原的典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落笔之时,犹如狂风骤雨般震撼人心。他甫一开口,太子便顿觉其才思不凡。此人实乃才华横溢,才高八斗,尽显学富五车之态,更是满腹经纶,智慧超群。他从小应该是个无论是那诗词歌赋,还是厚重的经史子集,应能熟练驾驭,此子怀有经天纬地之才,腹有乾坤之志,实属定国安邦之智。太子心中暗自思忖:此人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大有用处。我定要好好拉拢一番,且还不能让父王看出我的心思。唐玄宗李隆基特意留下那个位置,太子又对他如此恭敬,可见此人的确非凡。其才情如璀璨星辰,在这浩瀚的天地间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令人瞩目而惊叹。他的智慧似那深沉的大海,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与力量。那沉稳的气质,睿智的眼神,无不彰显着他的卓越与不凡。太子深知,在吾大唐当今以奸佞当道时局,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中,这样正直无私的人才,必将成为自己以后成就大业的有力臂膀。

在皇帝的青睐下,又在太子的恭恭敬敬下,看上去这个气质特别非凡的江浩然,顿时在席间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宰相李林甫对于人才都很重视,在他的重视下,大唐人才全被他打压的殿试无一人,对于这种奸臣,江浩然绝对不会容忍他,李林甫对他坐的一号位一直耿耿于怀。“你这毛头小子不就一个新科状元吗?你对大唐无点点功劳,皇帝老儿凭什么加封你为翰林学士,这小子一旦未来成了气候,要夺老子相位的啊!”但是李林甫毕竟是大唐朝的奸相,城府之深,无人能及。他笑哈哈的恭敬地向江浩然道:“老臣敬状元公一杯。”还没有等江浩然反应过来,说完举杯一饮而尽。

太子悄悄地向江浩然介绍道:“他是我父皇的叔叔,也是当朝的宰相、国公,权势滔天,千万不可怠慢他呀。”江浩然听完,端起酒杯,立刻站了起来,向李林甫作了一揖,“宰相大人,小辈回敬宰相大人一杯,恭祝宰相大人福禄相伴。大人位高权重,一直以来皆为朝廷之栋梁,众人敬仰。

想大人在朝堂之上,翻云覆雨,手段非凡。那官运亨通之态势,令大唐百官叹为观止。然,大人在这一路高升之际,可莫要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权力虽好,却也如双刃剑,如月中捞月,稍有不慎,便会伤人伤己。大人如今官运昌盛,当思如何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尽忠心,而非只图一己之私家天下。若一味沉迷于权力争斗,恐有朝一日,繁华落尽,灭九族尽,悔之晚矣。愿大人在这升官之途上、福报未耗完时,能保持清醒,不忘初心,真正成为国家之肱骨,百姓之福祉。我这第三杯回敬大人,愿大人以后前程百年,官运万年。

在这个时代,一个人能活个六七十不错了,活万年?李林甫做梦也没想到,这一番语言出自对面这个愣头小子的口里,他简直就不敢相信,然后又拍了拍耳朵,似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还是不敢相信,他竟然敢嘲讽老子,江浩然又端起酒杯,站了起来道,恭恭敬敬的道:“宰相大人,喝酒讲个四四方方,小辈再次敬宰相大人最后一杯,祝宰相大人:欣逢盛世,大人辅国理政,功绩卓着。您以睿智谋略、公正之心,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愿您继续秉持高风亮节,为百姓谋福祉,为社稷立功劳。在未来的日子里,万事顺遂,荣耀加身,吾皇和国家在您的带领下更加辉煌。”他的言辞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看似美好而恭敬,却也暗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做贼心虚李林甫一个奸佞小人来讲,绝对是一个重大敌手。

江浩然在民间就耳闻李林甫是一个大奸臣,是民脂民膏的搜刮者,无恶不作。虽然是皇帝的叔叔,他身居宰相高位,但他祸乱朝政,独揽大权,此人不除,皇帝无一日全权处理朝政,日后天下必大乱。高公公看着江浩然的举动,心若明镜,他恭恭敬敬地,小心翼翼地为江浩然斟满了酒。江浩然想到这里,端起酒杯又站了起来道:“宰相大人,小辈来自于农村,虽然考上状元,也是不忘皇帝亲点之恩,但对朝廷寸功未立,以后还望宰相大人,多多指点,小辈先干为敬了。”他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都像是精心编排的棋局,看似平常,却步步为营,惊心动魄。

江浩然未涉足官场,那些当官的花花肠子,在老学究岳丈十几年的教导下,他已懂的不能懂,只是需实践,现在自己主持如此盛大的大唐盛会,又与各届人士初有交集,几乎心知肚明。他的心性就如屈原一样,刚正不阿,遇到如李林甫这样大奸臣,他就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向皇帝直谏。今晚这个大奸臣就在同一桌,他心里虽然不爽,但是碍于皇帝和太子的面子,又不能不装演一场戏。这就像一个正直的演员,被迫在一场荒诞的戏中扮演一个与自己内心相悖的角色。

