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年内第四任豫章太守
刘敬想了一下:“让周泰留下来招募士兵训练,你带着一千士兵,往南而去,拿下新淦县和宜春县等几个县,其目的是扩充地盘,这有利于扩充兵力。”
“文恭,这会不会太快了?”鲁肃觉得刘敬操之过急:“我们占据南昌未稳,财力有限,不宜扩充兵力太猛,否则没有钱粮养那么多士兵。”
“且分兵占据其他县,若刘繇来袭,如何应付?”
刘敬解释一番:“刘繇新败,整顿兵马起码得几个月,更何况他有孙策在东,袁术亦对其虎视眈眈。”
“南方几个县又没有多少兵力,兴霸率军南下,无须交战,其县令就会投靠,如此我等再在这几个县招募士兵,可扩充到七八千人。”
“有了兵力之后,才能震慑他人,为我等治理地方,积蓄财力创造条件。如若我们兵力少了,今天刘繇攻打我们,明天刘表来攻打我们,我们就疲于应对各种战事。”
“所以,我们要先招募足够的士兵,扩充实力,以后再慢慢治理地方。”
刘敬的话说得很明白,那就是先扩充兵力,吓唬别人,让别人不敢轻易侵犯,然后就能赢得时间和条件,再去好好治理地方。
鲁肃想了一下,点了点头,步骘也点了点头。
左伯看到鲁肃和步骘虽点头,但仍有疑虑,他便替刘敬解释了一番:“子敬和子山若是担心没钱养士兵,恐怕是多虑了。咱们造纸作坊如今一个月能造十万张纸,所赚的钱就已经不少。”
“文恭前几次把纸带到扬州卖,但扬州被已呈乱势,袁术、刘繇、孙策征伐不断。以我看,若是卖到荆州,获利必定更高。”
“荆州战事少,且文风极盛,正是最需要纸的地方。光造这纸的收入,足以养上万军队。”
左伯这么一解释,步骘和鲁肃才明白这纸的产量又是翻了一番。
刘敬赶忙嘱咐左伯:“子邑,这造纸作坊一年都能产百万张了,以后不能再扩大规模了,以免引起价格暴跌。不过卖去荆州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左伯也点了点头。
鲁肃不再有意见:“好吧!既然钱粮没有问题,那我亦支持招兵买马。其实,豫章郡的人口还是比较多人,只是分布太广,不太集中,而且山越极多。”
“如果要招募士兵,总得有个名目,若是文恭只是永修县令或南昌县令,这兵恐怕招不到。”步骘突然提了个建议:“南昌本身就是豫章郡郡治所在,既然我等占据了南昌,不如我等奉文恭为豫章郡太守,如何?”
“以豫章太守的名义招兵买马,必会从者云集!”
“这不妥吧!”刘敬先提出异议,因为他明白,一旦对外自称太守,他将是正式成为一方诸侯。
鲁肃略微犹豫了一下,他不知道步骘为何对刘敬的看法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他自然明白,几个人一旦奉刘敬为太守,则等于效力于刘敬,正式成为刘敬的手下。
正在鲁肃犹豫了之时,甘宁站了出来:“我同意步先生的话。”他起了身,走到刘敬,向刘敬施了个:“拜见太守!”
步骘紧随其后,也是站着起身施行:“拜见太守。”
鲁肃看到自己落后了,也赶紧依样画葫芦,随后便是左伯。
刘敬有些为难:“唉!你们这是何必呢?去年我家中罹难,逃难途中,结识兴霸。当时无路可走,便与兴霸占据永修,以为栖身之地,而后又结识子敬、子山、又邑等人。”
“原本只想借助诸位之力,治理地方,保护一方百姓,然,当今乱世,我亦无法独善其身,所以,我不断招兵买马,并夺了南昌,只为增强实力,让自己能生存于这乱世,让治下百姓能安稳!”
“今日,你们奉我为太守,我若允了,必将担负更大的责任,治理豫章郡,保护一方土地,让百姓安居乐业。他日,或将成就大业,青史留名,亦或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而你们若成了我的治下之臣,将与我荣辱与共。”
“此等大事,关乎我与诸位的身家性命及锦绣前程,不仅我需谨慎,你们亦应该谨慎考虑。”
刘敬把话说得很清楚了,跟着他,以后成就大业,大家都发达,但巨大的风险也摆在那里。
众人沉默了起来,开始思考着刘敬的话。
半晌之后,甘宁先表达自己的看法:“太守,去年,我在益州被他人愚弄,仓皇出逃,是你指点于我,与太守相识已有八个月,我知太守为人,愿追随太守。”
甘宁的话让刘敬心中有些感动,他丝毫不关心前程,只是表达了他对刘敬的信任。
鲁肃这次不落后了:“太守夺南昌,退刘繇之兵,皆能证明太守之能,他日,太守必成大业,是以,我愿意追随太守左右。”
步骘紧随其后:“原本我打算去江东投靠友人,却因各种机缘结识太守,几个月以来,我见识到了太守之才,深为佩服,如子敬所言,他日太守必成大业,我亦愿追随。”
左伯的话就更干脆了:“太守会造一百种纸,我愿一辈子追随太守,学会造这一百种纸的方法。”
左伯说得有趣,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鲁肃和步骘明显在意的是未来和前程。左伯更像是21世纪的科学家,只在意自己喜欢的事情。
刘敬看到手下人归心,心中又是想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好吧!诸位,我刘敬,得上天眷顾,有诸位之助,占据南昌,今应诸位之请,我将就任豫章郡太守。”
兴平二年(195年)才过去一半,扬州豫章郡第四任太守就此诞生。刘敬打了哆嗦,都说东吴大都督是高危职位,但相较之下,还不如豫章太守高危。
“豫章郡本是膏腴之地,却因战乱之故,百姓流离失所,我等刚据南昌,仍是危机四伏,刘繇欲卷土重来,刘表亦虎视眈眈,又有山越犯上作乱。”