在李林甫的心里,这小子以后肯定会成为他官场上的劲敌。贵妃娘娘看出了他们你来我往敬酒的门道,在较劲,忙道:“皇叔,浩然才十七岁,又是我和隆基的学生,他年少气盛,有不到之处,请您多海涵。”唐玄宗李隆基一直观望,这个叔叔,平时总是干预朝政,大权独揽,一言九鼎,因为是他的叔叔,拿他也没办法。今晚,江浩然对他是明里暗里在敲打他,他心里爽歪歪的,但是又装着浑然不知。用脚踢了一下贵妃,贵妃娘娘是何等的聪明,心领神会,出来打圆场。

李林甫被江浩然的一席话,表面上虽然是恭敬,但是总觉得话里有话,暗藏玄机。他毕竟是一个奸臣,奸臣的心态,就是用奸臣的心态看别人,而且奸臣都是老成持重,圆滑无比。在看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见好就收,等以后有机会再进行报复。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暂时隐藏起自己的爪子,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露出狰狞的面目。

李林甫,是唐朝宗室成员,曾任宰相一职,其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曾担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三年,李林甫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又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右相),后封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他在相位上长达十九年,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之一。然而,后期大权独揽,蔽塞言路,排斥异己,导致朝纲紊乱,被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天宝十一载十一月,李林甫病逝,被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也还因为他一生坏事做绝,最后被他看不起的一个小人物,最终的结果是他气死,家族不保,亡尽,这么一个奸佞之人看不到后面以及死后子孙的命运呢?这样的人物在中国长达五千年历史的舞台上,有多少人登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高力士凑到江浩然的耳边,轻声的说道:“状元公,不要把有限的时间耗在那个老贼的身上,赶紧敬一下皇帝和娘娘,台下都盼着你上场去主持下半场的节目呢。”江浩然,被高公公这么一点拨,如梦方醒。“我怎么能把有限的时间,耗在这个奸臣的身上呢!”他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向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娘娘作了一揖道:“学生敬圣上、娘娘一杯,学生先干为敬。”说完一饮而尽。然后赞美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殿下之德,如春风拂面,引领吾大唐子民向善向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圣上博学多才,定能在未来大展宏图。愿殿下如龙跃九霄,气势恢宏;似鹏翔万里,志向高远。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愿殿下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能坚守初心,勇往直前。臣在此恭祝圣上和娘娘身体康健,万事胜意。”

在大唐朝堂之上一颗璀璨之星熠熠生辉,此人便是江浩然。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精心培养下,江浩然犹如被春风眷顾的花朵,一路加官进爵,从翰林学士又被加封为侍中、中书令、太子詹事等重要官职。太子詹事之职,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太子李亨前行的政务之路,他名正言顺地悉心辅助太子,成为李亨不可或缺的重要心腹之人。

唐玄宗李隆基用相当的精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宠爱杨贵妃身上,三千宠爱在一身,无心朝政,由奸相李林甫党羽一手把持朝政,他结党营私,营私舞弊,已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他想状告谁污蔑谁,谁就倒霉,皇帝知道一些大臣是被冤枉的,也顺奸相之意,他的权力已达到巅峰。

就在天宝五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奸相李林甫干了一件令人发指的大票,他污蔑、陷害、炮制了莫须有以御史中丞、刑部尚书韦坚为首扶太子意欲谋反篡位几百人的冤家错案。韦坚、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因“规立太子”被杀,韦氏子弟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宰相李适之无故被卷入其中,被贬黜,最后自杀。

韦坚,才华出众,政绩斐然。李林甫惧怕韦坚升任宰相,升韦坚为刑部尚书,剥夺其他官职。韦坚和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聚会,宰相李林甫得知后,罗织莫须有之罪名,向皇上诬告韦坚预谋发动政变,拥立皇太子李亨登基。李适之?被李林甫诬告与韦坚交结,被贬为袁州刺史,最终在宜春自杀,令人叹息。?韦兰、韦芝、韦冰、韦谅?:韦坚之兄弟和子侄亦受到牵连,被远贬岭南,数十位朝官?:因与韦坚案有关,亦被贬职或流放,以及一下子惨杀了他们的家人几百人,这是亘古以来所未有,炎热的天气,下起了鹅毛大雪,这种冤家错案,老天在悲鸣、天理难容。

太子之位危在旦夕,而身处漩涡之中的太子李亨,为了撇清关系被迫与太子妃韦氏离婚。李林甫对太子集团炮制的冤案,不是李林甫的一次完胜,这件事的最大受益人并非李林甫,而是唐玄宗李隆基。

此事件从李林甫与太子集团三人组的恩怨说起。韦坚的出身红得发紫,他有一个姐姐嫁给了薛王李隆业(唐玄宗之弟),还有一个妹妹是李亨的太子妃,并给李亨生了二子二女。

韦坚的妻子是姜皎的女儿,姜皎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私交大唐天下无人不能比。

李林甫则是姜皎的外甥,因此他与韦坚的亲缘关系很近,二人也一度相处得很和睦,打打闹闹嘻嘻哈哈,除了媳妇不分你我,很亲昵。

二人关系的破裂从天宝元年开始,那年韦坚以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身份,修建了一条从永丰仓至长安的漕渠,并在广运潭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盛会。那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亲临望春楼,广运潭里汇集了来自南方的二百多艘漕运船只。每条船上各载稻米以及当地特色产品,身着民族服装的船工们领唱《得宝歌》,一百余名歌女随声合唱。望春楼下,韦坚、薛王妃等一众官员、贵戚子弟向皇帝进献宝器。

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受老祖宗老子李耳的梦示,在灵宝得到老子天书一封,遂改元“天宝”。于是有官员发挥才华,创作《得宝歌》,《得宝歌》是一首唐代诗词,其内容如下: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那。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场景,其中“得宝弘农野”和“弘农得宝那”表达了发现宝藏的喜悦;“潭里船车闹”和“扬州铜器多”描绘了船只和货物繁忙的景象;“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则展示了唐玄宗皇帝坐在殿上,听着这首歌的情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体现了唐代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这种架势别说长安的老百姓没见过,即便大唐帝国的皇帝也是第一次见到。于是唐玄宗李隆基龙颜大悦,随即下旨赏了韦坚一连串的官帽子。

韦坚也没有辜负唐玄宗李隆基的期望,他为江南诸道与关东、关中的漕运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他人望陡升,成了宰执班子的候选人。

韦坚打通漕运是一举两得,他不光能充实国库,也能充实唐玄宗李隆基的小金库。从宇文融“括田括户”以来,这已经是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了。所以,此时的韦坚不光有“民意基础”,更有“圣心垂照”。

李林甫深深感到臣大的威胁,这个家伙弄权的本事在历朝中为一流,但凡有才能的人都会遭遇他的排挤、打压和清除,杜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能和他和睦相处的宰相,只有牛仙客、陈希烈之类胸无点墨唯命是从之徒。

韦坚既有能力,又有势力,这种人是不可能给李林甫当拎包小弟的。更让李林甫不爽的是,韦坚与此时的左相李适之走得非常近。

李适之是李世民的曾孙、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不光身份尊贵,且有才华,自入相以来就一直试图扳倒李林甫。假如韦坚拜相,二人联手,还有吾老李的活路吗?因此,一下子韦坚从李林甫的密友,变成了他必须除之而后快的政敌。

就在二人暗中较劲的时候,有人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公然挑破李林甫与韦坚之间的那层膜。此人叫皇甫惟明,时任河西节度使、鸿胪卿。皇甫惟明是一名边将,常年驻守河西、陇右一带。天宝元年、二年,他连续两次打败吐蕃的入侵,并攻占了吐蕃人的桥头堡洪济城,但在攻打石堡城时遭遇了重大失败。

考虑到石堡城的战略地位,以及易守难攻的现实状况,唐玄宗李隆基并未因这次失利怪罪皇甫惟明。相反,他对皇甫惟明还是非常赏识的,让他同时兼任了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

天宝五年,皇甫惟明回京述职,利用这个机会,他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痛陈李林甫的专权,提议以韦坚代替李林甫。唐玄宗李隆基学时没有表态,但心里面留下了阴影,你一个边将,怎么可以议论朝政?还对宰相班子指手画脚?皇甫惟明前脚走,后脚就有人把消息传给了李林甫。皇甫惟明与韦坚关系亲密这不是什么秘密,但基于他的实力,李林甫原本也没将他放在心上,但皇甫惟明已经公然挑战了,那李林甫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正月十五正是元宵节,那天的夜晚,长安大街闹花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皇甫惟明与韦坚在大街上“偶遇”,二人相约去景龙道观闭门畅饮。这一切都被李林甫的人看得真真切切,于是第二天就有人上了一道弹劾书:韦坚与皇甫惟明,一个是外戚,一个是边将,两人私谋企图拥立太子。唐玄宗李隆基将信将疑,但还是决定立案审查,结果弹劾成立。

此事本与太子李亨无关,李林甫为何要扯上太子呢?韦坚和皇甫惟明是密谈,他们的谈话内容怎么就被李林甫知道了呢?在李林甫的眼里,皇甫惟明只是一只无足轻重的小蚂蚁,韦坚才是一头会伤人的猛虎,而真正能置人于死地的其实是太子李亨。别看他平时缩在角落里默默无闻,他是在兼蓄锐,聚集力量,李亨才是我李林甫最大的威胁啊!

当初李林甫太急于发达,早早地将自己“卖身”于武惠妃,试图将武惠妃之子李琩捧上太子之位,可结局却是李亨从天而降,打碎了他的梦想。

由于得罪太子太深,李林甫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因此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作恶到底,十几年如一日,他始终在寻找扳倒李亨的机会。

李林甫的借力打力用得非常巧,表面上他打击的韦坚和皇甫惟明,与太子无关,但所有人都知道,皇甫惟明是李亨的铁杆,韦坚又是太子妃的哥哥,两人早就被贴上了“太子党羽”的标记。再加上“规立太子”这顶大帽子,李亨瞬间就成了事件的核心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天才的“政变专家”,因此他对臣下的勾勾搭搭极其敏感。他曾经明令禁止特定人群的相互交往:“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毋得往还;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